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60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60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刘盛亚 [公元1915年-1960年]

  • 刘盛亚 (1915~1960) 笔名S .Y。重庆人。民盟成员。1935年毕业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历任四川省立戏剧学校导师,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成都文协理事,群众出版社总,《西方日报》周末文艺主编,《大公报》文艺主编,重庆戏协执委兼创作部长,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详细]

李松元 [公元1877年-1960年]

  • 李松元(1877~1960),又名李森,镇安结子乡人。1909年毕业于西安巡警学校,1910年任西安北城二区巡长。1911年在西安参加辛亥革命,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任国民革命军三十八军五十一旅营书记。1918年被遣散到华县郭村教书。1927年任西北军胡立生部团书记、旅书记。 ...[详细]

林柏森 [公元1897年-1960年]

  • 林柏森(1897—1960),蓝坊镇峰口村人。他在蕉岭中学毕业后,考入北平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毕业后到边防军第3师工兵营入伍,即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9期工兵科,1923年毕业后,回广东在邓仲元的第1师工作,不久调入孙中山大本营军政部讲武学校任区队长,升任第1师少校参谋。1925年随第一师参加...[详细]

刊载 [公元1917年-1960年]

  • 刊载 (1917~1960) 原名艾·刊载。蒙古族。新疆伊犁特克斯人。中共党员。1934年入读乌鲁木齐蒙哈学校培训班。历任母校及伊犁中学蒙文教师,三区革命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小学校长,新疆人民出版社、翻译、室主任,区党委宣传干事。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详细]

韩子英 [公元1907年-1960年]

  • 韩子英(1907~1960年),原名韩永信,曾用名韩子一,本县前韩庄村人,家贫,成年扛活,后担货郎挑做小本生意。 民国18年(1929年)前后,迁安县当局推行-,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人民难以生活,韩子英也濒临破产,他对当局痛恨至极。民国18年(1929年)6月,他参加了民众会会员...[详细]

邓赞群 [公元1901年-1960年]

  • 邓赞群(1901—19 60年),又名邓赞卿、邓植群、邓赞称、邓祖称,1901年出生于广东省揭西县南山镇。1925年,邓赞群进广州农-动讲习所学习,为第五届乙班学员。1926年,他跟随彭湃在汕头市-委员会搞地下 ,由彭湃介绍加入共产党。1927年国民党清党时,邓赞群被捕入狱,保释出狱后旋赴上海,...[详细]

邓青阳 [公元1884年-1960年]

  • 邓青阳(1884年~1960年),原名宪甫,字秀吉,白坭中灶村人。清末赴日本明治大学就读,获法学学士学位。在日时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邓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返国,武昌起义后,任北伐军总司令部顾问。后被推举为广东省代表出席南京会议,参与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北京政府成立后退出政坛遨游苏杭。民...[详细]

陈知我 [公元1894年-1960年]

  • 陈知我 (1894~1960年),怀城镇兴贤村下郭人。青年时代(约1916年)就读于怀集县立中学,1919年以优异成绩考进北京大学外语系英文科学习,受蔡元培校长倡导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熏陶,树立“爱国、民主、自由观”,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活动。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五四”青年-,陈知我与北大学...[详细]

袁克坚 [公元1904年-1960年,袁世凯十子]

  • 袁克坚(1904—1960)河南项城人。袁世凯十子。生于1904年,其母是二姨太吴氏(朝鲜)。 吴氏给袁世凯生四子、二女共六个孩子,他们是:五子袁克权、七子袁克齐、十子袁克坚、十二子袁克度和长女袁伯祯、六女袁篆祯。 袁世凯1916年死去那年,克坚12岁。 袁克坚原本定亲徐世昌之女,待...[详细]

萧龙友 [公元1870年-196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 萧龙友(1870—1960),原名萧方骏,字龙友,号息翁、不息翁,四川省三台县人,中年弃官从医,并被推崇为京城四大名医之一。 童年时,由于母亲长年患病,萧龙友便自主学习中医知识,经常翻阅古医典籍,到药店求教医药常识,并去中药市辨别药物。光绪十九年(1893),川中霍乱流行,省会成都街头...[详细]

何则贤 [公元1873年-1960年]

  • 何则贤(1873——1960),字稼儒,一字保农,晚号慎独老人,今枞阳镇人。则贤少时才华正茂,因家贫不能长期就读,遂远游北京。年方20,入直隶总督袁世凯幕下。其时,天津发生大小钱案件,府县不能决断,案件积压日多,县令因此被撤职者多人。朝廷严旨责令直隶总督派何则贤前往清理积案,则贤至,以物价准折银...[详细]

朱慕丹 [公元1891年-1960年]

  • 朱慕丹(1891一1960),名保熙,又名朱亚,慕丹乃其字,因笃信佛教,法号慧净。巴城人,幼习四书五经,应试落第,从父业为中医。世人对朱慕丹一生颇多争议,之一,清宣统三年(1911)七月十一日,域内遭灾,饥民迫于 ,涌至巴城镇,掀起抢米风潮,他赴苏州请来清兵弹压,当场5名农民被杀,12名被捕。之...[详细]

钟工宇 [公元1865年-1960年]

  • 钟工宇(1865—1960),又名钟宇,字美芳,香山县谷都西山乡(今属中山市三乡镇)人。 钟工宇出生当年,其父钟初即前往檀香山谋生。1878年,钟初回国。第二年回檀香山,工宇同行。年仅14岁,在檀香山就读于意奥兰尼学校,同学有孙中山和唐雄等同乡,彼此十分投契。1883年,钟离校后进入商...[详细]

郑阿吴 [公元1883年-1960年]

  • 郑阿吴(1883-1960),原名吴华,乳名阿滑。清光绪九年(1883年)生于台湾府台北。父吴坐,曾任台湾省农业总监。家教甚严。阿吴为吴坐长女,少时聪明,从塾师读书识字。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吴坐举家逃国难返回祖籍醴泉栖梧(今东庄)暂居。次年,因生活无奈,阿吴被嫁与崇福里后张(今忠门镇后张...[详细]

赵辉楼 [公元1894年-1960年]

  • 赵辉楼(1894~1960),原名赵棣华,清光绪二十年,生于司马村。民国26年(1937)8月,参加革命武装救国。民国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束鹿、晋县、赵县、藁城、宁晋五县联庄会司令,民众抗日自卫军司令,冀豫游击支队司令员,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副旅长,太行军区副司令员,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详细]

张家和 [公元1883年-1960年]

  • 张家和(1883-1960)字节之,威远县镇西镇人。清光绪秀才,善碑匾书法,字画装裱。1909年在成都铁道学校毕业后,从事川路修建工程技术工作,后被刘湘、邓锡候等川军将领聘为幕僚,也曾辗转于乐山、自贡、荣县等地中学任教。所到之处,均以其精湛的书画为人称羡,乐山乌尤寺匾“秋寒来此听江声”、成渝铁路...[详细]

杨晓晖 [公元1900年-1960年]

  • 杨晓晖(1900-1960)曾用名杨永惠,又名杨铭恩,湖北省保康县马良区重阳乡人。1908年在本地读私塾,1913年在重阳高小念书,1917年就读于武昌湖北省立第一中学,1922年考入北京朝阳大学法律系。1925年12月经李世乐、聂东卿介绍参加共青团,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1926年大广州法官政治...[详细]

孟金山 [公元1910年-1960年]

  • 孟金山 (1910~1960) 孟金山,又名孟东明、孟锦善,1910年1月2日生于张店洪沟村。早在1924年秋,中共张店车站支部就已建立。学生时期的孟金山经常与铁路工人中的中共党员接触,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立志改造旧社会。1926年春,在桓台县第四高小读书的孟金山,与上级派来的朱霄在杏园...[详细]

李振湘 [公元1914年-1960年,开国大校]

  • 李振湘,1914年出生,湖南省邵东县人。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 1933年,李振湘由长沙岳云中学考入长沙湘雅医学院。 1938年10月,李振湘毕业。11月,由南昌新四军办事处介绍到皖南参加新四军,任新四军军部小河口后方医院医生。 1939年初...[详细]

梁培之 [公元1873年-1960年]

  • 梁培之(1873—1960),郴州市市郊梁家湾人,幼时读诗书多年,清末任州府小吏,掌管钱粮,不几年转而经商。从商50余年,事业颇有成就,是当时郴州商界的一个巨子。 梁为人诚实、开朗、守信,开始经商时,向郴县城区恒昌宾钱庄经营刘裔借贷银钱数批,在郴州购买芝麻、烟叶、生仁、中药材等货物销往广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