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开封人物

张春霖

[公元1897年-1963年]

张春霖为[公元1897年-1963年]

  张春霖(1897.3.23~1963.9.27),字震东,原姓巴依特,蒙古族,开封市人。中国现代鱼类学创始人之一。
  张春霖幼年家贫。1918年开封师范学校毕业后,曾任河南嵩县、巩县和开封高等小学教员、校长。后幸遇返乡探亲之开封名人、中国现代动物学创始人、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教授秉志。秉志与他相商,称可为他提供勤工俭学机会,1922年4月,张春霖即辞职去南京,任东南大学生物系助理员。同年7月,他考入东南大学农学系,白天上课学习,夜晚及假期兼做抄稿。1926年毕业并获农学士学位,即任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助教。1928年发表由中国人研究中国鱼类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京鱼类的调查》。同年他考取并留学法国巴黎大学。1928年9月至1931年,任巴黎博物馆研究员,1930年10月获巴黎大学研究院理学博士。1931年回国,1931年7月~1941年12月,任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技师和动物部主任,同时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讲师、教授。1942~1945年专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度曾任理学院院长,又曾兼任中法大学教授。1945~1947年任辅仁大学、中国大学教授。1948年又回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授及生物系主任。1949年他与北京大学教授孙云铸、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教授张玺等,发起成立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并兼任该学会理事长,后还与裴文中、杨钟健、郑作新等教授筹建北京自然博物馆,并兼任该馆副馆长。1952~1963年,任动物研究室(所)鱼类部主任,中国动物图谱委员会委员。
  张春霖一生发表论文74篇,其中4篇发表于法国博物馆杂志与动物学杂志(1929~1930),其余大部刊载于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中央研究院自然博物馆丛刊、北平博物杂志、动物学报、海洋与湖沼学报、地理学报、北京大学理学季刊等。发表的专著有《中国鲤科志》(1933年获北平博物学会金氏奖章)、《脊椎动物分类学》(1936)、《古生代化石鱼类学》(1950)、《中国系统鲤类志》(1959)、《中国鲇类志》(1960)。科普性专著有《动物的演化》(1951)、《鱼类的演化》(1951)、《两栖类与爬行类的演化》(1952)、《哺乳类的演化》(1952)。主编并撰写《中国动物图谱》,鱼类共5册,张春霖撰写第二、第三两册(1958、1960)。
  他发现约67个鱼类新种及新亚种。擅长鲤形目及鲇形目鱼类的分类研究,在中国淡水鱼类地理分布方面,首先提出有江河平原区及怒澜区(1954)。张春霖治学严谨、勤奋。他培养王凤振、施怀仁、牛满江、成庆泰、郑葆珊、李思忠等一批专家。
  1963年9月27日下午,张春霖因心肌梗塞突然病逝于北京中关村。
  注:张春霖主要经历据北京调查资料撰写。北京资料记,1922~1926年张春霖在东南大学农学系学习,而《河南大学学人传》另记,1922~1926年张春霖任中州大学(河南大学前身)理科教授、生物系主任,真情待查实。
  
同年(公元189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