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绍兴人物

陈魏

[公元1885年-1971年]

陈魏为[公元1885年-1971年]

  陈魏(1885—1971),浙江绍兴人,自幼父母双亡,由姨夫马幼渔携往苏州抚养,后入中西小学堂就读。1901年,陈魏由苏州返回浙江,投靠时任宁绍台道的钱谷师爷的堂叔陈晴峰,被送往奉化龙津学堂求学。1902年,陈魏赴沪,入上海理化传习所学习。后来,王子余创办山后小学堂,陈魏被聘为教习,又任山会县学堂理化教员。
  时徐锡麟任绍兴府中学堂经学兼算学教员,陈魏因学界同仁与之结识。因具有共同的反清革命思想,二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遂成知己。徐锡麟介绍陈魏加入光复会。光复会选择会员极为严格,会友彼此均不相识,唯有在参加多次会议或秘密工作以后,才知道彼此是会友。会员入会时,必须选择极秘密的地方举行入会仪式,对天发誓,表示革命的决心。陈魏入会时,对天起誓:“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1905年,徐锡麟为联络会党、训练军事骨干之便,在绍兴创办了大通学堂。大通学堂创办以后,陈魏被聘任为大通学堂体操教员,旋又兼任会稽县学堂体操教员。
  当时,陶成章见光复会同志中有殷实富户,遂提议捐官学习陆军,以掌握清政府军权,实行“中央革命”或“袭取重镇”之法,以为“捣穴覆巢”之计,徐锡麟极为赞成。于是,徐锡麟、陶成章、陈志军、陈魏、龚宝铨等五人相约捐官。以年龄大小排序,以徐锡麟为长,依次为陶成章、陈志军、陈魏,龚宝铨年龄最小,排行最后。徐锡麟捐道员,填报步兵科;陶成章捐知府,填写步兵科;陈志军捐知府,填写炮兵科;陈魏捐同知,填写骑兵科;龚宝铨捐同知,填报工兵科。1906年初,陈魏随徐锡麟、陶成章、陈伯平等13人前往日本。
  先期赴日的陈志军约正在东京的鲁迅赶到横滨迎接,鲁迅后来在《范爱农》一文中回忆了当时迎接陈魏等人时的情景:“我略略一想,记得的,虽然是七八年前的事。那时是子英来约我的,说到横滨去接新来留学的同乡。汽船一到,看见一大堆,大概一共有十多人,一上岸便将行李放到税关上去候查检,关吏在衣箱中翻来翻去,忽然翻出一双绣花的弓鞋来,便放下公事,拿着仔细地看。我很不满,心里想,这些鸟男人,怎么带这东西来呢。自己不注意,那时也许就摇了摇头。检验完毕,在客店小坐之后,即须上火车。不料这一群读书人又在客车上让起座位来了,甲要乙坐在这位上,乙要丙去坐,揖让未终,火车已开,车身一摇,即刻跌倒了三四个。我那时也很不满,暗地里想:连火车上的座位,他们也要分出尊卑来……自己不注意,也许又摇了摇头。然而,那群雍容揖让的人物中就有范爱农,却直到这一天才想到。岂但他呢,说起来也惭愧,这一群里,还有后来在安徽战死的陈伯平烈士,被害的马宗汉烈士,被囚在黑狱里,到革命后才见天日而身上永带着匪刑的伤痕的也还有一两人。而我都茫无所知,摇着头将他们一并运上东京了。徐伯荪虽然和他们同船来,却不在这车上,因为他在神户就和他的夫人坐车走了陆路了。”鲁迅当年自然无法预知其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了著名的革命党人,他们为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慷慨挥洒胸中的热血。
  辛亥风云
  日本政府为中国留学生预定的学陆军的预备学校为振武学校。当陈魏等人前往报到时,引起清政府驻日公使汪大燮和陆军留学生监督-敏的怀疑,因为他们一举一动都像学生,不像军人。-敏以非官费生不能进振武学校的规定为借口,拒绝保送五人入学。作为自费生,可以改进其他学校。如要进其他学校,-敏愿意保送入学。陈魏等人回到寓所后,商议由徐锡麟向浙江巡抚疏通。不久,浙江巡抚即致电驻日公使,说明陈魏等五人乃浙江官费生,请求依例送入振武学校。但-敏仍然设置障碍,以五个人不能单独开班、要等奉天学生到东京后再入学来阻止。然而,陈魏等人与奉天学生一起参加体检时,校方又推说五人身体全部不合格。于是,陈魏等人与振武学校校长福岛联系,福岛如实相告,此乃清政府驻日留学生监督处的意见。陈魏等人大失所望。
  陶成章与徐锡麟商议,决定改入陆军经理学校,但也没有成功。徐锡麟建议掌握 以取代掌握军队,谋求陆军学校及军政司令等差使。陶成章表示异议,认为非直接掌握清政府的军队不可,否则开展暗杀行动,以扰乱北京,实行“中央革命”。大家意见分歧,莫衷一是。捐官赴日的五人中,除徐锡麟没有剪辫子外,陶成章、龚宝铨、陈魏、陈志军均已剪去辫子,给回国从事革命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最后,大家商定开展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徐锡麟回国谋划分省候补,待掌握了大权后,再安排同人,以布置一切。安徽虽是小省,却是南京门户,距离浙江不远,太平天国时又是一个重要战场,乃兵家必争之地,拟以分发安徽为上策。第二,既来之,则安之,其他人可以改进其他相关学校,等候徐锡麟的函招。凡留在日本的同志,由陶成章负责。陈志军改学政治,陈魏改学警政,入东京警监学校警务科学习,陶成章和龚宝铨拟前往南洋开展活动,筹划革命经费,作为徐锡麟分省候补用款。第三,继续办好大通学堂,作为革命的基地。
  皖浙起义失败后,陈魏等光复会成员受到满清政府通缉。陈魏不得不继续留在日本,入京都医学专门学校,于1911年毕业,获外科医学博士学位。武昌起义爆发后,陈魏接陶成章通知返回上海,任沪军都督府军医科科长。陈其美是陈魏在日本 学校不同班同学,皖案发生以后,陈魏经费来源中断,生活十分困难,难以为继。陈其美雪中送炭,慷慨解囊,馈赠二十银元,令陈魏感激不尽。
  1912年9月,沪军都督府取消,陈魏也办理移交,卸去军医科科长职务。时浙江医学专门学校校长韩清泉和教务长汤尔和,为陈魏留日同学,其幼年同学孙洞环也在该校任教,他们均盛情邀请陈魏到医专任教。陈魏盛情难却,于11月出任解剖学教员。浙江医学专科学校于6月1日刚刚成立,地址设在杭州板儿巷。学校仪器和标本等教具均极为短缺,特别是解剖学必须有标本才能进行教学。为此,陈魏专程前往日本采购,并顺便到日本各地医科专门学校考察教学设施,以便作为教学借鉴。
  1913年3月,江苏都督府成立军医课,陈魏应邀前往南京出任军医课长。7月,二次革命爆发,黄兴在南京出任讨袁军总司令,陈魏调任讨袁军司令部军医处处长。讨袁失败后,陈魏离开南京前往上海,自开门诊行医。1914年7月,汤尔和出任国立医学专门学校校长,聘请陈魏北上京城出任医专教师。1916年,陈魏又兼任陆军大学卫生教官。1918年至1922年,陈魏应友人邀请,先后兼任北京师范学校、北京政法学校、边防军卫生教练所等校校医及教官。
  功成身退
  1922年,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从日本手中收回胶州湾,定名为胶澳商埠。熊炳琦出任山东省省长,并兼任胶澳商埠督办,邀请陈魏前往接收胶州湾。后来,陈魏被派任山东普济医院副院长兼李村医院院长。1924年,北京政府派高恩宏任胶澳商埠督办,前任所任命人员,均辞职交卸,陈魏也辞职返回北京,仍回陆军大学工作。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陈魏脱离政界,专心行医,1971年因病逝世,终年86岁。
同年(公元188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