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6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6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晏勋甫 [公元1892年-1964年]

  • 晏勋甫(1892--1964)中将。字成猷,湖北汉川人。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1期炮科、陆军大学第5期毕业。早年加入同盟会,曾任湖南岳州守备司令部参谋长,鄂军第1师2团团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前敌指挥部少将参谋处长,参加北伐,1927年任第8军8师师长,1928年任第4集团军参谋长兼...[详细]

熊斌 [公元1894年-1964年]

  • 熊斌(1894~1964)字-,亦作哲明。湖北黄安熊家畈(今属湖北大悟)人。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曾任湖北军政府北伐第一军参谋、北洋政府参谋部二局参谋。1914年入陆军大学,1922年后任河南督军署顾问、陆军检阅使署顾问等职。1924年北京政变后任国民军第一军少将参谋长、西北边防督办公署总参议...[详细]

谢镇军 [公元1918年-1964年]

  • 谢镇军(1918~1964年) 谢镇军,1918年1月出生于广东梅县一个自由职业者家中。1934年秋去日本早稻田大学求学,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弃学回国,到广东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8月参加新四军。 谢镇军到达皖南新四军军部驻地太平后,适逢军政治部副主任邓...[详细]

向逢秋 [公元1895年-1964年]

  • 向逢秋(1895—1964),建水县人,造陶世家,女亲是光绪年间的武举,后弃民回家造陶。13岁时随女亲造作细陶器皿,19岁起头向艺匠潘金环、张桂生学造工艺紫陶。向逢秋立志好学,勇于探究,对建水传统紫陶工艺、造型、图案进止更始坐异,并邀请建水着名文人肖茂元、李月桥、王勉斋等,正在其始创无釉磨光的...[详细]

魏益三 [公元1884年-1964年]

  • 魏益三(1884年--1964年)中将。字友仁,河北藁城人,生于1884年2月25日。 个人履历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1期炮科、北京陆军大学第5期毕业。 1920年任西北边防军第3混成旅骑兵4团团长,1921年加入奉军,曾任奉军第39团团长,1923年兼任东三省教导队队长,并兼任东北讲...[详细]

王燕衔 [公元1893年-1964年]

  • 王燕衔(1893~1964年),又名永昌,靖城人,毕业于汀漳龙师范学堂。民国1年(1912年),在县城高等小学任教师、校长。民国7年,援闽粤军陈炯明驻漳时,任南靖县农会会长。民国12年3月,被推举代理南靖县长4个月,后复任县农会会长。民国15年9月又任南靖县长3个多月。民国18年,王燕衔与陈鹤年...[详细]

王新午 [公元1901年-1964年]

  • 王新午(1901~1964)山西汾阳人。幼年除攻读诗书外,从伯父学中医。1919年毕业于北京体育专科学校,曾任山西国术促进会会长。人过中年来陕,悬壶西安,行医诊病,因医术高明,又重医德,被医界公推为西安中医师公会理事长,担任《医药汇刊》主编,并创办诊所,免费为贫苦民众治疗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详细]

王贯三 [公元1895年-1964年]

  • 王贯三(1895—1962),又名王自严,嘉兴人。出身城市贫民家庭,15岁丧父后,生活主要靠少量房租及母亲做针线活的微薄收入。清宣统二年(1910),在父亲生前好友的义助下,考入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爱国教育的熏陶下,留意社会现状,注重对民众心理和教育心理的研究。1915年毕业,先后在嘉善第一...[详细]

师子敬 [公元1876年-1964年]

  • 师子敬(1876~1964)陕西富平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入蒲城县衙户房习吏事。光绪三十一年(1905)冬与留学日本返回陕西的井勿幕等组织自治社、天足会。次年冬参与了富、蒲一带农民反抗西潼铁路路捐、进城交农的活动。 光绪三十四年(1908)发生“蒲案”的当天,师得知知县李体仁已对自己怀...[详细]

施加伟 [公元1941年-1964年]

  • 施加伟,1941年生于云南省南涧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上学时,成绩优良,是个好学生。在家生产劳动,他关心集体,是个好社员,并参加共青团;以后到工厂当学徒,曾八次受奖,是个好工人。 1961年,施加伟参军后,勤学苦练军事技术,热爱连队,连续两年被评为五好战士,被连队树为标兵,大家称他是雷锋式的...[详细]

施伯初 [公元1884年-1964年]

  • 施伯初(1884年—1964年),又名大勋,字存宽,漳州城区人,系清末丹霞书院和芝山书院优秀学生。他勤奋好学,学问渊博,擅长诗词并写一手好书法,对清王朝的科举制度深恶痛绝。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历数十个春秋。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随父到印尼,在望加锡中华中学任教,辛亥革命前回国。在革...[详细]

沈幼兰 [公元1890年-1964年]

  • 沈幼兰 (1890~1964年) 原名正铎,侯官县人,家住城内杨桥巷。14岁时到堂兄沈正恂的“恂记”脱胎漆器店学艺,19岁出师,精通上色薄料。民国4年(1915年),离开“恂记”,到仓前山塔亭路创办“兰记”漆器店。他重视技术设计,不惜重本,广求名人字画、名贵陶瓷、古铜器等,参考借鉴。同时...[详细]

马骧 [公元1886年-1964年]

  • 马骧(1886~1964) 字彦翀,出生于龙驹寨一家炮铺。光绪三十年(1904),入陕西高等学堂读书,曾任学生会代表,积极参加保护西潼路权和延长油矿斗争。光绪三十一年(1905),经井勿幕、李天佐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 宣统二年(1910)在西安健本学堂任教,为扩大宣传国民革命、聚集反清力...[详细]

卢燕秋 [公元1912年-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卢燕秋(1912-1964),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副军长、武汉军区后勤部参谋长,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64年10月28日逝世,终年52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详细]

罗万钟 [公元1883年-1964年]

  • 罗万钟(1883~1964) 乳名罗安娃,住河南乡罗家村,人称罗画匠。他15岁开始学画、习塑,3年出师,代表作有《福禄寿》、《黄河阵》、《收0》、《赵黑虎下山》、《文王祈雨》等。龙驹寨城隍庙、东西火神庙、河南乡老龙庙塑像和壁画多出其手,并行艺于渭北、铜、朝等地。其长子随父学艺,将出师被国民党...[详细]

刘洪泰 [公元1902年-1964年]

  • 刘洪泰生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二月,祖籍山东省莱阳县人,后徙黑龙江省桦川县西火龙沟(今佳木斯市郊区大赉岗乡中大村)。伪大同元年(193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景区、龙区区委书记,依兰县委书记。 伪大同2年(1933年)春节后,刘洪泰率十余人来依兰县东北部西湖景山区建立抗日游击区。刘...[详细]

林霭民 [公元1906年-1964年]

  • 林霭民(1906~1964),字瑞章,湖坑乡洪坑人。家境宽裕,学有渊源,毕业于福建省立第九中学,擅诗文,工书法。胡文虎创办《星岛日报》,闻其文名,聘为报社社长。太平洋战争前到香港沦陷前夕,回福建任田粮处长兼储运处长。抗战胜利后,又应胡文虎之聘,辞官到香港接任《星岛晚报》,兼任晚报社长。50~60...[详细]

李禧 [公元1883年-1964年]

  • 李禧(1883~1964年),字绣伊,号小谷,祖籍厦门。青年时代就读于福建师范学堂,民国元年至22年(1912~1933年),任厦门竞存小学校长、厦门(思明县)教育会副会长。民国7年参与集美学校二校主陈敬贤组织的教育考察团,前往浙江、江苏两省考察教育,以提高厦门普通话教学水平。20年代任市政会董...[详细]

景志伊 [公元1884年-1964年]

  • 景志伊(1884~1964)名莘农,号恧翁、柏叶庵主。祖籍陕西富平,生于湖南衡阳。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为应试回陕,被选送三原宏道书院;二十四年(18 98)入京师大学堂进士馆法政学堂,二十九年(1903)应汴梁(今河南开封)举子试不第,三十二年(1906)入协和医学堂(协和医院前身),毕...[详细]

黄则云 [公元1883年-1964年]

  • 黄则云,安溪县还一里进德乡(今蓝田乡后清村)人,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童年家贫,稍长往厦门做工,后开振发号米店。三十一年在厦门开元路开设联成茶栈,经营茶叶,长年来往于厦门南洋之间,痛感安溪交通不便,商旅惟艰。民国16年(1927),倡仪“厦门安溪公会”发起开筑安(溪)同(安)公路,并承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