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5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5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徐天闵 [公元1888年-1957年,武汉大学中文系“五老八中”]

  • 徐天闵(1888~1957)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诗人。原名徐杰,字汉三,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世居近圣街。生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 早年就读于安徽高等学堂,与程演生、赵纶士(赵朴初叔父)、江韵高、武作栋、夏雷等同学。学成后于胡竹芗改设之安庆育正小学任教,后奔波设馆授学于杭州、天津...[详细]

萧悔尘 [公元1900年-1957年]

  • 萧悔尘(1900—1957) 女,大涌南文村人。出生于华侨家庭,其父携眷赴美经商,两姊弟均在美国加省大学读书,其读教育,弟弟江河读医科。其弟本有学成归国致力祖国医疗事业的抱负,但不幸在毕业那年因车祸身亡。其悲怆之余,决意完成弟未竟的愿望,在美华侨中筹集30多万美元,于民国11年(1922)回...[详细]

王远勃 [公元1905年-1957年]

  • 王远勃(1905-1957年)澄海市区城东人,著名油画家。王青年时代留学法国学习油画,回国后当上上海美专代理校长。后弃文从商,于1946年前往天津主理兴行生意,全家定居天津。50年代初,周恩来向教育部提名,安排王远勃担任天津师范学院艺术系主任兼教授,继续从事美术事业。1957在天津病逝,终年52...[详细]

王统照 [公元1897年-1957年,中国新文动的奠基者之一]

  • 王统照(1897~1957) 字剑三,曾用名息庐、鸿蒙、恂如等,作家,青岛现代文艺运动的创始人。山东诸诚人。 王统照幼年入私塾,接收启蒙教育。1916年,为纪念推翻袁世凯帝制,编导话剧《云南起义》,自饰蔡锷。1918年考入北京中国大学英国文学系。翌年,参加五四运动,随学校-队伍参加了天安门广...[详细]

汤怡 [公元1906年-1957年]

  • 汤怡 (1906—1957),字化府,河南省方城县人。朝阳大学毕业后留学日本,毕业于明治大学法科。曾任朝阳大学和武汉大学讲师、武汉行营秘书、陕西省政府办公室秘书,陕西省水利局秘书主任,曾主办《大路周刊》。民国32年(1943)任沔县县长期间,筹款扩修汉惠渠、黄惠渠、建城关幼稚园、举办武术训练,召...[详细]

刘纪文 [公元1890年-1957年]

  • 刘纪文(1890~1957),原名兆镕,字兆铭。出生于广东东莞附城峡口村。早年入乡塾就学,后入东莞高级学堂。宣统元年(1909)加入同盟会,与邓铿从事反清秘密工作,在广东香山(今中山)石岐果栏街开办“庆利货栈”,作为掩护革命的秘密机关。民国元年(1912)冬,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志成学校。1...[详细]

利树宗 [公元1893年-1957年]

  • 利树宗(1893~1957),字柱石,花山镇小㘵村(今属新和村)人。民国初年毕业于黄埔陆军小学堂,民国8年(1919)后,先后在粤军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训副官等职。民国24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第一运输站站长,同年8月任广州市宪兵司令,越年夏去职,调任第480旅旅长。民国26年,日军...[详细]

李杰夫 [公元1889年-1957年]

  • 李杰夫(1889年~1957年)原名伟雄,金本洲边村人。出生农家,幼在家乡私塾读书,后得亲戚资助入广州培英学校,日读夜工。稍长,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弃学从戎,考入陆军速成学校。在校期间由姚雨平、张醁村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清宣统二年(1910年)任广东新军辎重营排长,参加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随...[详细]

梁日新 [公元1886年-1957年]

  • 梁日新(1886~1957年)、梁日盛(1898~1990年),二人是同胞兄弟,佛山松桂里“十二石斋”梁氏后人,梁新记兄弟牙刷公司的创业者。 梁日新生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排行第四。梁日盛比梁日新小12岁,清光绪二十四年生,排行第六。其先祖原是佛山望族,广东四大名园之一“梁园”即为其...[详细]

金曾澄 [公元1879年-1957年]

  • 金曾澄(1879~1957),字湘帆,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广州番禺。出身于商业资本家家庭,幼年接受家庭教师的启蒙教育,青年时期在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的影响下,崇尚西法。光绪二十四年(1898)曾参与发起创办广州时敏学堂。光绪二十七年东渡日本留学。宣统二年(1910)毕业于广岛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详细]

瑚燮阳 [公元1900年-1957年]

  • 瑚燮阳(1900~1957),号岩屋樵梓,镇安县岩屋河仓房村人。高中毕业,喜国文,善书法,性情开朗,热情好客,乐于助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幼时从叔父瑚楠廷(拔贡)入私塾,读五经四书,民国4年(1915)考入镇安县立高等小学堂,经史成绩优异。7年(1918)考入省立二中,11年(1922)毕业回...[详细]

胡栋朝 [公元1872年-1957年]

  • 胡栋朝(1872~1957),字振廷,海珠区新滘镇黄埔村人。4岁丧父,17岁赴香港,由叔父养育,21岁就读香港英国皇仁书院。后考取天津北洋大学堂,29岁毕业,获工科学士学位,被选派赴美国留学,专攻铁路桥梁,著有《比较柱桥及钉桥之用》一书,获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同年写成《中国铁路指南》,引起中国有关...[详细]

何大傻 [公元1897年-1957年,音乐演奏家和作曲家]

  • 何大傻(1897年~1957年),著名广东音乐演奏家和作曲家。原名何福如,又名泽民,西南石湖洲村人。10岁随姐旅居香港,在圣保罗书院读书。后参加香港钟声慈善社,师从何柳堂。他擅长琵琶、扬琴、古筝、吉他、木琴等乐器演奏,并将夏威夷吉他进行改革,首创三条弦线的“广东吉他”和探索出一套较完美的演奏技法...[详细]

方少青 [公元1880年-1957年]

  • 方少青(1880~1957),名麟,字树藜,惠城镇西联村人。他终生从事教育,是县实行新学教学的前辈。 少青青少年时期,勤奋好学。先在文明书院攻读经史,后新学兴起,遂倾向格致、图工、英文等学科。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进金山中学堂(原金山书院),学制五年,于宣统二年(1910)毕业,时31...[详细]

邓植仪 [公元1888年-1957年]

  • 邓植仪(1888~1957),别字槐庭,广东省东莞县人。1888年6月11日出生于广东省顺德县大良镇。 邓自小爱农、学农,深受“教育救国科学兴农”的思想影响。民国3年(1914年),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硕士学位,并学成归国。回国后,历任湖南工专、南京高师教授,广东农专校长,广东大学、中山大学教...[详细]

陈镇庭 [公元1898年-1957年]

  • 陈镇庭(1 898—1 957),澄海县澄城镇城北人。自幼喜爱国画,4岁时,他骑在父亲肩上,随手在粉墙上画出麒麟,使观者惊叹不已。镇庭就学于上海美专,成绩卓著,得到刘海粟、谢海燕、马公愚、诸闻韵等画师所器重。毕业后,赴泰国、越南从教,办国画社,学生遍及泰、越。他兼擅书法、篆刻,在泰出版《陈镇庭画...[详细]

陈绎如 [公元1873年-1957年]

  • 陈绎如(1 873—1 957),澄海县隆都镇宅头村人。20多岁到泰国,业余勤奋自学,先应考就任于泰国法律破产厅,后应考得任律师,于民国1 3年(1924)创办黄桥律师楼。曾任泰国律师惩诫委员会委员,为泰国法律界知名人士。 民国以前,他参加同盟会,负责同盟会泰国分会潮属主盟工作。入民国后,曾...[详细]

陈凌干 [公元1905年-1957年]

  • 陈凌干(1905一1957)又名陈梁奎,字岳先,学名斌赋,澄海县澄城镇城西人。 凌干勤奋好学,自编《学生新画集》、《益智小魔术》、《尺牍小品》、《秘本盖三国奇缘》和《字类辨正》等小书刊。因有感于社会上许多贫苦子弟不能入学,而市面流行的一些初学识字书刊,大多义深词奥、难读难懂,因此,萌发编写一...[详细]

陈巨川 [公元1869年-1957年]

  • 陈巨川(1869~1957),字作舟,林寨镇人。 幼年家贫,刻苦求学,通晓经书,工于书法。其楷书秀丽端庄,远近闻名。 光绪二十三年(1897),得戚友资助,携米二斗、菜干一包,往惠州应试,考中秀才。旋即被本乡贤达陈襄廷聘为塾师。民国初年,巨川顺村民意,改办襄廷小学,亲自担任教员,积极推行...[详细]

陈国泉 [公元1895年-1957年]

  • 陈国泉(1895—1957),字孟海,新会县棠下石头村(今属蓬江区)人。父早逝,靠寡母抚养。14岁随堂伯父往香港谋生。打工期间,入夜校学习并阅读梁启超的政论文章。民国13年(1924年),加入筹备香港水货协助工会,工会成立后,当选为主席。翌年6月,省港大-开始,撤回广州,任省港-委员会审理仇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