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邦才(1896-1970)又名陈毅诚,镇江人。民国5年(1916年)在上海江苏省教育会附设体育传习所学习。民国13年起先后担任江苏省童子军副总教练、镇江县童子军理事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童子军理事会常务理事兼秘书。民国24年我国选派代表参加美国童子军第二十五周年纪念大露营,被任命为主试官。同年6月...[详细]
毕光斗(1879~1970) 祖居延安城。清末秀才,名刊10县榜首。曾任肤施县初级小学、初级实业学校、高级小学教员。民国18年(1929)任延安商会会长。而立之年,苦修国医,对张仲景《伤寒论》研究最深。其诊断透彻,下药准确,常以数味药治愈大病。中共中央在延时,曾为张浩、林彪、续范亭等诸多领导...[详细]
朱婴(1889~1970),华容县护城乡人。1921年考入北京朝阳大学法律系。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次年加入共青团,后转为中共党员。1931年,因参加罗章龙-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非常委员会,被开除出党,但仍坚持革命工作。1938年2月,回华容创办东方中学,董必武为董事长,朱婴任校长,邀请沈钧...[详细]
朱守忠(1920~1970) 朱守忠,原名朱守中,江苏金山(今属上海市)人。民国32年(1943年)复旦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后入复兴中学任教。1949年8月任复兴中学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教工支部书记,1950年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上海市教育局视导员、市初等教育师资训练班副主任、上海市第...[详细]
庄禹梅(1885—1970),原名继良,笔名病骸、醒公、平青等,镇海庄市(今属镇海区)人。光绪三十年(1904)秀才,次年入上海理科学校速成班,同年结业,回乡任教。后复赴沪,写章回体武侠小说卖文为业,加入光复会、中国同盟会。1912年任镇海县公署教育科科员,旋应聘任宁波《四明日报》。1916年8...[详细]
周公谋(1895~1970),字巨川。壮族。城关乡新村人。 周公谋青年时在桂林中学堂读书,曾破指血书,宣传演讲,积极参加推翻清朝政府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后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系,获硕士学位。民国8年(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周公谋从日本归来,...[详细]
爱国银行家周苍柏,1888年生于武汉。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投身金融,曾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汉口分行行长、湖北省银行总经理等职。在那风雨如晦的岁月里,他以卓越的智慧和勇气,为国家强盛和民族解放做出了重要努力;与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共领导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竭力支持人民革命斗争事业,有红色资本家之称。新...[详细]
赵石清(1911~1970),原名赵相君,字硕卿,阳泉郊区街上村人。民国25年(1936),在太原加入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翌年在平定(路北)县加入抗日义勇军,担任队长,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四分区游击大队长、平定(路北)县武装部长、冀晋军区人民武装部科长、冀晋军区十三分区人民武装部部...[详细]
张时富(1920~1970年),黄陂人。幼丧父,家贫,给人放牛、当长工达10年之久。1939年 到汉口谋生,先后在几家米厂做工。 1952年在汉口私营美隆米厂做工期间,被评为“三反”、“五反”模范。1954年被评为防 汛三等功臣,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1957年,先后任美隆、精益两家公私...[详细]
张海松(1891~1970年),原籍黄冈,生于江夏城关(今武汉武昌)。早年就读于武昌公书林 小学、文华中学、文华书院大学部及神学班。1916年后,历任汉口圣保罗堂副堂牧、会长, 长沙三一堂、武昌圣米加勒堂副堂牧。1931年,被选为湘鄂教区常备委办并兼乡村事业股和 传道股股员。1932年兼任圣保罗...[详细]
张光(1878—1970),女,字德怡,晚号红薇老人,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幼年从兄朗西学诗,从汪如渊习绘事,12岁能诗画,名闻乡里。嫁瑞安章献猷。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章任广东广方言学堂文科教授;宣统元年(1909)九月,署广东直隶州,在粤六年,光亦随行。历任广东省立女子师范、私立...[详细]
袁剑飞(1914~1970),平江县安定镇人。1948年淮海战役时任国民党第十三兵团第八军第一二五团团长,旋任第八军少将参谋长。1949年1月被人民解放军俘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关押,1966年特赦。安定镇 安定镇地处平江南部,东北接三市镇,西南近浏阳市社港镇,东南邻思村乡,西北接三阳...[详细]
杨胜友,清光绪二十三年(1898年)生于武称乡龙门村。 杨自小进私塾念书,学习很刻苦且记忆力很强,别人讲过的故事,他几乎一字不漏地复述出来,刚学完三至四个学期私垫,就能够阅读古本《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由于家境贫寒,无法继续读书,仅13岁便跟随父亲学石匠技术了。此后,一直从事石匠工艺,直至临...[详细]
许新猷(1893~1970),字榔江,岳阳县月田镇人。1926年参加农民运动,后历任岳阳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兼农协教育部长、国民革命军第八军教导团营长、江苏泗县公安局局长、江西保安五团团副、六师参谋、第十七团代团长。1947年,任岳阳县政府军事科科长。1949年春,任岳阳县县长兼自卫总队队长。时...[详细]
徐恭典(1892—1970),字敬五,常山人。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翌年,考取官费留学美国西北大学法律系。1922年获法学博士学位。继赴英国伦敦大学、德国柏林大学深造,专攻民法各一年。1924年学成,由德国转道苏联考察月余后返国。先后任北京政法大学教授,上海公共租界临时法院候补推事,南京国民...[详细]
徐尔灏(1918~1970) 著名气象学家、教育家。江苏江阴人。民国27年(1938)于中央大学地理系毕业,留校任教。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改学气象专业,去英国伦敦大学留学,获硕士学位后,又去英国皇家科学院深造。民国37年秋回国,任南京大学气象系教授、系主任。在主持南大气象系教学期间,提出“气象科学...[详细]
夏少春 (1899~1970) 夏少春,善化县六都(今望城县莲花镇)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生。小时替人家放牛做零工,15岁从师学唱废影戏,两年后因倒嗓改学皮影雕刻制作,刻苦钻研,技艺日趋成熟。所雕刻的皮影,不仅形象新颖,色彩鲜明,且操作方便;既保留湖南皮影的传统艺术风格,又有所创...[详细]
萧也牧(1918—1970),原名吴承淦,后改名吴小武,笔名萧也牧,吴兴(今湖州)人。6岁上学,高小毕业后考入东吴大学附属中学(今湖州二中)。后到杭州电业学校读书,毕业后到上海浦东洋泾镇益中瓷电机制造厂当装配工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萧也牧回到湖州,人民众教育馆,积极参加救亡活动。湖...[详细]
魏淇园(1885—1970),又名六瞻,嵊县(今嵊州)黄泽镇白泥坎村人。从小爱好民歌小调与玩弄乐器,吹、拉、弹、打样样俱会。绍剧、滩簧、徽戏、梆子、小歌班、调腔各戏皆能。创作《春风》、《夏雨》、《秋收》、《冬乐》四个大型乐曲,获省创作奖、优秀演员奖和民间艺术活动奖,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