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崇澍,(1883.11.11-1965.12.28),植物学家。浙江海宁人。1914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大学理学院,后又在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学习,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48年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近代植物学的开拓者之一。在中国最早发表了有关植物分类学、...[详细]
马文昭,(1886.5.31-1965.12.13),组织学专家。河北保定人。1915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医学院教授、院长。用活体染色和固定切片等方法开展了线粒体和高尔基氏体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形态学变化的研究1928年再度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院进修,进一步研究线粒体和高尔基氏体在细胞中的...[详细]
方济宽中将(1902—1965),字驾鳌,名承祖,又名金福,太湖县人,为抗日爱国将领。 方济宽出身于佃农之家,家境贫寒,少年时私塾辍学即外出谋生。后考入黄埔军官学校,毕业于黄埔第五期。方济宽参加过北伐战争,曾任国民革命军排、连、营长,陆军部兵站总监部科长,第十七军政治部秘书,第二师(师长郑洞...[详细]
秉志(1886~1965.2),原名翟秉志,又名翟际潜,字农山,满族,开封市人。著名动物学家。秉志自幼随父读四书五经,文史诗词。14岁丧父。次年考进河南高等学堂,学习英文、数学等。17岁时相继中秀才和举人。1904年考入京师大学堂预科攻读英文与数、理、化。在京读书期间,他参加进步-,立下"...[详细]
曾致远(1889—1965),宜章县近城团城厢镇(今城关镇)人。1913年高中毕业。1916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毕业。1917—1925年,先后任国军排长、副连长、连长、营长。1926年参加北伐,任独立二师补充团副团长。不久任二师六团团长。1928年升二师少将副师长兼六团团长,南京担任...[详细]
杨伟(1904—1965),字幼民,小字毓清,本县高桥乡北营村人,其父铭新,母韩氏,先世籍弘农华阴,为汉太尉杨震之后。元初迁居水峪口,再迁至北营村。世居乡里,以农为业,父辈以经商起家,置户于老县城西街。 杨于民国元年(1912)就读陕西省第一师范附属小学,五年(1916)保送入北京清华学堂预...[详细]
邢子舟(又名邢之舟,邢志周,邢子州,邢志舟等,1914—1965),原名邢崇道,陕西高陵县人。1937年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解放前历任陕西 领导人,共青团陕西省委委员,临潼栎阳区地下党委书记,陕甘宁边区税务局税收科长,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税务局长,关中地委社会科科长,关中地委供给科科长职...[详细]
王助(1893—1965),河北省南宫县人,字禹朋,1915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航空工业,是我国早期出国留学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并有突出成就的飞机设计师和制造技术专家,曾任美国波音飞机公司的第一任总工程师。他亲自设计并监制“B&W—C”型水上飞机,成为波音飞机公司制造成功的第一架飞机并以开辟...[详细]
王禹卿,名尔正,清光绪五年(1879年)8月12日生,无锡城郊扬名乡青祁村人。民国时期上海著名的实业家。他的出众才能与品格精神,浓缩了近代沪上的商业繁荣史。而另一方面,王禹卿的精神追求与文化品位同样值得推崇。1927年,来沪三十多年后,他耗资20多万元,在家乡的蠡湖旁构筑蠡园,成就一段造园佳话。...[详细]
王达三(1894~1965) 王达三,本名尊荣,达三为其字,1894年生于本县西魏村一个中农家庭。10岁在本村读私塾,13岁入本村蒙养学堂,14岁升入城内高小,1913年考入广平府实业中学,后转入永年中学。1915年,为了反对袁世凯签订的- 条约2l条,在暑期联合广大同学组织宣传队分头下乡演...[详细]
解锋,1913年出生,山东省东平县人。1938年9月参加革命,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锋在部队一直从事政治工作及后勤工作,历任冀中军区政治部指导员、总务处事务科科长、抗日军政大学分校第6中队指导员、华北军区政治部秘书处副处长、北京军区政治部副秘书长。 1961年9月,解锋转业到鞍钢...[详细]
胡云翼(1906-1965)原名-华,字号南翔、北海。现代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奠基者,词学家,湖南桂东人。1925年在武昌师范大学读书期间于1924年在时事新报“学灯”发表处女作《孔雀东南飞辨异》。在郁达夫和胡适的帮助下与同学组织艺术林社,创办《艺术旬刊》附于《晨报副刊》,并开始文学创作。19...[详细]
赫尔曼·施陶丁格,德国著名化学家、化学教育家。1881年3月23日生于德国沃尔姆斯。1898年在达姆施塔特技术大学学习。青年时他对植物很有兴趣。他父亲让他先学化学,为学植物学打基础。于是施陶丁格先后在慕尼黑大学和哈勒大学学习与化学有关的课程。他读书十分刻苦,1903年他撰写了《不饱和化合物丙二酸...[详细]
顾传玠,昆曲小生。原名时雨,后易名志成。江苏苏州人。顾传琳之胞弟。父瑞卿。时雨在虎丘小学初小毕业后,经贝晋眉推荐,于1921年8月入昆剧传习所。师承沈月泉,工小生。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艺业冠于全班。无论大冠生、小冠生、巾生、翎子生、鞋皮生,均能应行,为昆剧小生行中全才。出科后,转入新乐府昆班,...[详细]
赵春康(1888—1965),本县西姚村人,泥工。自幼丧父,因家境贫寒,从师学艺,后以砌筑技术超群,名闻东原。其性淳厚,生活俭朴,每承活揽工,对主人饮食居住从不挑剔,乡人请工的络绎不绝。当时所建的戏楼、碑楼、祠堂、庙院、水磨等多出其手。西姚村祠堂腰房5间,因建地不适,请其拆迁。他以绳木加固屋架,...[详细]
张云川(1904~1965),原名张长浚,萧县寿楼乡张寿楼村人。民国8 年(1919 年)考入徐州江苏省立第七师范。毕业后,回乡任小学教员、校长等职。民国15 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因对“中山舰事件”和“孙文主义学会”等组织的-活动不满,发表一些批评时政、反对蒋介石的言论,被视为左倾激进分子。“...[详细]
张云标(1895—1965) 男,演员、教师、编导。越剧男班四大小生之一。浙江省嵊县廿八都村人。从父(私塾先生)读书3年,以看牛割草维持生计。19岁拜相来炳为师学习落地唱书。1917年6月,随名演员卫梅朵、马阿顺至沪。其间,开创与绍班同台献艺之先例。与卫梅朵联合艺人废除戏班老板,自己负责戏班艺...[详细]
徐慎弢(1871—1965) 字金六,南古镇徐贺城人.68岁投身革命,历任郯东北地区(后改苍马地区)动委会副主任,县参议会参议长,滨海专区参议会副参议长,省临时参议会候补参议员,省政协委员,临沂县政协副主席等职.1939年夏参加中共临郯县委领导的抗日青年干部训练班学习,步入革命队伍.1940年担...[详细]
许崇智,字汝为。祖居广东澄海县。生于广州市。祖父、父亲均署朝议大夫。早年丧父母,靠叔伯婶母抚养长成。 光绪二十八年(1901),许崇智被保送福建马尾船政学堂就读,次年又被保送日本士官学校,学习陆军。光绪三十年毕业回国,任福建武备学堂教习,不久升任福建讲武堂总教习,后任新军第十镇第四十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