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章(1897~1958)原名师晏。陕西葭州(今佳县)人。因家贫,少时只读过一季“冬书”和两年小学。1913年,为抵还父亲欠债,到绥德一家地主店铺当伙计。1915年逃出,到山西临县借钱做小本生意。后回佳县务农。192 7年佳县大旱,携全家逃荒到延安县的南庄河落户。1935年,延安县城以外的大片...[详细]
林惠祥(1901~1958年),字圣麟,又名石仁、淡墨。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四月十五日生于晋江蚶江(今属石狮市蚶江镇)莲埭村一个商人家庭。曾祖父在台湾经商,事业发达,至父亲林毓鉴时家道已衰落,仅经营小商业。惠祥自幼随父在台湾生活,至宣统元年(1909年)回故乡蚶江入私塾读书。民国元年,考...[详细]
李还山(1899~1958) 本名李琳承,字昆吾,别名李还,砖坪厅明珠坝无瑕河人。民国八年(1919),考入陕西省第三中学,毕业后就读于北平民国大学经济系。在校期间,受到李大钊教诲和革命思想影响,积极参加爱国-,并由李大钊介绍参加马列主义学习小组。“三·一八”惨案后,李还山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详细]
李敷仁(1899~1958)小名蒲咸,学名文会,字敷仁;笔名老百姓、咸贞、劳百星、富韧、护仁、村长等。祖籍陕西蒲城,生于陕西咸阳北杜镇(今属陕西咸阳市渭城区)。1917年考取陕西督军陈树藩办的模范营骑兵科。1918年5月回家侍奉病母,空闲时间读了《聊斋志异》《西厢记》《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详细]
蓝田(1915~1958年),原名蓝长汀,漳浦县白竹湖华侨农场和坑村人。生于民国4年(1915年),自幼聪敏,勤奋好学,成绩优秀。民国17年,毕业于和坑养正小学,先后在厦门大同中学、双十中学读初中。 民国20年,蓝田考入厦门大学附属高中,“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曾两次随厦门...[详细]
黄士杰(1896~1958年),别号西山,和溪乐土人。自幼爱好美术,常仿描书本上的人物、山水、花鸟图像。民国3年(1914年)进入漳州省立第二师范就学,对绘画、音乐十分兴趣,作品名列学校同学前茅。 民国8年9月,黄士杰赴法勤工俭学,进入里昂大学专修美术,兼修音乐。民国13年毕业,获美术硕士学...[详细]
黄敬(1912—1958),原名俞启威,又名俞大卫,原籍绍兴斗门镇,出生于北京。幼年在南京祖父处读私塾,稍后,入金陵大学附小及东南大学附小读书。1924年,随母至天津,在南开中学、汇文中学求学。30年代初,参加上海著名话剧团“南国社”。1931年初秋,考入青岛大学物理系。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爱...[详细]
贺连城(1890~1958)又名家璧。陕西米脂人。清末毕业于陕西三原宏道高等学堂。1919年赴北京内务部办的地方自治模范讲习所受训一年,返回故乡办了一所完全小学,传播新文化,训练自治人员。1924年至1928年任榆林道尹公署科长、延长县县长。在此前后,他还参加主持过陕北救灾会的工作。 193...[详细]
郭文玉(1902~1958) 龙驹寨人,投考渭北师范名列榜首,后在第二集团军第十四路军参加北伐。“四 ·一二”后回乡,热心地方公益事业,曾与李忠宇、王德忠创办光华小学及龙驹寨一、二、三部小学。民国十九年(1930),代表龙驹寨参加商县县政府会议,县长于海沧给龙驹寨增加派款基数,他据理力驳,并...[详细]
高铭网(1892~1958年) 高铭网,又名文网,晋江安海高厝围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生。14岁入安海雅颂轩学习南音,先后受业于东石桂林许昌珑等3位名师门下。经过12年勤学苦练,唱腔曲艺、管弦演奏技艺尽皆精通,远远超越同时学艺的其他弦友。 民国7年(1918年),许昌珑病逝,雅颂...[详细]
高春泽(1882~1958年),法名达仁,广东兴宁县人。童年时,出家受戒为僧,曾云游四方,足迹遍及国内名山大川、古刹圣地。远涉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亚参禅学道。先后拜16位高僧为师。在弘扬佛法之余,从师苦学成医,尤擅长风伤移轮接骨,精治内、妇科及疑难杂症,到处-治病。后因途经惠安县与患者高某...[详细]
陈维新(1903~1958年),字子怀,又名贤宁。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生于福鼎县沙埕澳腰村,祖籍莆田。维新好读书,负笈师从周梦虞。嗣考上霞浦中学,后就读于北平中国大学哲学教育系。毕业后先后受聘于北平嵩云初级中学、山东济南师范教席。一年后,复南下福州任教于尚于简师。抗日战争爆发后,维新携眷...[详细]
克莱尔·李·陈纳德(Claire Lee Chennault),美国陆军航空队中将,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队长。1893年9月6日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康麦斯,1911年,在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师范学院毕业,担任乡间教师。1919年从飞行学校毕业,1923年,被派往夏威夷,负责指挥第19战斗机中...[详细]
陈龙 (1910-1958),原名刘汉兴。辽宁省抚顺市人。192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吉林陆军军官教训处,1928年参加东北军。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率部起义。历任东北抗日自卫军营长、团长,抗日救国军师参谋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参谋长。1936年,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8年...[详细]
成伯仁(1888—1958),名日新,耀县城内城隍庙巷人。 成伯仁自幼刻苦读书,在耀州高等小学读书时,受到耀县早期革命党人任师竹爱国民主思想的熏陶。在三原宏道高等学堂上学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后因进行反清活动被学校除名。辛亥革命爆发后,愤而投笔从戎,奔赴潼关前线参加对清保皇军作战。辛亥...[详细]
陈邦辉,松吉乡官江村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六月生,民国27年(1938年)7月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同年8月任福州柴井医院医师。民国26年7月,为抗日赴滇缅公路前线,在中缅运输局属下的楚雄诊所当医师,历时3年。其后转至四川三溪厂任主任医师。民国36年1月回闽任福州海港检...[详细]
曹天明(1896~1958),字朗宇,号道一子,今佳芦镇曹家庄村人。自幼资质聪颖,好学深思,治学严谨,1918年毕业于县城高级小学,是当时的高才生。他博闻强记,多才多艺,爱好文学,善长书法,喜欢音乐,会吹、拉、弹、唱,亦好练武功,功底颇深,120斤重的大刀在他手中如臂使指。高小毕业后,从教数年,...[详细]
蔡攀一(1899~1958),又名蔡敏、培桂,建瓯县城关人。幼年读私塾,后习中医。“五四”期间与进步青年为伍,思想开始倾向进步。1926年冬北伐军进驻建瓯,他积极参加大革命运动。1927年初经杨峻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负责党的交通联络工作,同年8月任中共巧溪支部书记、中共建瓯县委委员。1928年...[详细]
赵家骧(1910年-1958年8月23日),字大伟,河南汲县(现河南省卫辉市)人。于是当吴佩孚在洛阳招收幼年兵时,他便未经家庭允许,报名应考。 赵的曾祖父曾辅佐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战死军中。父母亲都是河南望族,他的童年生活具备传统中国乡绅家庭的规范,当然也少不了基本的文化薰陶。就读河南汲县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