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北京>

罗常培

[公元1899年-1958年]

罗常培为[公元1899年-1958年]

罗常培
  罗常培(1899.8.9-1958.12.13)
   初字心田,后改字莘田,一署辛田,号恬庵。笔名贾尹耕,斋名未济斋。北京人。满族。著名语言学家。
  1909年入京师第二两等小学堂,毕业后升入北京公立第三中学。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国文门,同学有傅斯年、杨振声、许德珩等,1919年毕业。后入北京大学哲学门攻读两年。1921年至1926年先后在北京市立第一中学、天津私立南开中学、北京私立四存中学担任国文教师。1924年曾任西北大学国学专修科主任兼教授,讲授文字学。1926年受聘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转至中山大学。1929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1934年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36年兼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教授、国文系主任、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1944年赴美,先后在朴茂纳学院、耶鲁大学作访问教授,讲授中国语言学和中国文学。1948年回国,续任北京大学教授兼文科研究所所长。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第一任所长。1951年任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1952年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1952年与北大合作,在北大成立3年制的“语言专修科”,培养语言学专门人才。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54年、1958年两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中国语文》编委、总,《语言研究》常务编委,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罗常培从事语言学教学和研究三十多年,在汉语音韵学、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等方面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中国现代语言大师。罗常培注意将现代语言学的方法与我国音韵学的传统相结合,古代语言与现代语言研究相结合,汉语与汉藏语系少数民族语言相结合。他和赵元任、李方桂合作将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及该书作者的学风和方法介绍到中国,同时做了很多积极的补充和纠正。在音韵学研究方面,对音韵学的一些关键术语做了科学的阐明,同时对古代汉语音类的分合、读音的构拟和音系发展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汉语方言方面,在运用现代语言学方法研究厦门方言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同时系统研究了唐五代西北方言音和早期北方话的语音;在少数民族语言方面,调查西南少数民族语言,对于该地区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此外在普及语音知识,论述中国语言学史,研究戏剧和曲艺音韵等方面,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罗常培长期从事语言学教学,为语言学专业队伍建设和发展中国语言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罗常培治学勤奋严谨,著作丰富,有专著十余部,论文一百多篇。主要著作有:《汉语音韵学导论》、《国音字母演进史》、《中国人与中国文》、《汉语音韵学导论》、《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第一分册,与周祖谟合著)、《厦门音系》、《临川音系》、《唐五代西北方音》、《国内少数民族的语言系属和文字情况》、《普通语音学纲要》(合著)、《语言与文化》等;重要论文有:《切韵鱼虞的音值及其所据方音考》、《知彻澄娘音值考》、《释重轻》、《释内外转》等。有《罗常培语言学论文选集》。 相关院校:
北京大学

同年(公元189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