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思诚(1882~1958),字让三,临川钟岭乡人。幼年父母双亡,由伯父抚养。废科举后,考入江西优级师范选科,后以优异成绩保送南京两江优级师范本科学习。毕业后回临川。1912年任临川县立高等小学堂堂长(校长)。1914年调江西省立第三师范任教。1920年调江西省第一师范任教兼训育主任,中共地下党...[详细]
钱新之(1885-1958),名永铭,字新之,以字行,晚号北监老人。原籍浙江吴兴(今湖州),生于上海。民国时期-财阀的代表人物之一。 早期银行生涯 钱新之早年在育才学堂读书, 1902年入天津北洋大学学习财经学。1903年得官费赴日本留学,入神户高等商业学校,学习财经及银行学。宣统元年(...[详细]
苗星垣(1891—1958)名世德,字星垣,以字行。桓台县索镇人。工商实业家。10岁读私塾,14岁辍学,以打短工为生。1910年经堂兄苗世厚介绍,到济南公聚祥粮栈当伙计。次年,转到利成粮栈当练习生。一年后升职员,专跑外勤,1915年被泰华粮栈聘为副理。1919年泰华粮栈发生股东私吞利润事件,宣告...[详细]
罗常培(1899.8.9-1958.12.13) 初字心田,后改字莘田,一署辛田,号恬庵。笔名贾尹耕,斋名未济斋。北京人。满族。著名语言学家。 1909年入京师第二两等小学堂,毕业后升入北京公立第三中学。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国文门,同学有傅斯年、杨振声、许德珩等,1919年毕业。...[详细]
陆和九 ( 一八八三—一九五八) ,本名开钧,以字行,别署墨盫。湖北沔阳人(今湖北仙桃人)。青年时就学武昌讲武学堂,毕业於清吏部学治馆。能文而兼工书画,历任湖北襄阳第三师范国文教员、武昌大学汉文科长;中岁迁居北京,任中国大学国学系讲师等教职,讲授金石学、古器物学、文字学及书法、篆刻等课程,博学勤...[详细]
刘镜芙(1883—1958)沂水县冯家庄人。1905年毕业于山东高等学堂。1911年先后在济南、沂水等地教书。抗战开始后相继送3个子女参加八路军。1940年后在山东公学任教。1954年任省文史馆馆员。1956年任省政协委员。其遗稿《艺末一得录》汇集了他一生教学的经验。 ...[详细]
李寿民(1894—1958)原名效恭,笔名叟眉。济宁市市中区龙门口街人。1917年中学毕业后,以教书为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到城乡演讲,揭露巴黎和会-,反对-的“二十一条”。1921年夏,任济宁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长兼教员。 1926年5月任济宁县私立乐育小学校长兼教员。1929年,他...[详细]
李煜焜(1890—1958) 字少炎,沙溪涌边村人。曾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工科,日本步兵学校毕业。民国25年(1936)任广东第四军区后勤部主任、张发奎部队参谋长。1937年1月授陆军少将军衔,2月任广东省 局长,广东警备司令部副司令。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广东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接李汉魂任...[详细]
滕虎忱 (1883—1958)原名景云,字虎忱,又作虎臣。安丘县滕家庄子人。7岁入本村私塾读书3年, 因家贫辍学。1898年到青岛铁路局工程处干工。1902年考入水师工务局马尾船坞学锻工。1914年回到家乡,后去北京民生工厂当带班工头。1917年再次回到家乡,进乐道医院和文华中学(今潍坊二中)办...[详细]
黄固源(1902—1958)名钧,字固源。济南市人。早年与关松平、关友声在济南创办国画学社。30年代独自创办菊伴画社。1935年出版《黄固源绘画精品》一书。1956年到济南刺绣社工作。1957年参加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座谈会,被授予工艺美术老艺人称号。曾任济南市政协第一、第二届委员。 ...[详细]
黄毓成,民国陆军上将,云南省镇沅县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考中秀才,入昆明经正书院。1904年夏赴日留学,学成回滇于讲武堂任职。1911年参与发动昆明“重九起义”,起义成功后任陆军第一师骑兵联队长,次年4月率骑兵支队入黔。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云南举义讨袁,黄毓成任护国军第三军挺进军...[详细]
葛覃(1899~1958),原名葛绮春,字锦堂。莱西西南阁村人。 1913年,葛覃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在校时加入中国国民党。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因参加五四运动,被段祺瑞政府逮捕,在军法处羁押80天后获释。北京大学毕业后,任国民党山东省党部委员兼组织部长。1927年任胶东党务特派员。19...[详细]
戴成功 (1921-1958) 山东省莱芜县人。1939年8月参加八路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纵队第4支队文书,9支队1团参谋、代理政治指导员,2旅4团政治指导员、侦察参谋。1944年任山东野战军鲁中军区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1947年任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22师64团团长,先...[详细]
庄武 (1885—1958),字希安,定军乡元山村人。曾留学日本,日本明治大学及政法大学毕业。早年加入同盟会,曾参加武昌起义。北伐时任21军作战参谋。两次回陕,发展同盟会员,为陕西督军张凤翙运军火。民国24年(1935)在国民党南京政府任-审计部科员,后回县。27年(1938)后任县建设局长、...[详细]
原基(1880~1958),东漖镇葵蓬村凤溪人,出身农民。民国13年(1924)便投身农-动,翌年被中共广东省党组织任命为农民特派员,在广三铁路沿线一带的农村发展农会、组织农军。民国15年,原基被选为广东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广州起义前夕,原基负责组织农军。广州起义爆发,...[详细]
徐傅霖(1878~1958),-字梦岩,笔名半梅、庄周等,下车镇人。清末邑廪生,就读于惠州丰湖书院,嗣人京师法政学堂,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获法学士学位。光绪三十一年(1905)参加同盟会。民国成立后,任国会临时参议员,参加与制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嗣任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详细]
谢佐民(1904—1958),原名谢世庆,字天兴。1904年元月出生于本市塔儿巷,先后到西安、北京等地读书。1923年进入上海大学学习。1925年参加“五卅”反帝-,并在进步刊物上发表文章《解放汉中人民的第一步》,号召汉中的“农民、青年工人、学生觉悟过来,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和国内军阀”。...[详细]
谭丕模 (1899-1958) 文学史家。 湖南省祁阳县人,1899年5月出生于祁阳县胡塘湾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1925年在衡阳船山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热心参加反帝-。1928年毕业后,担任《晨报》和副刊主编,大量刊载和宣传普罗文学作品。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身于抗日救...[详细]
唐澄甫(1886年~1958年),南边白坭村人。幼读于乡,后从游于孝廉黄家骥门下,聪颖好学,为师友所器重。民国元年(1912年)前赴香港从商,先后在参茸行、南北行及出入商行任职。民国12年(1923年)在香港开设德丰秘鲁庄,任总经理凡数十年。为人忠厚谦和,且长于交际,在香港商界颇有声誉。生平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