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69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69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刘何 [公元1911年-196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刘何,原名刘登瀛,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镇枣林村孙家小寨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刘何任红四方面军第12师36团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第25师74团政治处主任,第75团政治委员、团长,红9军政治部裁判所所...[详细]

李树芳 [公元1911年-1969年]

  • 李树芳(1911.5-1969.11) 李树芳,河北省平山县三级乡赵家岸村人。8岁丧父,13岁丧母,从很小起就给地主当长工。1937年10月,李参加了八路军。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所在一一五师三十四旅奉命南下,行至山东过京汉铁路时,遇上国民党的杂牌军和土匪武装,双方展...[详细]

林知渊 [公元1890年-1969年]

  • 林知渊(1890~1969年) 林知渊,闽侯县城门乡(今福州郊区城门镇城门村)人。 林知渊出生才3个月,父亲林崧祁就不幸逝世,因此家境十分贫苦,幸受林纾照顾。其兄林之夏进秀才后,知渊得以随兄读书。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入全闽大学堂。光绪三十三年被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录取,参加同盟会。宣...[详细]

林希之 [公元1921年-1969年]

  • 林希之(1921~1969) 林希之,原名应熙,广东潮阳人。祖父曾代理英商太古公司船务,在汕头市创建“太古南记行”。民国26年(1937),就读于汕头市英华补习学校。他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势力大举侵华甚为反感,渐萌科学救国之志。同年抗日战争开始后,林随家庭赴香港避难,考进圣士提反书院,继而升入香...[详细]

林碧梓 [公元1904年-1969年]

  • 林碧梓(1904~1969年),林厝村人。13岁随父远渡南洋谋生,投寓沙捞越“五头家”田其旺处。少年碧梓与田家子女一起,白天就读于英文学校,夜晚在家由其父亲教习汉文。他聪颖过人,过目能诵,加上勤奋学习,学业大有长进。民国12年(1923年),碧梓赴美国芝根大学留学。由于家境尚贫,他便半工半读艰苦...[详细]

李良 [公元1918年-1969年]

  • 李良 (1918~1969年) 原名林曾同,字同甫,闽侯县人,林则徐五世孙。生于北京。民国23年(1934年)考上北京大学外文系,攻读英国语言文学,并自修德、法语。民国27年毕业后,在德通社等处担任翻译工作。民国34年,李良在北京参加中共华北城工部。民国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详细]

李辉高 [公元1904年-196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李辉高(1904—1969),新中国开国少将。 湖南省浏阳县人。一九二七年参加浏阳县东乡红军游击队。一九二八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生于浏阳县溪江石岭村。少时家贫,读私塾一年,做长工9年。大革命时期,投身农-动,参加农民自卫军。1928年(...[详细]

李朝良 [公元1906年-1969年]

  • 李朝良(1906~1969) 武关南坪人,家道贫寒,担挑为生,后又自卖壮丁,借以养亲。解放初任互助组组长,上级号召开荒地,他不仅垦荒种粮,又认准发展木本粮油为致富山乡之大计,在当地首次栽种成片核桃林,1956年建成全县第一个专业林场。由于他刻苦从事林业科学研究,改核桃树历来自然生、自然长、自...[详细]

李柏荣 [公元1893年-1969年]

  • 李柏荣(1893~1969),今孙家桥乡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举家迁往邵阳城南黄氏试馆。民国2年(1913),李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 民国7年毕业后,先后任邵阳县小学教员、校长。民国13年,一师教师易培基出任北洋政府教育长,推荐柏荣担任清室善后委员会顾问,后改任点查事务所组务主任。在...[详细]

雷永通 [公元1918年-196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雷永通(1918~1969.4.16)男,畲族。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均村乡均村村大岭下人。出生于贫苦农家。幼时入私塾读书两年,因家贫失学,在均村圩商店当学徒。他个子矮小,但聪明伶俐。1930年冬,参加儿童团,投身打土豪分田的革命斗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5月在扩红运动中,他带领2...[详细]

康同璧 [公元1881年-1969年]

  • 康同璧(1881~1969) 康同璧,女,字文佩,号华,康有为次女,广东南海人。早年入读万木草堂。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由香港往南洋随侍康有为,同游欧美。后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宣统二年(1910)与罗昌结婚。民国后,曾任山东道德会会长、万国道德会董事长、万国妇女公议会副会长...[详细]

季炳奎 [公元1899年-1969年]

  • 季炳奎 字拱辰,浦城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生。民国5年(1916年)毕业于浦城县第一高等小学堂,考入上海同济医工学校机师科。民国10年,考入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电机系,因经济不继,于民国13年回国在上海德商西门子电气公司供职。不久,被派往公司厦门自来水工程处工作。民国16年竣工回沪,在...[详细]

姜永宁 [公元1927年-1969年]

  • 姜永宁(1927~1969) 姜永宁,广东番禺人。他自幼喜爱乒乓球运动,青年时期,为切磋球艺,曾代表香港队出访东南亚各国。新中国成立后,他从香港回内地,参加1952年4月在武汉举行的中南五省、二市乒乓球锦标赛。同年10月,代表中南地区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荣获男子单打冠军。...[详细]

黄珍吾 [公元1900年-1969年]

  • 黄珍吾(1900~1969) 黄珍吾,字静山,原名宝循,广东文昌(今海南省)人。早年就读于该县明治高等学堂,民国10年(1921)赴南洋,任吉隆坡《益群报》驻马六甲记者,翌年创办华南学校并任校长,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参与筹饷等工作。陈炯明部叛乱时他回国参加平乱,旋返南洋从事宣传和筹饷工作,因...[详细]

黄隐 [公元1890年-1969年]

  • 黄隐(1890年——1969年) 中将,军长。字逸民,四川华阳县(今属双流县)人。生于1890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曾任川军第1师上尉、少校参谋。1918年任川军独立旅参谋。1921年任川军第三师谋长兼炮兵团长。1923年任独立旅长。1924年任四川江防军总司令。1928年2月3日任成...[详细]

黄土金 [公元1915年-1969年]

  • 黄土金,民国4年(1915)5月生于南平市峡阳镇江汜村。父亲黄吓启经营中药铺,长兄务农,二兄撑船。父母早年病故,家境清贫,未上过学,兄弟共同维持生活。 民国22年8月间,中国工农红军进入顺昌和南平郊区一带,黄土金目睹工农红军处处关心群众,对贫苦人民亲如手足,于是经常与红军战士相处。同年9月中...[详细]

黄若金 [公元1885年-1969年]

  • 黄若金,又名毓卿,城郊乡前山村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出生。若金天资聪颖,博闻强记,口才甚佳。因家贫只念过几年私塾,粗通文字,却能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年青时在霞浦县城当过伙伕和杂役,适逢福州一位评话先生到霞浦献艺,他听后受到启发,把自己看过的小说故事编成群众口语的七字句,开始说书生涯。他说书...[详细]

何治安 [公元1889年-1969年]

  • 何治安 (1889-1969),字策汉。辽宁省盖县人。早年毕业于奉天省立第一商科高级中学校。后历任东三省官银号行员,东三省官银号哈尔滨分行副经理、经理、伪满中央银行理事、福德银行副董事长、董事长、哈尔滨银行董事长。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解放后,被新成立的民主政府市长刘成栋任命为财政局...[详细]

贺国光 [公元1885年-1969年,国民党陆军中将]

  • 贺国光(1885-1969)国民党陆军中将。字元璋,湖北蒲圻人,生于1885年11月30日。早年随父入川,1906年初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骑兵科。毕业后在四川新军第17镇中见习。1911年初,任四川第三十三混成协、队官、督练公署的科员、科长。辛亥革命爆发时参加起义,而后离开所部返回武汉,投靠湖北...[详细]

何干之 [公元1906年-1969年]

  • 何干之(1906~1969) 何干之,原名谭郁君(毓均),又名谭秀峰,广东台山人。父亲谭文业是旅美华工,母亲李氏在乡务农。 民国9年(1920),何干之到广州广雅中学和岭南大学附中学习,民国15年考入中山大学教育系。受当时国民革命的影响,何干之研究各家学说,从《新青年》和《向导》等刊物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