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5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5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卢焕光 [公元1923年-1957年]

  • 卢焕光(1923——1957),原名卢植,曾用名何胜、卢汉光,东莞莞城人。1938年10月参加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1939年1月被派往河源,在国民党第十二集团军独立第二十旅第三团政工队任队员、代理指导员,做军运和-工作。1941年1月回到东莞当小学教师。194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详细]

刘玉衡 [公元1875年-1957年]

  • 刘玉衡(1875一1957年),中山县大黄圃对甫人。刘玉衡幼年就学于鳌山书院,清光绪年间举秀才。后清庭废科举,兴学堂,刘玉衡遂考入广州两广师范中学。1898年,刘玉衡毕业后回乡设塾授徒。刘玉衡才宏学富,博古通今,德隆望尊,高风亮节,毕生致力于设塾授徒,人争师之,为邑中名士。黄圃镇 黄圃镇...[详细]

刘从云 [公元1883年-1957年]

  • 刘从云(1883-1957年),又名宗培,威远县新店区望集乡(今民望乡)人。早年曾教私塾,常以算命、占卦骗取钱财。清宣统三年(1911年),自号“白鹤”,创建所谓儒、释、道三教混合的“一贯先天大道”,宣杨“浩劫临头,沧海变桑田。信道可免。”一时受愚之众甚多。民国九年,威远及附近诸县有道徒万余人,...[详细]

李馀 [公元1893年-1957年]

  • 李馀(1893~1957),字庆轩,桂阳县城郊乡新寨人。少年时,在蒙馆严师和家父的启导下,初步认识百姓疾苦、国家落后、外夷侵侮之根源,懂得为求平等自由,必须唤起民众,发展科学文化为救国之根本。因此,立志长成后以教书育人为己任。 民国初年。考入湖南省南路师范学校就读。毕业后,回桂阳从事教...[详细]

匡厚生 [公元1873年-1957年]

  • 匡厚生(1873~1957),汉川田二河镇人。 生于一八七三年,排行第二。匡自幼聪颖,18岁中秀才,以八股试考入本县之泮宫。一九零四年东渡扶桑,就读日本国立德正大学。一九零六年经张难先介绍会见孙中山,遂加入同盟会,结识董必武、于右任、南汉宸、冯亚佛、向岩等人。毕业回国在吉林辅佐督办陈尚墀筹建...[详细]

蒋丙然 [公元1883年-1957年]

  • 蒋丙然(1883~1957)名幼聪,字右沧。福建闽侯人。中国近代气象事业开创者、中国气象学会主要发起人和领导者。1908年赴比利时留学,获农业气象学博士学位。1913年回国,先后在苏州、北京任职,研究气象学。1922年“鲁案”谈判期间,被任命为青岛观象台接收组组长。事前,曾专门来青考察,写有《青...[详细]

丁树人 [公元1889年-1957年]

  • 丁树人,原名丁尉祖,字安黎。1889年出生于锦江镇锦南村 一小康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江西优级师范数理科毕业后,从教40余年。先后担任瑞州中学、宜春中学教员,贵溪中学训育主任,鄱阳中学事务主任,赣省中学教导主任。1945年4月,应聘为上高中学校长。当年11月1日向省教育厅呈报《办学意见书》,后...[详细]

周忠良 [公元1876年-1957年]

  • 周忠良(1876~1957)又名亮,字良卿,号宗良,歙县昌溪周邦头人,出生于浙江宁波。初在宁波海关任职,后入德国的爱礼司洋行宁波经销行美溢颜料号任译员。后与人合资开设通和纱厂,独资开设谦益顺号,经营贝士富牌靛青兰染料和糖、棉花、鱼酱、鱼胶等土产的进出口贸易。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赴上海,入...[详细]

周孝堂 [公元1890年-1957年]

  • 周孝堂(又名周绍棠)(1890—1957) 司鼓。浙江嵊县开元镇人。年轻时入京班唱过大面,擅演《黄金台》等戏。因喜爱音乐,兼学司鼓。离戏班后参加本村的坐唱班,专攻打鼓又拉板胡。30年代初,受结拜兄弟鲁伟的邀请,赴临安担任鲁伟举办的女班“鲁家班”司鼓。艺徒出科后,周返嵊回坐唱班操旧业。嵊县解放后...[详细]

岳森 [公元1880年-1957年]

  • 岳森(1880-1957) 岳森,字辅升,号宏群,雀塘铺乡花园村人。清光绪六年(1880)六月生,早岁与蔡锷从师樊锥。二十九年(1903)入湖南省兵目学堂。次年与黄兴秘密发动反清,事败,避难武冈。一年后仍回兵目学堂,时蔡锷从日本毕业回湘,在兵目学堂任教官。是年岳森毕业后,即与十一位有志革...[详细]

杨刚 [公元1905年-1957年]

  • 沔城素有四十八庙、四十八井、四十八桥、四十八牌坊之称,可惜岁月无情,渐成传说。尤其是桥,没几座了。叫得出名字的,我只知道双莲桥、司马桥和司金桥,外加一座杨刚桥。杨刚桥诞生于十几年前,显然不在四十八桥之列。据说建这么一座桥,是为了纪念一个叫杨刚的人。用人名做桥名,在沔城还是独一份,陈友谅也没这种待...[详细]

武焜南 [公元1871年-1957年]

  • 武焜南(1871~1957)字炎康,号去病,定远县城人。青少年时期,思想进步,品学兼优。清光绪年间,应皇太后六旬万寿恩科之试,考取拔贡,朝廷入册,受皇禄。他接受朝廷任命,出任安徽省咨议局局长。当政期间,目睹帝国主义列强肆意瓜分中国领土,抢掠财富,清廷腐败无能,嗣后他弃官进入北洋学堂学习。在校期间...[详细]

史长才 [公元1880年-1957年,华阴三杰]

  • 史长才(1880-1957),华阴市上洼乡小溜村人。皮影碗碗腔名老艺人,号称“华阴三杰"之一。由于家境贫苦,从小随父兄出外卖唱谋生,乜岁便投师于舅父德润老汉。其师教艺严谨,要求高严,加之长才天资聪颖,勤学苦练,一登台就初露才华,引起人们注意。 史长才曾与一位清时举人常在一起学习、探讨,不断改...[详细]

梅大栋 [公元1901年-1957年]

  • 梅大栋(1901~1957)又名养天,字良楷,化名陈铁如,旌德县梅村人。早年就读于宣城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民国10 年(1921 年)暑期陪同教务主任恽代英到旌德县进行革命活动。毕业后,由恽代英介绍到江西萍乡安源路矿职工子弟学校教书。民国1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路矿工人俱乐部秘书,在刘少奇身边工...[详细]

吕和笙 [公元1886年-1957年]

  • 吕和笙(1886-1957),字大镛,阜南县赵集区会龙乡吕小圩人,进步人士,教师。 吕和笙17岁考中阜阳县学庠生。辛亥革命后,吕和笙与阜阳县进步人士吕荫南等赞助国民革命,极力反对倪嗣冲镇压革命党人。曾被阜阳各界推选为代表,与倪嗣冲的县议员谈判,被捕入狱,后经阜阳各界人士营救,幸免于难。 ...[详细]

陆灵素 [公元1883年-1957年]

  • 陆灵素,原名守民(一作秀民),字恢权,号灵素,别署繁霜、华泾乡姑、黄叶遗孀,女,朱家角镇人,陆士谔胞妹。南社社友。自幼聪慧好学,喜吟咏,善俚曲。在黄炎培所办的广明师范毕业后,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去安徽芜湖皖江女校任教,与同校任教的苏曼殊、-相识。宣统二年(1910年),与上海华泾刘季平(...[详细]

刘策成 [公元1883年-1957年]

  • 刘策成(1883-1957) 刘策成,名武,今新邵县花桥乡人。清光绪九年(1883)三月生。广西优级师范选科毕业,以成绩优异留校任教。民国2年(1913)任湖南驻省邵阳中学校长。翌年春与教师李洞天、学生匡互生,反对袁世凯称帝,鼓吹革命,蓄藏 弹,被湘督汤芗铬逮捕。李洞天遇害。刘策成得蔡锷力保...[详细]

李发 [公元1913年-195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李发(1913~1957)今六安市人。民国16 年(1927 年)加入中国共青团。民国18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员转为中共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二团连长、红二十五军特务营连长、第七十五师二二五团营长兼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八十八师二0团团长兼政治委员。参...[详细]

金荣水 [公元1879年-1957年]

  • 金荣水(1879—1957) 男,又称“矮尼姑”。演员、派场师傅、戏教师。浙江嵊县马塘村人。金初识文字,爱好看传书、唱本,更爱文化娱乐。10多岁时,拜金水清为师学唱“落地唱书”,随师演唱于杭嘉湖和苏州地区。1906年小歌班诞生初,与卫梅朵组班,工大面,演于嵊县、新昌等地。他传奇故事掌握得多,精...[详细]

过之刚 [公元1890年-1957年]

  • 过之刚(1890~1957)字羡五,蒙城县楚村乡大过庄人。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投山东曹州镇当兵,次年入保定警察局充巡警。民国元年(1912 年),投冯玉祥营充正兵,后升哨官。次年升模范连排长。 民国6 年,冯玉祥率十六混成旅讨伐张勋。7 月12 日,过之刚连首克天坛,授少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