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拯亢(1887—1957),字筱霞,号野牧,别署象云,绍兴浬渚镇人。出身儒医世家,自幼酷爱金石书画,童年在绍兴城内当学徒,曾为王世裕(子余)主持的《绍兴白话报》作过插图。1917年,经人介绍去苏州税务局工作,旋转浙江海塘工程局任职员。后在一次去海塘察看时坠落致伤,疗养8年,生活日益拮据。奋发苦...[详细]
张以藩 (1906~1957) 张以藩,字次鄂,长沙县大苦竹坳(今属安沙镇)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生。1925年毕业于长沙基督教青年会所办的青年中学,后人青岛大学商业系肄业,1930年考入东吴法学院,在校时任上海青年会及全国青年协会干事,一面学习,一面工作。毕业时恰在“一·二八”...[详细]
张书旂(1900—1957),名世忠,以字行,浦江礼张村人。自少潜心文史,尤好绘画。1922年,考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师事吕风子。毕业后,先后在金华浙江省立第七中学、厦门集美学校任图画教师。1930年,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先后任助教、讲师、教授。1935年,在南京举办“张书旂个人画展”,200多...[详细]
张辅忠(1889—1957),字僿无,别号佐时、一仁,余杭良渚镇人。少年时就有志科学救国,家贫辍学,未能遂愿。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到杭州任小学教员。以所得作学费,入安定中学。1913年入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药科第一期。1916年毕业,任夏超部第八团司药正,驻杭州。1922年,应上海五洲大...[详细]
曾雨亭(1897-1957),祖居北塬曾家坡跟,后迁临夏城内。少时务农,随父经营中药材,聚集资金,即与人合资开设“集生堂药店”,善于经营,生意兴隆。后又独立开店,炮制中药遵守古训,经营公平无欺,很快发展为临夏临夏中等富商大户后,乐善好施。民国十七年(1928)“河湟事变”后,难民云集城里,瘟疫...[详细]
杨赓 (1915~1957) 杨赓,原名隆誉,别号爱吾,长沙福临西冲人,1915年生。1934年从湖南省立一中毕 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35年“一二·九”-爆发后参加北平、天津学生南下宣传团,与北大、师大部分学生沿平汉线步行南下,宣传中共中央提出的停止内战、枪口对外的主张。回北...[详细]
蒉延芳(1883—1957),镇海枫林乡石门村前蒉(今属北仑区小港镇)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进上海德商亨宝轮船公司当职员。三十三年任直隶井陉矿务局、北票煤矿驻沪经理,宣统二年(1910)转上海中华捷运公司,1918年任总稽核。1920年赴欧洲考察商务及运输事业。归国后任公司总经理,致力发...[详细]
邢契莘(1887—1957),字学耕,号寿农,嵊县太平乡(今嵊州长乐镇)坎流村人。清宣统元年(1909),考入保定直隶高等学校,为优贡生。次年,考取清华第一期官费生,留学美国,入麻省理工学院造船造舰系。1914年毕业后,继续选修造舰系,兼习航空机械。1916年,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任大沽造船所工...[详细]
谢兆麟(1922—1957),广西贺县人。1944年至1947年在桂林师范学院读书期间任学生会主席,从事革命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教育帮助下,团结全校师生,积极投入反内战、反饥饿、建立新中国的斗争运动。1948年北上解放区,参加全国青年代表大会。广西解放后,历任中共梧州地委秘书科长、中...[详细]
向仕荣(1890.7——1957.11) ,文圩乡大明灯挂村人。因培育水稻优良品种“老向红”而闻名全县。1949年,晚稻即将成熟时,向仕荣带着儿子一同外出打鱼,回家路经秀才壮村田垌, 发现田中有几穗谷穗长得特别长,便叫儿子将其中谷穗最长、颗粒多且饱满的3穗摘下, 带回家里存放。第二年夏至时,把这...[详细]
向恺然(1890~1957),原名向逵,笔名平江不肖生,祖籍平江县瓮江镇,出生于湘潭。6岁入私塾,后跟私塾老师学巫家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考入长沙湖南高等实业学校,学习土木建筑工程。二十九年,因读陈天华著的革命书籍《猛回头》,被以“违禁偷阅‘逆乱’之书”的罪名开除出校。三十一年,经上海...[详细]
王烈(1887—1957),字霖之,萧山临浦镇人。我国著名地质教育家。1906年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读格致科,并跟从德国学者梭尔格学习地质。1909年考取公费生出国留学。1911年赴德国弗赖堡大学攻读地质学,1913年学成回国,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博物系教授,后在农商部地质研究所任教,并兼...[详细]
马恕(1874-1957),字敬堂,原籍东乡,清代迁居和政龙泉,世代务农。光绪时入邑庠,因学业优异,多次受奖,为知州杨增新器重。后因家境贫寒,归乡设帐授课。民国初年由同窗张质生(时任宁夏护军使署幕府)推荐,到宁夏马鸿宾部掌理文案。随军10余年,深得马鸿宾敬重,后力请归乡。民国二十年(1931)冬...[详细]
柳午亭 (1877~1957) 柳午亭,又名大谧,长沙县高桥方塘冲人,清光绪三年(1877)生。幼从设馆授徒的父亲襄丞读书至21岁,此后在省城任家塾教师。时受维新变法的影响,二十九年辞馆考入南京水师学堂学习,一年后因母丧回湘。不久被湖南省选派赴日本学习 一年半,结业后又与李肖聃、薛大可、...[详细]
梁存真(1904—1957年),博白镇城郊村饮马江人,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在学期间,曾参加留穗博白革命青年社发行刊物《南流潮》,支持大革命时期博白的农-动。民国21年(1932年)任广西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民国27年随李宗仁北上安徽抗日,任第五战区总监部上校督察员。民国35年奉派回桂,任桂林...[详细]
胡学林(1901—1957年),原名炳琼,横山乡旱塘村人。小时在本村读私塾,后在同志校(今同心校)和陆川中学读书。1925年在中山大学读书时由同学邓拔奇、刘展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到莫斯科孙逸仙大学读书。1928年6月8日至7月11日被选为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详细]
黄秀阶 (1883~1957) 字爵尊。平马镇乐善街人。自幼勤奋好学,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16岁时参加院试,考中秀才。民国14年(1925年),他到隆安县任县知事,3个月后调任恩阳县长。 16年2月调任恩隆县长:当年,恩隆县的农-动正在逢勃发展,许多公职人员部参加了农-动。他暗下密令:“...[详细]
邓振声(1882~1957),字瑾珊,晚号沌庵,岳阳县麻塘镇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考入湖南时务学堂,二十九年乡试中举,后进京受业于太傅陈宝琛门下。宣统二年(1910)应殿廷会试,授内阁中书。辛亥革命后,被公推为巴陵临时事务所副所长兼教育科科长。民国1年后历任雷家市、衡阳市及省河厘金局局长...[详细]
池庄(1881~1957),字子临,教育家,平定县西上庄村人。毕业于山西大学堂西斋采矿冶金专业,并奖给进士功名。历任山西省议会议员、山西大学庶务主任、山西工业专门学校庶务长、私立友仁中学校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出任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翌年,被选为山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出席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