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鑫(1887~1961年),俗名陈宗德。黄冈刘集陈先理村(今属武汉新洲)人。7岁入私 塾,后学箍匠(圆木工)。1912年投黄冈茅店横山寺出家,法名宗德,号大鑫。1923年到武 昌洪山宝通寺受戒。次年任库房“库头”,获得常住的信任。1925年到浙江天童寺、江苏高 寺等大丛林住禅堂,亲近大善知事...[详细]
陈铁军(1917—1961),原名廷敏,平阳桥墩五岱山十三亩(今苍南五凤乡)人。1932年就读瓯海中学,半年后转读杭州安定中学。1933年,考入南京国民党军政部学兵队;冬,至福建任十九路军翁煦垣部见习排长,不久参加蔡廷锴发动的“闽变”,失败后离队,于1934年冬回故乡。次年,与叶廷鹏等组成武装队...[详细]
陈朵如(1888—1961),又名选珍,萧山-柏山陈村人。幼年读私塾,性颖悟。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秋,与堂兄一起东渡日本,次年考入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学习经济、银行学科。1912年秋回国,任浙江银行协理。翌年,在浙江甲种商业学校任教。1916年离校,任中国银行兰溪支行行长。1917年3月,...[详细]
曹耀材(1885~1961)长沙县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生。17岁入湖南高等学堂,因揭发王先谦、叶德辉破坏维新运动的劣行而被开除。后投身革命,与陈作新、左学谦、黄镇等筹组长沙自治公所,参加辛亥光复长沙之役。湖南都督府成立后,出任会计检查院次长,在袁世凯窃国称帝后被捕入狱。谭延闺二次督湘,委...[详细]
岑仲勉(1886~1961) 岑仲勉,名汝懋,号铭恕,广东顺德桂洲里村人。3岁丧父,童年入私塾,诵读《四书》、《五经》,后跟随堂伯父攻习金石刻辞。自幼阅读史地、掌故、政典之书,对历史研究产生兴趣。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岑仲勉考进两广大学堂,后又考入两广游学预备科(设在广州粤秀书院...[详细]
郑文语(1892~1961年),又名王文语,绰号红毛语。原籍南安县石井镇郭前村。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人南安岑兜村“福裕兴”高甲科班学戏。初学丑旦,后转学老生,不久,便随班往新加坡、马来亚、印尼、安南、暹罗等国演出。在新加坡,他长期与活跃在当地的“金和兴班”合作,还参加过京班,学过京丑和...[详细]
郑楚云(1907~1961年),原名郑凫,乳名锦荣,字眠石。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出生于福安坂中乡步兜里村穷苦郎中家庭。 民国16年(1927年)2月,北伐军途经福安,楚云结识了某团-表、中共党员蔡衡,深受其影响,积极参与福安国民党县党部的筹建和国民党左派的革命活动。“四一二”-政变发...[详细]
张高谦(1948~1961年),1948年生于福建省寿宁县武曲镇大韩村。张高谦出生不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取得了胜利,中国人民迎来了翻身解放。 张高谦的父亲是副业队长、劳动模范,母亲是互助队长、妇女代表、劳动模范。张高谦的父亲常常以自己的亲身感受,教育孩子们要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关...[详细]
岳劼恒(1902~1961)又名陋吾、鲁吾。陕西长安庙张村(今属西安市未央区)人。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同年赴法国留学,入巴黎大学,毕业后又在母校工作四年,获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还在法国《物理学报》《物理化学学报》上发表了《酒石酸几种复盐的实验研究及其在物理化学上的应用》等论文十多篇,对...[详细]
叶克胜,号子刚,南安诗山仙境村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出生。幼年在私塾读书,后就学于泉州中学、北京朝阳大学,大学毕业后在厦门挂牌当律师。 民国22年(1933)陈仪入闽主政,克胜受荐任福建省保安第三团少校团副,被选送到江西星子县黄埔军校分校受训。民国25年后任过南安县常备大队长、军事科...[详细]
叶道友(1914—1961),1914年生于河南信阳新县郭家河土门村。1927年参加湖北省黄安县赤卫队大队任勤务员、通讯员。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第10师第28团第3营任班长、副排长。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后任红25军第73师223团排长、副连长、...[详细]
杨芝林 (1879~1961)字秀山,府谷狮子城人。出身耕读世家。其弟兄三人(长兄荫林、次兄蔚林),均为晚清秀才,先生列于最后一科的“案首”中。 民初以后,先生变卖贾家湾水浇地五垧,携资赴京,自学于北京图书馆。时与侄婿孙如金研讨自然科学,并结识绥远清水河人李士林(后赴法国留学),成为研讨科学...[详细]
杨景文(1878~1961年),字子晖,厦门人。10岁进县学(秀才),早年毕业于全闽师范学堂。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与黄廷元、洪晓春等人发起成立大同两等小学堂,被聘为校长。光绪三十四年,发起倡办淘化罐头食品厂,后淘化与大同酱油厂合并为淘化大同股份有限公司,出任董事。同时又投资厦门自来水公司...[详细]
薛承健(1921~1961年),民国10年(1921年)生于屏南县双溪村,父亲是小学教员。 承健从小读书勤奋。民国25年,他以优秀成绩考入省立福州高级中学。抗战初期,学校内迁沙县,交通不便,家庭经济经常中断,他靠奖学金艰苦度日,但仍然勤勉学习。 民国29年,承健又以好成绩考入福建省立农学...[详细]
宣维坤(1896--1961)字定久,生于一个中医世家,其父宣佐龙是著名中医。他自幼受家庭熏陶,熟读医书,9岁入私塾学习,20岁入吉林省立第三中学,23岁考入北京协和医院齐鲁分院。1919年获硕士学位,擅长眼科、传染科。毕业后到浙江省参加防疫工作,后到哈尔滨任红十字医院院长,1931年回到双城在...[详细]
萧求贞(1890~1961年),女,人们习惯称其为“伊俤嫂”或“伊俤姆”。罗源城关长桥路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月十七日出生于罗源白塔乡凤坂村。父母早丧,被罗源县基督教会收养。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经教会选送到福清,在英籍女医生惠乐生(译名)创办的医院学习妇幼科专业。4年后回罗,在罗...[详细]
项鸿材 (1879--1961),字钟五,洵阳县蜀河镇人。幼读私塾,继入县高等小学堂读书,毕业后考入陕西省成德中学。学满考入燕京大学法政系读书。1928年至1937年间,先后任陕西省岐山、凤翔、山阳、沔县等县长。1937年脱离政界回乡,后在洵阳中学教书。1944年,为解决蜀河及其附近地区学生...[详细]
温梓祥,民国元年(1912年)生,上杭茶地乡沂溪村人。早年毕业于漳州省立第八中学师范科,在乡内先后任小学教员、校长和乡长。 民国27年5月,日寇攻占厦门,漳泉沿海地区局势动荡,他以私人交情,促成晋江私立民生农校于次年春迁至茶地。29年秋,民生农校在茶境乡(当时茶地、泮境合并为一个行政乡)和近...[详细]
窦文焕(1909—1961),字子章,安边人。从政后以字行。 民国12年(1923),窦子章入安边工业职业学校就读,毕业后留校任会计。民国16年(1927),加入芙产党。后任安边二府会计。民国17年(1928),在二府学款处任经理。民国19年(1930),到陇西王子元部任军需主任,从事地下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