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三明市> 沙县人物

茅乐灿

[公元1888年-1959年]

茅乐灿为[公元1888年-1959年]

  茅乐灿(1888~1959年)
  字景辉,号又杨,又号介眉,沙县富口乡白溪口村人。生于清光绪13年12月23日(1888年2月4日)。8岁启蒙,15岁进乡塾。18岁时,由族中长辈出资,受业于城关岁贡林希唐。19岁时入延平书院。宣统二年(1910年)考入福建省立甲种蚕业学校。毕业后任沙县第一高等小学教员。
  民国5年(1916年)在沙县首倡职业教育,与同事林又坚各捐献薪金银元100元筹办县立第一高小附设蚕业补习学校,并任专科教员。
  民国6年任沙县第一高等小学校长。后第一高等小学改称县立凤岗小学,仍任校长。民国11年在沙县首创女子教育,招收第一批女生。后历任三元中心小学、洋溪小学、夏茂中心小学。和仁镇中心小学和凤岗镇中心小学校长。
  茅乐灿一心从事教育,无意聚敛家产,民国35年春积劳成疾,却两袖清风,治疗乏资。经沙县旅榕同学会募款救济和沙县卫理医院免费治疗,方转危为安。
  茅乐灿大半辈子生活在清末和民国时期,在列强侵凌、军阀混战、内政不兴的环境中孜孜不倦,为发展沙县的教育事业惨淡经营,培养了不少人才。他受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启发颇深,一生致力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和“手脑并用”等学说的实践,曾自撰一联“生活必须平民化,工作莫存利已心”作为座右铭。民国7年,因教育方面成绩显著,获民国福建省政府嘉禾金质奖章。民国33年,获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发的“服务教育三十年以上的教师”奖状。翌年,任沙县教育会理事长。
  茅乐灿淡泊处世,却又热心公益。在洋溪任职期间,洋溪、招宝山二乡发生纠纷,双方持刀弄棒,互不相让。他挺身而出,前往调解,平息了一场即将爆发的械斗。民国35年,沙县政府提名茅乐灿为“国大代表”候选人,他不为所动,宣布自动退出竞选。
  解放初,先后在柳坑、建国等村任冬学义务教员,连任沙县第一、第二、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和第二、第三届县人委会委员。1958年参加《沙县志》(未成稿)编写工作。1959年6月因脑溢血逝世,终年71岁。
  茅乐灿在教书之余从事著述,遗作有:《养蚕常识》、《沙县乡土教材》、《扫盲三字经》、《农民夜校课本》、《介眉诗集》、《编汇沙县志补充提纲》等。
  
同年(公元188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