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江门市> 台山人物

何干之

[公元1906年-1969年]

何干之为[公元1906年-1969年]

  何干之(1906~1969)
  何干之,原名谭郁君(毓均),又名谭秀峰,广东台山人。父亲谭文业是旅美华工,母亲李氏在乡务农。
  民国9年(1920),何干之到广州广雅中学和岭南大学附中学习,民国15年考入中山大学教育系。受当时国民革命的影响,何干之研究各家学说,从《新青年》和《向导》等刊物中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
  民国17年(1928)初,何干之回到家乡,任昌明小学校长和《台山日报》,在多种报纸上发表了10多万字的文章,针贬时弊,宣传民主主义思想。因这些文章触痛了当地士绅,何干之无法立足,遂于民国18年初离乡,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专修科和明治大学本科。留学期间,他自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研究中国经济和社会问题。“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何干之参加 日本侵华的-斗争,后愤然回国。
  民国21年(1932)春,何干之在广州女子师范学校教国文课。不久被聘为国民大学经济系主任和教授,开设《社会科学》和《中国经济》两门课,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原理。与此同时,何干之通过中山大学何思敬教授和上海“中国文化运动总同盟”的联系,于民国22年初发起成立了“中国左翼文化运动总同盟广州分部”,何干之任书记,秘密出版《一般文化》、《文化阵线》、《社会科学》等杂志。是年11月,因遭当局通缉,离开广州去上海,转入地下活动。年底,参加上海文总社会科学家联盟,编《-》杂志和内部通讯。民国23年5月由社联常委王华介绍,何干之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不久调到社联党团和文总宣传部工作。翌年2月,因组织遭敌人破坏,何干之再次东渡日本。
  民国25年(1936),何干之回到上海,在“上海著作人协会”工作。是年至翌年7月,他写了六七本专著,30多篇论文,约70多万字。主要有《列强支配中国的经济网》和《中日国力的对比》、《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末来》、《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中国社会史问题论战》以及《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等。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古代社会、近代社会、中国经济、国际政治和抗日战争诸方面。有的还被译成日文出版。这是他一生中著述最丰硕的时期。
  “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创办陕北公学,何干之奉调入延安当理论教员。在延安,他写完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研究》等著作。民国28年(1939)7月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术学院等4校合并成立华北联合大学,何干之在华北联大先后任社会科学部副部长、政治研究室主任和晋察冀文委委员等职。后任延安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参加了整风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调回华北联大工作;并担任《北方文化》、《鲁迅学刊》编委。民国35年任华北联大政治学院院长,培训从敌占区来的知识青年。翌年5月,联大和北方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何干之任社科部主任。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何干之任研究部副主任和历史系主任,并被聘为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主编《中国现代革命史》讲义,于1954年出版为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并译成俄、英、越等国文字。
  1958年,何干之公开批评了忽视系统理论教育的倾向,批评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和平均主义,批评对毛泽东思想的唯心主义宣传。1959年庐山会议后,他受到严历的批判。1960年与中国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协作,编写百万字的《中日关系史》。“文革”-中,何干之受到百般折磨。1969年11月16日去世。
  遗著《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整理后出版。 相关院校:

中山大学

  同年(公元1906年)出生的名人:
朱光 (1906~1969) 广西自治区玉林博白
李曼瑰 (1906~1975)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
黄幻吾 (1906~1985)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
张荫麟 (1906~1941) 广东省东莞市
连贯 (1906~1991)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
+ 更多公元190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9年)去世的名人:
朱光 (1906~1969) 广西自治区玉林博白
李迎汉 (1915~1969)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
秦光煜 (1902~1969) 江苏省无锡
林希之 (1921~1969)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
黄珍吾 (1900~1969) 海南省文昌
姜永宁 (1927~1969)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 更多公元196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