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人物

张以藩

[公元1906年-1957年]

张以藩为[公元1906年-1957年]

  张以藩
  (1906~1957)
  张以藩,字次鄂,长沙县大苦竹坳(今属安沙镇)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生。1925年毕业于长沙基督教青年会所办的青年中学,后人青岛大学商业系肄业,1930年考入东吴法学院,在校时任上海青年会及全国青年协会干事,一面学习,一面工作。毕业时恰在“一·二八”事件后,遂投身难民救济工作。后加入律师公会,在劳资纠纷案中多次出庭为工人争取合法权益,“七君子”之狱时为李公朴出庭辩护。他常与邹韬奋、李公朴、沈兹九、章乃器等聚会,互相激励爱国之情。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回湘任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及省难民救济处总干事,从事抗日救亡活动。长沙“文夕大火”前,他组织力量,分别率领40多个难民收容所的8.7万难民,徒步疏散到湘西、湘中、湘南的13个县。“文夕大火”后与田汉、洪深等办理火后急赈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湖南救济分署副署长。时国民党 派发动内战,形势日益紧张,他遂与夫人朱铁蓉赴美留学,获耶鲁大学法理学博士学位。
  1948年他自美回国,仍在长沙青年会工作,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组织医院教会联谊会,举办水灾医疗队,开设水灾粥厂。湖南和平解放前夕,他与商界人士左学谦等推动工商界和平自救运动和护厂护店稳定市场;曾和曹国枢、李达、易鼎新等要求陈明仁制止银行库存银元外运。1949年7月,张以藩邀集劳启祥、蒋嵝以及一些教会牧师和工商界人士,联名通电拥护程潜、陈明仁和平起义,被推为长沙市各界人民迎接解放联合会主席团成员。
  解放后,他被选为长沙市各界代表会议放其常委会的秘书长,后又任长沙市政协委员兼
  副秘书长、省人民代表、省政协委员等职。他与朱铁蓉以私人名义,征得市委书记曹瑛同意,邀请当时湘雅医院院长凌敏猷召集长沙市萧元定、卢惠霖、劳启祥、蒋嵝等62位曾经留美人士,向各自在美的母校耶鲁、哈佛、密执根等26所大学,呼吁美国人民要求美国军队撤出朝鲜与台湾,停止侵略战争。
  1957年6月,他在省政协召集帮助党整风的会议上作了《应由人治走向法治》的发言。接着,反 运动开始。7月19日,《长沙晚报》发表《是良药还是毒水》的专论,对他的论点进行抨击批判。时张以藩已患糖尿病住院治疗,于病榻上展读此文,自知忠言贾祸,含愤怀沙,自沉于湘江。1983年12月,中共长沙市委否定过去加于他的不实之词。历史终于肯定了《应由人治走向法治》的正确意见。
相关院校:

耶鲁大学

同年(公元190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