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绍兴市> 嵊州人物

张云标

[公元1895年-1965年]

张云标为[公元1895年-1965年]

  张云标(1895—1965) 男,演员、教师、编导。越剧男班四大小生之一。浙江省嵊县廿八都村人。从父(私塾先生)读书3年,以看牛割草维持生计。19岁拜相来炳为师学习落地唱书。1917年6月,随名演员卫梅朵、马阿顺至沪。其间,开创与绍班同台献艺之先例。与卫梅朵联合艺人废除戏班老板,自己负责戏班艺术工作,建立了越剧史上第一个艺人当家作主的“兄弟班”。他以主要小生身份主演《双金花》、《三笑缘》、《龙图卷》、《琵琶记》等戏。尤其是他与马潮水根据《李秀英宝卷》和《碧玉簪全传》又参照东阳班(婺剧)演出的《三家绝》新编了《碧玉簪》,于1918年7月20日首演于上海华兴戏院,并由他首饰王玉林,取得成功,为早期越剧赢得观众、立足上海建下头功。他还将《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十八相送”一折,在王永春(小生)、白玉梅(小旦)等人改编创作的基础上,将结构、唱词再度修改,删除原有“猫”、“西瓜”等不妥当的比喻,改为更符合沿途景物的“狗”、“鹅”比喻;又改二句为四句轮流对唱,使更能体现人物心理,并有利于唱腔发挥,定型为传演至解放后的基本框架。1930年回浙江。1932年,带自己执教的群芳舞台科班进上海,演出于曹家渡、虹口等地。因学员艺术上还较稚嫩,遂邀卫梅朵、马阿顺、马潮水、白玉梅、赵海潮等与科班同台演出,并用自己所得酬金补贴科班。1936年,他邀小旦吴素莲、陶素莲、老生丁小芳、小丑张瑞丰及徒弟高兴荣等30多人组成戏班,首闯华中重镇武汉,在中华戏院演出了《梁祝》、《珍珠塔》、《毛龙作吊》等戏受到欢迎,演出合同由三个月延期为六个月。其艺术特点是不粗、不俗、不油,手眼身法步动作正规,对人物性格把握准确,表情细腻,脸部表情尤为丰富。解放后,浙江艺术学校曾将其脸部的各种表情动作摄成一套《脸部表演技艺》资料。他虽演幕表戏,但词汇丰富,演《十八相送》能一韵到底,语不重复。拿手杰作为《卖油郎独占花魁》之秦钟、《杀错》之张钧安、《仁义缘》之韩文才。其他如《孟姜女》之范杞梁、《刘秀抢饭》之刘秀、《珍珠塔》之方卿、《梁祝》之梁山伯等,演来都各具风采。他艺德高师德亦高,对学员既严格又爱护。每年桃、梅上市,只许学员尝鲜两次,不许多吃,以防嗓子受损,而西瓜、杨梅则不加禁止。从1931年至1950年,连续举办教授了“群芳”、“惠芳”、“锦花”、“瑞兰”、“荣华”等九副科班,师生关系极融洽。经其培养成才的学生遍布浙、苏、皖、闽、新疆及上海等省、区、市,王湘芝(小生)、金宝花(小生)、陈金莲(老生)、袁瑞丰(小丑)及张桂卿、商小云、张娟兰等优秀演员,均出其门下。解放初期参加绍兴鲁迅越剧团,后在浙江黄岩越剧团任导演,编、导与培育人才建树颇丰,记录整理了《梁祝》、《庵堂认母》、《杀错》、《咬舌记》、《唐八妹救兄》、《孔雀河》、《貂蝉与吕布》、《赖婚记》等一批传统戏,其中《卖夏布》一剧在1957年获省戏曲会演剧本三等奖,有的经他人加工成佳作。还不时去省内各地作指导,多次获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并几度当选为县人民代表。

同年(公元189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