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郭荣(1899~1959年),学名友基,龙山涌北人。 民国8年(1919年),吴郭荣毕业于漳州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同年11月,赴法进入巴黎圣日曼公学攻读法文,后转入法国国立工艺学院化学系。民国15年学成回国,在漳州省立第三高级中学任化学教员。半年后,由其师林者仁介绍,到徐州任战地委员会科员。...[详细]
孙志忠(1928~1959) 原名进保,西固东孙村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上尉,共产党员,1946年9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参加淮海战役和解放西南、中南、华北化多次战斗。向西南进军中成绩突出,记二等功一次。1949年因工作积极负责,成绩显著,记特等功一次。1951年2月8日,在西南军区军政...[详细]
孙广庭,字丹阶,号痴侠,男,生于1876年,辽宁省铁岭县城东熊官屯人,家现住道里区西七道街37号。 孙广庭幼年就读于本村私塾、县考、府考、院考均名列前茅,后留学于日本,1912年回国先后在东三省陆军学堂任教官、校长、黑龙江督军署少校参谋兼哈尔滨兵站站长。东三省陆军测量总局总务官,镇威军总司令...[详细]
石井四郎 (1892-1959年)出生于日本千叶县山武郡千代田村(现称芝山町)的一个封建氏族家庭。1920年12月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参加了陆军,于1924年4月进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研究生院,专攻细菌学和防疫学。1926年4月他完成了防疫学的学位论文,成为医学博士。1930-1931...[详细]
僧盛慧(1874~1959年),又名隆泉,俗名王佳福。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出生在福安坂中乡湖口村农家。读过几年私塾,学过裁缝。因从小茹素,不杀生,19岁便拜辞父母投入空门,前往福州鼓山涌泉寺礼文明禅师为师。第二年得戒于振光和尚座下,学律三年,旋即遍参南北名山大刹,云游南洋诸岛,东渡海峡台...[详细]
饶逊安(1900~1959),原名饶必谦,饶道明之子。他继承父业,同三弟兄统管漆业,扩大经营。民国十五年(1926)前后,年收购生漆常在100吨左右,占全县生漆年总产量的50%以上。为加速货物流通,饶逊安开创灞河水运,用小木船,从长沙铺发货,运至闾河口,转上汉江大船,销漆于外,购工业品回乡。抗战...[详细]
茅乐灿(1888~1959年) 字景辉,号又杨,又号介眉,沙县富口乡白溪口村人。生于清光绪13年12月23日(1888年2月4日)。8岁启蒙,15岁进乡塾。18岁时,由族中长辈出资,受业于城关岁贡林希唐。19岁时入延平书院。宣统二年(1910年)考入福建省立甲种蚕业学校。毕业后任沙县第一高等...[详细]
李元明(1912~1959),山西省洪洞县人。李元明自小学唱蒲剧,始攻小生,转唱须生,辗转山西、甘肃等地。日寇侵华时,血气方刚的李元明毅然从戎参战。日寇投降后,结束戎马生涯,重操旧业,以唱戏为生。1951年,李元明来到延长,入广夫子举办的私人剧团,在延长县东部的雷赤、南河沟及宜川县北赤一带巡回唱...[详细]
李养初(1881~1959)名培基,字养初。陕西蓝田人。幼时在家乡私塾读书。稍长,到距家十公里的芸阁学舍,从牛兆濂学习程朱理学。清光绪二十七年(19 01),清廷在西安发布废科举、兴学堂的《兴学诏》。两年后,陕西巡抚升允将设于西安的关中书院改为陕西第一师范学堂,并聘牛兆濂为总教习。李随后考入这所...[详细]
柳彦彪(1885~1959)字子俊,小名得寿。陕西合阳人。因家贫,少时未曾上学,在家务农。20多岁时,因与邻村乔某打架闯祸,离家出走,投奔本县王雨亭部当兵,后又参加杨虎城反清-组织。中华民国建立后,随杨部在二华(华阴、华县)、朝邑等地组织反对陆建章的斗争。他作战勇敢,由士兵很快提升为伍长、连长等...[详细]
刘清扬(1906~1959年),福鼎县前岐井头村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少时聪慧好学,览卷不忘。青年时代就学于省立第三中学。回乡后在前岐小学执教,并与王宏文等人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民国24年(193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5年任中共福鼎县委书记。民国26年12月后,先后调任中...[详细]
林开春(1934~1959),华安县丰山镇龙径村人。出生于贫寒的农家。童年不曾入学读书,常和穷孩子在九龙江边看牛。 1955年3月报名参军,当炊事员,对工作热情肯干,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文化。1956年加入共青团,被评为模范炊事员,荣立三等功。 1958年复员回乡,被选送到县民警队当警士。...[详细]
凌文明,1925年出生在江西省遂川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给地主打长工,母亲担柴卖木,过着日无隔宿米,夜无点灯油的苦难生活。 1946年,凌文明长到19岁,被国民党军抓了壮丁。1948年1月,在解放军攻打温家台战斗中,凌文明带领同班的五个兵投奔解放军,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在解放战争中,凌...[详细]
李明月(1884年—1959年),漳州芗城区巷口文化街人。年少进私塾就学,因家庭贫困中途辍学,随父学泥水匠工艺。他喜雕塑技术,立志打好绘画基础,常向亲友借阅画家画谱,在家细心观摩、临摹新罗山人(华岩)、任伯年等名画家画谱,并根据画谱中人物、鸟兽姿态,用泥土塑造立体和浮雕形象。18岁时,已成为一个...[详细]
李临铭(1902~1959) 曾名瑞廷,本县双湖峪村人,中共宁夏特别支部创始人之一,第一任特支书记。 临铭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山西汾阳铭义中学,该校为教会学校,实际是中国共产党的地下联络点,不少教师是共产党员。1924年春,临铭由一姓刘的教师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党组织安排...[详细]
李力果(1907~1959)原名子常,又名烈飞。陕西米脂人。李鼎铭次子。1926年在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随第十九军高桂滋部参加“二次北伐”,兵败河南,转驻皖北休整,在太和县转为中共党员。1928年初,高部改为第四十七军开始“清党”,李被亦驻皖北休整的第十军杨虎城...[详细]
柯大章(1878~1959) 字次韶,本县汤坪乡袁家埫村人。清末秀才,自幼随父学医。柯精心钻研,汇集陈修园所著医书72种,参阅瘟病条辨、景岳全书、血证论等。摘要手抄《伤寒论》、《金匮要略》两部。每部4本,每本长约4寸,宽3寸,厚5分,自制布壳书套。装璜可谓精致,字迹工整,随时携带。患者就诊,...[详细]
郭美丞(1896~1959),字联勋,原籍海澄县浮宫城内社(今龙海县浮宫镇霞郭村),长期侨居印尼雅加达。1916年福建集美师范学校讲习毕业后,先后出任凫溪小学、中学校长,海澄县教育会会长。 1927年应聘为爪哇梭罗华侨公学校长。1929年被推为华侨代表,回国参加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并出席南洋...[详细]
谷莲舫(1886~1959),靖边县柠条梁镇柳桂湾村人。早年毕业于民国洛阳军官学校。后经商,于民国十年(1921)任柠条梁镇商会会长。爱国将领杨虎城率部进驻三边不久,谷莲舫弃商从军,任杨部警备旅副旅长。在此期间,曾于邠县营救过陕北红军创始人、革命领袖刘志丹。二十三年(1934),升任警备旅旅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