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1902年8月出生,湖南省长沙市人。1924年1月考取广州大本营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受训,是年秋并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历任国民党高官,1949年随部队起义,1955年任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参事。1968年6月病逝于长沙,享年67岁。 其祖父曾任清政府四川省川北镇镇台,遗下田产,年可...[详细]
王鼎新(1894—1968年) 又名王心民、王慎名,蓬下镇槐泽村人。岭东著名教育家、书法家。1914年春,王鼎新东渡日本求学,先后毕业于东京成城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留日期间积极参加彭湃等组织的“赤心社”,曾因反对袁世凯-,在日本被捕入狱。1921年春回国后,在广州任潮洲旅省八邑中学校长,致力于改...[详细]
谭鸿机(1893-1968),今宾亨镇带垌村人。民国11年(1922)毕业于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民国13年8月响应中共广东区委号召,通过新学生社发动组织广宁籍在广州读书的学生,回乡开展农-动。他参加了周其鉴主持的带垌村会议,参与制订广宁农运工作的两大纲和四个细则,并负责开辟新区工作。次年2月任第一...[详细]
汤 平 (1903-1968)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总后勤部副部长。 湖南省浏阳县(今浏阳市)人,原名王绍高,1903年7月出生于浏阳县小河乡潭湾村一个进步知识分子家庭。1925年参加国民党。1926年冬加入当地农民协会,并被推举为清算委员会成员。 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了中共浏阳...[详细]
司马文森 (1916~1968) 原名:何应泉,学名:何章平,福建泉州人。1931年参加“互济会”、“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共青团,任泉州特支委员,1933年参加共产党,任中共泉州第二届特支委员、中共泉州特区委员。1934年参加“左联”,1937年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以及《救亡日报...[详细]
罗占山(1916~1968),陕西省安康县五里区人,小学文化程度。童年时,母亲在安康城里当佣人,倍受欺凌,贫困屈辱的生活成为他-黑暗社会的思想萌芽。1935年陕西省抗日第一军刚打起红旗,他就参加了革命。1937年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中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后在太行山区坚持抗日战争,...[详细]
罗能快(1894~1968),广东连县西岸圭池乡人,粤北采茶戏司鼓、乐师。他1907年开始学艺,早年学习“舞春牛”、“八音”。民国3年(1914年),与名艺人四妹子合作组建采茶戏班“莲花彩”,担任司鼓及多种乐器伴奏。民国28年春,与唐任喜一起组成“英凤彩”采茶班。“英凤彩”是一个半职业性的采茶剧...[详细]
卢根(1888—1968) 香山县人,入英国籍。从小在香港读书接受教育,曾在律师楼工作,后转为经营制冰而致富。民国8年(1919)投身电影事业,与一犹太人合资在香港开设新比照电影院,是中国开设电影院第一人。1922年,创办香港第一间代理影片的明达公司,不仅代理中国内地和外国的电影在香港排期上...[详细]
李烛尘 (1882—1968) 天津久大盐业公司总经理,轻工业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湖南省永顺县人,1882年9月16日生于永顺县毛坝寨。7岁入私塾读书,勤奋好学,颇得先生赏识,认为是建国之材。1898年参加童子试。1901年参加永...[详细]
李颖 (1929~1968) 笔名红雨。河北乐亭人。中共党员。1948年参加解放军,历任晋察冀军区野战军教导大队工作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独1军政治部宣传干事,宁夏军区政治部宣传处助理员,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干事,《宁夏文艺》部主任。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详细]
刘芝明 (1905~1968) 辽宁盖县人。中共党员。 1929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任上海法政大学、暨南大学教授。抗日战争中赴延安,历任中央党校教务主任,延安评剧院院长,中共鞍山市委书记、市长,中共辽东分局宣传部长,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副部长及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中国...[详细]
刘溪 (1927~1968) 江苏泗阳人。中共党员。1942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交通站长,《淮海日报》记者,新华六支社记者,苏南新华分社记者,中共常州新华社通联科长,中共常州地委宣传部科长,苏南区党委办公厅秘书,华东局宣传部文艺处文学科副科长,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人民文学出版社...[详细]
刘培善 (1912—1968)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福州军区政治委员。 湖南省茶陵县人,1912年9月4日出生在茶陵县腰陂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投身农-动,1929年1月参加工农红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历任班长、湘赣游击大队青年干事、茶陵独立团连指导员、安福独立营...[详细]
柳湜 (1903—1968) 教育部副部长。 湖南省长沙县人,1903年出生于一个贫寒家庭。幼年丧父,母以刺绣、缝纫供其上学。1916年考入长沙县立师范。受徐特立、朱剑凡等名师熏陶,又常与同窗好友曹伯韩、蒋长卿、黄彝等一起阅读进步书刊,心智渐开,形成了朴素的爱国思想。1921年毕业...[详细]
林伯歧(1889—1968年)? 溪南镇董坑村人。爱国侨领。17岁赴泰国经商,任北极霜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安保险有限公司董事、盘谷银行董事顾问等职。历任泰国中华总0执监委员、潮州会馆监委主任、华侨报德善堂董事长、澄海同乡会第一届理事长、天华医院、中华赠医所监事等社团职务。林伯岐热心社会福利,投身革...[详细]
李梅春(1885.10~1968.11),又名炳曦,字绍唐,生于河源县蓝溪乡(今黄村镇),后定居归淳乡(今蓝口镇秀水村)。 李梅春出身书香门第,少时,在叔父(前清秀才)的指点下,遍读前辈留下的书籍,后拜一个姓廖的画师为师,不到两年就能独立作业。 年轻时,李梅春曾承领缮写蓝口地运老圩天后庙...[详细]
梁扶初(1891—1968) 又名澄树,石岐人。日本归侨。知名棒球运动员、教练员。幼时随父侨居日本横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横滨组成中华棒球队,希望祖国觉醒,球队以醒狮为队徽。球队1922年获横滨棒球联赛冠军,在华侨中引起震动。1932年回到上海,推广棒球运动,次年加入上海棒球队。该...[详细]
金礼仁(1903~1968),字鸿图,笔名秦镜,化名廖治学、戈振北,宁强县城内人。出身子一个破落地主家庭,性格刚毅,勤奋好学,才略过人,一生从教、从政、从军、从报,历任教授、省参议员、教官、总编等职,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入托派。 民国11年(1922)在县立高等小学任教,因带头反对...[详细]
金剑 (1927~1968) 笔名金枫、红曼。辽宁辽阳人。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嫩江省实验剧团音乐创作员,黑龙江省文工团创作员,黑龙江省话剧团创作科长,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学员,黑龙江省文联戏剧创作组组长,哈尔滨话剧院艺术室专业作家。1945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