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同武(1899—1961)又名刘同铭。原籍山东齐河县赵官镇,后移居高唐县。山东快书演员。早期演唱山东大鼓,因与竹板山东快书创始人于传宾交情很厚,得其传授,遂改唱“武0”。他说书极富创造精神,利用演唱山东大鼓的丰富经验,以于传宾所传《武松传》为基础,参考《水浒传》及民间传说,边改编边演出,经数十...[详细]
刘德润(1905—1961)乳名刘娃,艺名“红脸娃”,又称“红脸王”。曹县魏湾村人。 豫剧演员。 11岁时拜彭怀亮为师学艺, 3个月后登台演出即崭露头角。1935年同赵义庭、王锡堂等著名演员赴河南开封对戏,在众多红脸中名列第一,人称“红脸王”。代表剧目有《火烧纪信》《诸葛亮祭灯》《司马懿扒墓》《...[详细]
李茂伦(1915—1961)郯城县倪村人。1953年任农业合作社社长后,带领群众发展畜牧业, 充增农家肥,使玉米、水稻、小麦的亩产分别达到400、400和350公斤。 翌年,建起了砖厂、水泥厂等,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发展。1957年被评为省农业建设积极分子。 ...[详细]
梁喜友(1896—1961)女,因夫姓陈,人称“陈大娘”。原籍邹县团望乡圈村人。 1920年邹县大旱, 全家为生活所迫离乡逃荒。于1939年定居于牟平县小汤村(现属乳山市),以看庵和租佃维持生活。是年,中共地下党组织经常去庵中开会。她渐渐懂得革命道理,主动为其站岗、做饭、传送情报。1941年当选...[详细]
姜麟(1914—1961)东平县州城街道文庙街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东平县人民抗敌自卫团副营长,八路军山东纵队六支队副连长、指导员,冀南军分区七分区副科长、科长,一七四师队务科和军政科科长。1951年后任广西军区容县军分区参谋长、广西玉林军分区副司令员。1955年转入地方工作,历任...[详细]
何燏时(1878-1961)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字燮侯。浙江省诸暨县人,1878年8月10日生。早年赴日留学,是第一个在日本大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后,历任京师大学堂工科监督,工商部矿政司司长,北京大学校长。后开矿办厂,从事实业救国。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参加抗日民主活动,被推举为游击区的人民代表...[详细]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作家和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 身亡。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详细]
谷扩如(1916—1961)原名谷开芳,化名朱明山、李炳一。平阴县栾湾乡兴隆镇村人。1938年在长清加入青年抗日民族先锋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平阴县委书记、 平阿县委书记。1946年9月到中共太行分局党校学习。后任中共冀鲁豫一地委宣传部长。 1949年2月随军南下。后任中共浙江省委党...[详细]
傅书堂(1905—1961)原名傅余庆,绰号“大杠子”。高密县北关人。1924年参加工人运动。同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国共产党四方机车厂支部委员会书记。1925年2月初他参与领导四方机车厂工人-斗争,使-持续9天。发表《胶济铁路四方机车厂工人-胜利宣言》。此间,胶济铁路总工会成立,他被推为副...[详细]
方一谦(1909—1961) 字匡民,沙溪濠涌村人。父亲方棣英在香港经营织造业,颇有名声。幼时受教香山籍进士张丕基。上海国立暨南大学教育学系毕业,品学兼优授荣誉文学士衔,深得郑洪年、周谷城、曹聚仁等教授赏识。民国23年(1934),受聘为中山县立女子中学教务主任。1939年,县立一中、县立女...[详细]
布鲁,原名卢茂焕,曾用名陈泊,海南乐会县(今琼海市)博鳌镇东屿岛人。1909年布鲁出生。他五六岁时即跟随父亲出海捕鱼。全家人节衣缩食送他进私塾读书。后来,他又进邻近博鳌王文明任校长的双庙小学读书。他十四岁到海口琼南兴铁工厂当学徒。1926年5月,经王文明、黎竞民介绍,布鲁加入中国共产党。 ...[详细]
毕慎夫(1899—1961)曾用名毕庶敏。文登县(今文登市)文城镇河南村人。教授。出身于破落地主家庭。幼读私塾,1915—1920年,就读于北京俄文专修馆,参加了“五四”-。毕业后,被分配到哈尔滨东省特区地方审判厅任翻译员。工作之余,翻译出版果戈理《外套》等多部作品。1922年初,到中苏合营的中...[详细]
周崧(1879—1961) 字毓秀,沙溪龙头环村人。父周简廉,在乡设馆授徒。其自幼随父就读,并立大志,誓言“若我得考,当振兴教育”。清光绪十五年(1889),随四叔前往美国当佣工,后经商,创办中兴公司,经营有方,遂成巨富,成为旅美华侨中知名的企业家,曾任旧金山美洲同盟会评议员,国民党驻美国总...[详细]
姚效先(1891~1961) 字悫子,清光绪十七年四月出生于下高川,幼承家训,青年时期即对诸子百家,经典史籍悉心钻研,打下丰富的文史知识基础。民国10年(1921)8月,考入浙江杭州蚕业学校,半途辍学,至北京族兄姚守先处,与人合办书画研究会,讲授书法。值西乡旅京同乡会创刊《西乡》报,...[详细]
严潘氏(1853~1961) 本县梁山镇人。小时即与父母下地干活,闲暇时常跟祖母学习认草药、疗疮痈、正脱臼等技术,后与一贫农结了婚,夫妇以租种土地为生。在长期的艰苦劳动中,练就了一副结实的身体。严潘氏生活尚俭朴、重规律,平日不嗜酒肉,好粗茶淡饭;衣着不讲华丽,但求宽舒;心胸开阔,乐于助人,凡来求...[详细]
许民辉(1890~1961),原籍广东开平县,清光绪十六年(1890)2月在广州河南(海珠区)出生。童年入私塾,后进南武学堂读书。他酷爱体育活动,擅长田径、足球,参加校内赛跑及当时的历届全省运动会,均名列前茅,多次为南武学堂夺得省运会团体冠军,立下汗马功劳。宣统二年(1910)被选为华南区田径选...[详细]
谭政文 (1910-1961) 最高人民-副检察长。 湖南省兴宁县(今资兴市)人,1910年4月26日生于兴宁县一贫苦农家。因家境困难,乐成高小毕业后辍学。1926年春,赴广州入国民革命军二军教导师当兵。192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春,参加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后随...[详细]
孙绍亭(1902—1961),原名孙光裕,本市东门桥人,大学毕业。早年,受“五四”运动影响,思想进步,积极参加汉中-。1925年10月,在上海艺术大学上学期间,由同学陈锦章(中共党员)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同年11月,陈又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毕业后返...[详细]
彭华利(1886—1961) 学名彭利,字子谦,号思溥,沙溪圣狮村人。少年怀大志,决心以科学振兴中华。随兄赴美国读书,获美国加利福尼亚柏克莱大学微菌(细菌)学硕士学位。学成后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国。20年代初期研究细菌(后称微生物)及牛痘苗,在广东省率先开设细菌学课程。医学界的知名前辈、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