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原中南军区后勤部油料部部长、湖北省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 程儒珍少将湖北红安县七里坪镇檀树熊家咀村人,一九六二年八月参加革命工作,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且参加了著名的黄安、麻城农民秋收起义。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科长、处长、部长等职。程儒珍少将在三十多年的...[详细]
蔡文坛(1913~1963年),出生于永春。4岁父母双亡,被一个老和尚收为学徒,两年后老和尚去世,又跟一帮道士打钟鼓、学吹拉,开始在各戏班混饭吃。15岁以后,又到傀儡班和布袋戏班为演员、乐员,逐渐精于南曲的演奏。20多岁即被誉为戏曲才子。他特别擅长文鼓,一点一敲(介)都有名堂,在剧目《伤别》的“...[详细]
朱绍良(1891年—1963年),字一民。祖籍江苏武进,生于福建福州。同盟会会员,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四星上将),抗日名将。 朱绍良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堂毕业,后被选送日本振武学校,讨袁战争,失败后再赴日本留学。1916年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回国。 1963年12月25日,病逝;后被追晋...[详细]
张湘荣(1910~1963),本区引翔港人,生于祖传道士之家。14岁随其父张伯桥学道,属正乙派。父亡,接任为萧王庙主持道士。其家世居萧王庙内,兄嫂早亡,4个遗孤子侄均由其抚养,下有弟妹5个。18口之家,均赖其做法事及菲薄香火钱为生。他为人正直。待人宽厚,乡人与之交厚,均以“湘荣哥”相称。抗战时,...[详细]
张春霖(1897.3.23~1963.9.27),字震东,原姓巴依特,蒙古族,开封市人。中国现代鱼类学创始人之一。 张春霖幼年家贫。1918年开封师范学校毕业后,曾任河南嵩县、巩县和开封高等小学教员、校长。后幸遇返乡探亲之开封名人、中国现代动物学创始人、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教授秉志。秉志...[详细]
园部和一郎,男,1883年3月29日出生于熊本县,日本陆军中将,驻武汉的第二任11军司令。 园部和一郎,熊本县出身。旧姓森林。园部交风雅的继子。熊本陆军地方幼年学校,中央幼年学校,1904年10月毕业陆军军官学校16期。在同期里有冈村宁次、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安藤利吉等后来的陆军大将。同...[详细]
姚庆堂(1905~1963年),渑池县仰韶乡上官庄人。1949年以后,曾任农会代表、马岭棉花试验场主任,县、乡人民代表,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从组织互助组、初级社到成立人民公社,他都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曾荣获中央根据地工作模范奖章一枚,并出席过河南省学习文化模范会、洛阳地区劳模...[详细]
武育民(1924~1963年),祖籍洛阳武家屯。幼年从艺。1944年日军进犯中原,他到陕西宝鸡、汉中一带演出。1952年转入渑池县普及曲剧团,先任剧务股长,后任副团长兼导演。他人缘好,戏路宽。时剧团新创,人手不足,行当不全,他能导能演,缺啥补啥,演啥像啥。 他最拿手的是须生戏。在《二...[详细]
吴维彬(1884—1963) 又名青士,河南省固始县人。 吴早年就读于北京陆军一中,继留学日本。在士官学校学习时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随孙中山由东京回国,奔走国事。在反袁运动中,曾被袁世凯下令通缉。历任保定军官学校教官、团长、旅长、师参谋。民国14年(1925)后,曾任...[详细]
吴好仁(1890~1963),县城西关人,自幼从业于西关铁工王师刻苦学艺。艺成后自立门户,继续钻研技术,并收徒传艺,为农民锻制锄、镰、镢、斧、铡刀等农具,因其淬火特好,从不夹灰卷刃,以货真价实取信于人,农民多称赞其铁器刃口好,县城附近,洛河南岸,西乡一带农民绝大多数要到西关吴师处订做铁器,可不交...[详细]
吴承荣(1908.6~1963.9),河南省商城县人。生于佃农家庭。民国18年(1929年),河南商城县来了红军。5月,他加入了红二十五军。19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历任红军班长,安徽新兵连长,游击纵队排长、中队长、副大队长,新四军二师司令部连长、副营长、营长,鲁东军分区司令部教导队...[详细]
嵇文甫(1895~1963.10),原名嵇明,河南省汲县人。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和历史学家。1915~1918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毕业后回到河南,在省立开封第一师范等校任教。他大力提倡白话文,宣传科学与民主,反对旧传统,提倡新道德。他与冯友兰、韩席卿等创办《心声》杂志,注重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民...[详细]
汤兰香(1923-1963),女,孟县西赵和村人。幼年家贫,父早丧,11岁在郑州拜豫剧名演员周海水为师。16岁出科,登台演戏,先后活动于开封、郑州、西安、洛阳、巩县、禹县等地。她天赋条件好,扮相俊美,聪明伶俐,记忆力强。多次与常香玉同台演出,戏路较广,不仅擅长青衣,而且小生戏也独具风格,还能表演...[详细]
苏祖馨(1896—1963) 号馥甫。容县人。清宣统元年(1909)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三年转入广西陆军速成学校步兵科就读。1926年随李宗仁北伐,率先入湘,参加贺胜桥、箬溪、德安等战役。1927年升团长。蒋桂和解后入南京陆军大学特别班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三十一军一三五师师长,率一三五师驻...[详细]
宋问梅(1884~1963.8),原名保蘅,字问梅,后以字行,开封市人。生于书香之家,系清末开封著名文人宋继郊之孙。宋家是清末民初开封八大家之一,原住旗纛街,宋问梅时住大厅门街东头路北。民国时,宋问梅长期在河南省政府中任职员。30年代曾任省会-科长。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家闲居。因长期在机关中搞...[详细]
宋维忠(1912~1963年),安徽省金寨县蔡家畈乡龙门村人。新中国建立后,迁居渑池县城关镇翻身街4号。1938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 1928年10月,宋维忠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加入红军队伍。1931年以后,历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卫生部卫生员、一二九团营部通讯班长、红四方面军总...[详细]
帅础坚(1891—1963) 祖籍江西吉安,生于桂林。1912年任广西省教育司书写绘画员,1914年在广东潮州税厂工作。1919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函授部油画班,1921年毕业回桂后任省立第二师范总务主任,并任该校及省立三中、桂林中学、桂山中学、桂林女中等校图画教员,从事国画、油画、粉笔画、...[详细]
史积诚(1886—1963) 又名书勋,扶风县建和乡白龙史家村人。曾受业于关中大儒刘古愚,上过上海公学,精于理学和《说文解字》。学识渊博,为人忠厚。 早年在南阳设馆讲学。期间,攻读西方哲学,注重研究教育学。民国元年(1912),被选为陕西省署咨议员,任扶风县高等学堂教习、...[详细]
沈彬儒(1898-1963) 又名沈毅,是本县著名的工商界人士,新场人。 沈彬儒出身地主家庭。1914年12月毕业于松江华亭师范学校,先后在周浦育才小学、航头古航小学任教。1920年至1929年在浦东中学、南京中学任事务主任。 1930年,沈彬儒在实业救国的思想影响下,弃文经商,投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