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苏州市> 昆山人物

朱慕丹

[公元1891年-1960年]

朱慕丹为[公元1891年-1960年]

  朱慕丹(1891一1960),名保熙,又名朱亚,慕丹乃其字,因笃信佛教,法号慧净。巴城人,幼习四书五经,应试落第,从父业为中医。世人对朱慕丹一生颇多争议,之一,清宣统三年(1911)七月十一日,域内遭灾,饥民迫于 ,涌至巴城镇,掀起抢米风潮,他赴苏州请来清兵弹压,当场5名农民被杀,12名被捕。之二,民国四年(1915)担任巴城民政局长,日军占领昆山初期,又任巴城区伪政府副区长。这两笔劣迹成为朱慕丹的历史污点。但是,朱慕丹更多的是行医。他悬壺济世,擅疗内、外、儿科诸疾,医德颇受称道,所以曾当选为全国医药联合会昆山支会执行委员。他平时热心公益事业,在巴城民政局长任上,四处呼吁募得善款1、3万元,(法币),修造福星、仁济两桥。曾创办进修莲社,自任理事长,设坛讲经,后来被推举为昆太佛教会理事长。朱慕丹治学颇有造诣,著作有《巴溪志》、《巴溪诗存》、《紫阳小筑图咏》、《啼鹃录》、《澹宁诗钞》等,其中《巴溪志》是一部记述巴城历史渊源、名胜古迹、风土人物较详细的小镇方志,很具文献价值,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已溪志》梓行于抗战前夕之1935年,当时小镇民间修志成风,前后印行的有徐傅编的《光福志》、张郁文编的《木渎志》、叶昌炽编的《寒山寺志》,这些都是吴县范围的。昆山的甫里(冉直)、淞南(今张浦一带)、菉溪(今陆家)、星溪(今正仪)都编了志,却没有出版,后来八年抗战,世道纷乱,就更困难了。所以,只有朱慕丹编的《巴溪志》刊行于世,由此可见他对地方事业的关心程度。
  现在影行的《巴溪志》是木版仿宋体,1982年出现的却是楷书,字体十分清晰,说明它应该有两个版本,一本小镇方志出现两种版式的情况极少见,表示它的内容受到了当时学术界的关注。
  
同年(公元189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