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连瀛(1892~1968),字步仙,河南省通许县孙营村人。他幼读私塾,后就读于河南陆军小学、北京清河镇陆军第一预备学校。1916年入保定军校,主攻军事工程学,尤善射击,有"枪打飞鸟,弹无虚发"之说。在校期间,结识了邓演达,开始接受孙中山主张,思想先进。1919年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工兵营排长和孙...[详细]
顾宜孙(1897-1968) 本县惠南镇人,祖父顾遂祁,父顾良壁,弟顾燕孙、顾亮孙等,都是地方著名的教育工作者。顾宜孙出身在这个世代书香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养。12岁入南汇第一高等学校读书,是该校首届高才毕业生,后到黄炎培创办的浦东中学就读,毕业后考取南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得...[详细]
傅正模(1904—1968),字镜磨,1904年出生在湖南醴陵人。民国13年(1924)6月,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38年,时任国民党75军预备第四师师长傅正模带领部队,与日本侵略军正面作战,转战于河南、湖北,参加了武汉保卫战、忻口保卫战、随枣会战和襄樊、沙宜等战役。...[详细]
傅连暲(1894~196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字日新,化名郑爱群。1894年9月14日生于福建省汀州(今长汀县)一个贫苦的码头搬运工家庭。少年时代先后免费就读于基督教会兴办的崇正小学、中西中学。1911年考入亚盛顿医馆,半工半读学习西医,191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被聘任...[详细]
方先之(1906-1968),著名的骨科专家和医学教育家,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骨科医疗事业,有“骨圣”之称。 方先之浙江省诸暨人,1906年2月24日生。1925年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医预科,1928年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就读。1933年毕业后,以成绩优异留校工作九年,作过住院医师、总住院...[详细]
陈雪痕(1893~1968年) 原名明发,宝山人。曾肄业于教会办的三育大学,尔后在常熟、江阴、昆山等地作传教土。民国12年(1923年)来吴精创业,由宗教职业者转为商人。先在盛藻洪南岸开设公记竹行,他待客热情,生意日趋兴旺。不几年吴淞的宝丰木行、吴淞面粉厂、和记新米店都有他的股份。 陈雪...[详细]
陈良佐(1887~1968),字辅之。广西宾阳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进广西讲武堂,后转陆军速成学校。民国3年(1914年)入陆军大学,毕业后,在桂军历任排、连、营、团长、旅长、少将参谋、中将参谋长等职。24年,陈良佐先后任靖西、武鸣县长,浔州、梧州、桂林行政区专员兼民团指挥官。27年...[详细]
宗树坤(1942—1968)淄博市淄川区查王乡查王村人。王杰式的英雄。1961年初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到某部防化连当兵。1963年在全国学习雷锋的热潮中,事事以雷锋为榜样,工作中专拣重担挑。196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部队掀起向王杰学习的热潮,他样样工作跑在前,受到部队-的赞誉,被提升为防化...[详细]
朱启贤(1911—1968)单县孟寨乡人。爱国教育人士。早年就读于山东省立六中。1927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9年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就读,曾创办《教育短波》杂志。1935年任山东省第三民众辅导区主任。他积极主张抗日,任全国战时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干事。 1938年赴延安出席教育座谈会, 受到...[详细]
庄兴道(1921—1968)费县归仁庄人。全国林业劳动模范。1947年,国民党还乡团一度窜驻归仁庄,庄兴道被骗参加还乡团组织。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经教育参加人民解放军。在济南、淮海等战役中,英勇杀敌,屡建战功,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因病复员回村。1954年,带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详细]
周瘦鹃(1895—1968),原名祖福,后改名国贤,号瘦鹃,别署泣红、侠尘、兰庵、紫罗兰主等,江苏苏州人。早年就读于上海民立中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开始文学创作活动。1915年加入南社。1916年起,在上海历任中华书局、《申报》、《新闻报》等和撰稿人,其间主编《申报》副刊达十余年之久,还主编过《礼...[详细]
周铭(1888—1968),江苏泰兴人。1919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学位。1921年任交通大学上海学校化学教授,1923年改任物理学教授,协同裘维裕教授进行教学改革,致力于实验室建设,用英文编写了实验指导书。他在国内最早开设“精密量度与图解法”课程。为充实和提高实验内容,他还不断改...[详细]
赵太侔(1889-1968),又名赵畸,山东益都人。1909年毕业于烟台实益学馆。辛亥革命后,曾任烟-政府科员、临淄县小学教员等职。1914年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1918年毕业后任济南一中教员。1919年又考取官费留美,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西洋文学,继入该校研究院专攻西洋戏剧。曾和当时留学美...[详细]
赵传真 (1914—1968)又名赵清如,化名李亚洲。寿光市人。193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参加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历任副中队长、连政治指导员、八支队政治部干事、营政治教导员,县敌工部长兼武工队长、大队长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胶东军区政治部联络部副部长、保卫部...[详细]
张洪福(1905—1968)临清县老赵庄(今属临清市)人。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响应党和人民政府的号召,带头参加互助组、合作社。1952年,出席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会议并被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68年病逝。 ...[详细]
张海默 (1923~1968) 笔名海默。山东人。中共党员。1941、1944年先后就读于晋察冀华北联大文艺学院、延安鲁艺戏剧系。历任热河胜利剧社创作组干部,冀察热辽鲁艺文学系教员,中南文工团创作部主任、中南文联创作组长,北京中央电影局剧本创作所编剧。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详细]
张国锋(1917—1968)原名张可封。寿光市胡营乡小张家庄人。1937年入伍,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鲁南沂蒙办事处锄奸科长、泰南专署-长、鲁中南军区保卫部部长、山东省公安厅厅长等职。战争年代多次立功。1978年山东省民政厅追认为革命烈士。 ...[详细]
张复振(1907—1968)莘县阎庄村人。1924年后,从军于冯玉祥、杨虎城的部队, 后升任团长。1936年率部参加“西安事变”。1938年3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十七团团长。 同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7月在河南率部起义,被任命为西北民主联军第十七师师长。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详细]
张道藩(1897年7月12日-1968年6月12日)字卫之,本籍贵州盘县人(城关镇),美术教育者。曾于1952年3月11日-1961年2月24日担任-长。 人物经历 张道藩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祖上数人高中进士。他自幼发奋读书,十分刻苦努力,小学毕业后到天津一个族叔家里。1916年考入天津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