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荣(1907~1956),字光甫,下车镇人。北平大学毕业。民国16年(1927)始,历任乐昌县税务局局长、和平县县长、浰东中学校长、和平县参议员、广东省教育厅督学等职。在任和平县县长期间,改良市政,建设新城,颇有建树。 民国31年(1942),徐为振兴家乡文化教育事业,谋求以学兴邦,牵头...[详细]
谢晋 (1883-1956) 湖南0军秘书长,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湖南省衡阳县(今衡南县)人,1883年2月7日出生于衡阳县京山。曾就读于衡阳岳屏书院、衡州国民高等小学堂。湖南优级师范毕业。1907年在上海加入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任湖南省都督府参议及南路筹饷总局局长...[详细]
韦仲章(1890~1956) 又名文明,本县城关人,清光绪十六年生,民国9年考入山西省立农林专门学校习农科。毕业后回县任高小、初中教员。18年任县立初级中学校长,时学校经费困难,设备简陋,仲章以扩充基金,保证经费,改进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为己任,经过五年的努力,学校面貌有所改观。为了进...[详细]
谭平山,原名鸣谦,字城斋,号聘三。广东高明县(今高明明城镇七社)人。1905年考入广州两广优级师范学习,在学习期间,加入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学习。1920年7月毕业后,回到广州,任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并与陈公博、谭植棠在广州创办《广东群报》,宣传新思想新...[详细]
孙石灵 (1909~1956) 笔名石灵。江苏灌云人。中共党员。1935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外语系。毕业后留校任外文系助教,后赴苏北解放区,任《抗联报》总,1949年后历任南通学院辅导主任、政治副教授,《文学月报》编委,新文学出版社副总。1933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详细]
陆兰培(1893年~1956年),金本九水江村人。兰清胞弟。清宣统二年(1910年)在安南(今越南)加入同盟会,后随兰清返广州参加辛亥革命,先后任国民革命军副营长、营长、团长等职。参加北伐战争,任第二旅旅长。民国19年(1930年)卸甲从商,在广州市开设陆兰培药房,其创制的行军油行销一时。在此期...[详细]
刘秉麟 (1891—1956) 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教育部部聘教授,经济学家。 湖南省长沙人,1891年6月24日出生。8岁入私塾读书,深得教师章士钊的喜爱。1909年入上海中国公学中学部,后转入大学预科。1913年入北京大学经济系,1917年毕业后回湖南高等商业学校任教。1...[详细]
李鹏万(1891-1956年),生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云浮西山北河乡水尾村(今属松柏镇)人。家庭富有,广东法政大学毕业。民国12年(1923年)任广东讨贼军营长,民国25年任封川县财政局长,民国35年任广东省参议员,同年任广州市政府社会处东区站站长。广东省统计处新桥站云浮组组长。民国3...[详细]
柯秀山(1901~1956),字大兰,笔名花农,镇安县铁厂街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毕业于县立高级小学。1927~1929年先后在镇安县第九区、县财务局任职员、科员,1940~1945年任镇安县土货产销合作社经理。1941年加入国民党,1947年任第十区分部监察委员。 在任国民党地方职...[详细]
黄恨园(1921—1956),原名秉忠,兴福湖谷岗子下人。南华学院肄业及重庆工专毕业。 重庆工专毕业后任梅县《中山日报》副刊主编。1944年冬,入侵日军垂死挣扎,同盟国中国战区号召知识青年从军,恨园毅然辞去,参加青年远征军,他以爱国青年的热情,写《从军诗草》一书,以下选录“从军”、“入营”、...[详细]
何键 (1887—1956) 国民党军上将,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执行委员,湖南省政府主席。 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887年3月生于醴陵县茶山岭乡。1906年考入长沙岳麓山崇古学堂,三年后改入湖南法政学堂。辛亥革命后,相继入湖南将校养成所、武昌第三陆军中学...[详细]
董玉凤(1925~1956),原名董玉花,女,宜君县焦坪乡寺坪村人。自幼因家境贫困,没有进过学校门,帮助母亲操持家务。解放后,积极参加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组织的帮助教育下,工作吃苦,联系群众,曾先后被选为村妇女组长、乡妇女主任,宜君县第一个农业合作社、焦坪马武乡...[详细]
袁伯祯(1885—1956)字子垣,号俪宣,河南项城人。系袁世凯长女,二姨太李氏所生。前清两江总督张人骏第五子张允亮妻子。系张爱玲的堂嫂。 其夫张允亮(1889—1952),字庾楼,别名无咎。古籍赏玩专家。7岁起随父攻读经籍,古文颇有基础。1906年考进北京京师译学馆,1911年10月毕业考...[详细]
颜永安(1923~1956),男,麻阳县塘坊人。出生于农民家庭。童年丧父,扶养母亲,从小给地主放牛、做长工。1949年9月,麻阳解放后,颜永安当上民兵,积极为土改反霸站岗放哨,参加清匪、反霸、减租减息和征收公粮等工作。10月,在清匪斗争中,颜永安独自一人抓获漏网土匪刘士奇,受到区政府表扬。195...[详细]
杨振声(1890-1956),字今甫,亦作金甫,笔名希声,山东蓬莱(今蓬莱市)水城村人。现代著名教育家、作家。 教授,曾任国立青岛大学(今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校长。另有同名人物杨振声,为出生于广东的主任医师。 个人履历 杨振声少时在家乡读书,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 19...[详细]
杨树松(1893——1956),字鲁园,今义津镇人。树松幼从父读,14岁考入安徽省陆军学堂。即将毕业,辛亥革命事起,遂参加革命队伍。民国成立,离伍升学,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工兵科,分配在延州的第一师工兵团二连任排长。民国9年(1920年),直皖军阀战起,皖系失败,树松因之解职。此后,树松...[详细]
宋葆畴(1883~1956),原名宋奇,今君山区人。在湖南省立高等学堂求学时,由宋教仁介绍加入同盟会。曾任《北京民报》、肇庆军务院司令部财务委员、北伐军湘川边区代表、江华县县长、湘军总司令代表、新堤(今洪湖市)税务局局长,北伐后任湘中汽车路局局长、岳阳县救济院院长、中华文学院国专教授。岳阳沦陷时...[详细]
邱昌渭 国民政府-秘书长 (1898~1956) 字毅吾,湖南芷江人。生于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美国巴玛拿大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硕士、哲学博士。回国后任东北大学政治学系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校教授。1931年曾担任桂系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同志会秘书主任。1932年1月18...[详细]
李郭(1870—1956年),又名修富,字伯让,号同舟,和县戚镇乡人。八岁启蒙入学,13岁中秀才,16岁补廪,19岁为优贡(贡生)。后到姑熟(今当涂)从师,专攻举子业,屡试不第,遂回乡设馆,矢志教育。适清廷废科举,设学堂。他联合同仁,筹集资金,在戚桥创办私立务实小学堂。由于治学严谨,教导有方,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