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妹子 汉剧艺术家 钟妹子,原名熙懿,艺名钟妹子,上杭人,清光绪三年(1877年)生于县城(今临江镇新生巷)。她从小随父以做豆腐为生。13岁被卖给永定县汉剧班主为养女,专门学演汉剧。由于学习专一,天资聪慧,刻苦练艺,又能虚心求教,练得扎实的基本功,尤以嗓音清亮、圆润、柔软、优美而蜚声闽、...[详细]
张棣赓 (1914~1956) 原名张魁祥。笔名狄耕、陆苍。吉林人。中共党员。1934年毕业于北京国民学院。历任武汉第七战区宣传队宣传员,山西随管四分队教官、政治干部,延安鲁艺学员,三边师范教师,陕甘宁边区保卫剧团、延安文工团、陕北文工团团长,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3...[详细]
岳春霆(1905—1956)邹县(今邹城市)人。1927年冬,参加邹县农-动,任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干事。193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邹县支部书记、中共邹县县委书记。 1933年3月,因叛徒告密,中共邹县县委遭敌破坏,他被捕后自首。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苏南地区组织国民救国军,后投靠汪精...[详细]
袁顺斋(1903—1956)又名承泰。沂南县界湖人。其父为清末界湖大地主。他1917年到北京求学,参加“五四”-,1920年回乡。抗日战争爆发前,任沂水五区区长,经常自家垫补所征田赋。他热心医术,为人治病,有求必应,不收费用。 1939年出钱、出枪,组织了100余人的抗日武装。1941年任沂河独...[详细]
杨百川(1894~1956),字方桂,又名杨仲溪、杨胥源。南定镇马庄村人。幼年在家务过农,学过木匠,并当过药店学徒。 1909年,矢志报国的杨百川到天津投奔袁世凯组织的“新军”,做事务、文书工作。随后又参加蔡锷将军领导的护国军。1924年杨百川在东北军冯玉祥部下的某独立第一师驻京办事处担任军...[详细]
窦笑生(1910—1956) 原名窦瑜。平度县人。正谊中学毕业。1933年秋任中共博兴县委书记。在师范讲习所、第一小学开展革命活动,培养和团结进步学生,先后发展了20多名党员。1934年春,发动-斗争,迫使校方收回了开除学生的成命。6月, 被国民党县党部以请客为名逮捕。出狱后赴解放区。新中国建...[详细]
王翔千 (1888—1956)名鸣球,号劬髯、劬园。诸城市相州镇七村人。7岁入塾。19岁在齐鲁中学肄业,去北京考入清廷创办的译学馆,学德文。1911年毕业前夕, 辛亥革命即将爆发, 他接触了一些西洋文化和进步书刊,同情与向往革命。1912年,他多方寻找救国救民之路,毅然赴济南任《齐鲁民报》。翌年...[详细]
王如存(1902—1956)费县王家沟村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他带头成立农业合作社,建立科研组,实行耕作制度改革,进行玉米、大豆间作试验,使玉米、大豆亩产分别达到300和100公斤。1952年被评为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 ...[详细]
王朝佑 (1910—1956)历城县王舍人镇沙河村人。 山东省第一届政协委员。1952年土改后,在村里成立互助组,任组长。1953年11月带头成立全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为全县农业合作化的榜样。1955年又带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任社长。1953年,被评为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 ...[详细]
唐悦良(1888—1956),字公度,广东中山人,出生于广东中山县唐家湾,其堂叔是曾任国务总理的唐绍仪。唐悦良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09年考取游美学务处第一批留学生(即清华“事前生”),与梅贻琦、金邦正、秉志、王士杰、胡刚复等同赴美国留学,入耶鲁大学,获教育学学士学位,旋复入普林斯顿大学研究...[详细]
孙大玉(1905—1956)女。武城县人。山东梨花大鼓演员。生于鼓书世家,其父孙增福为梨花大鼓著名弦师兼演员。孙大玉幼承父教,习山东大鼓(南口)。她嗓音圆润纯正,唱腔委婉清新,更兼酷爱京剧,摹人状物多吸收戏曲表演滋养,堪称细腻传神,成为山东大鼓谢、李、孙、赵“四大玉”之一。擅演书目有《大西厢》《...[详细]
宋之的 (1914~1956) 原名宋汝昭,笔名一舟、宋人。河北丰润人。中共党员。大学肄业。1932年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在北京、上海、太原、重庆等地从事戏剧和创作工作,参与组织香港剧人协会、重庆中国艺术剧社,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研究室主任,哈尔滨《生活报》...[详细]
井克里 (1919—1956)蓬莱市人。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12月至1942年2月任中共黄县县委书记。新中国建立后曾任潍坊市副市长、徐州市政府秘书长、国家计委基建综合局处长等职。 ...[详细]
顾实之(1877~1956) 原名顾实,号惕森,生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武进人。早年就读于龙城书院,后赴日本帝国大学留学,习法学、文学,获2个学士学位。青年时期怀有匡世济民之志,鼓吹革命,在日本参加中国同盟会。回国后,与人创办争存、育才小学,提倡男女同校、剪辫,反对缠足。中华民国建立...[详细]
高奋 (1919—1956)原名高启节。临朐县赵家楼村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任中共临朐县委委员、军事部长,独立团七连指导员。1938年—1941年带领部队转战临朐、临淄、博山一带抗日。1943年回临朐发展武装,开辟根据地。1948年9月任鲁中三专署副专员, 临朐县工委书记兼县长...[详细]
丁梦孙(1911—1956)又名丁梦荪,原名丁惟一,曾用名丁愚樵。济南市人。1929年考入山东省建设厅任职,1934年夏与丁适存、高光宇等人组织“众鸣文艺社”,在他主持下出版不定期刊物《一线》 。 1935年末,同徐智雨、丁适存等秘密组织“抗日反蒋同盟”。1936年5月被捕,同年9月经多方营救获...[详细]
蔡桂勤(1877—1956) 字拙亭。济宁县蔡桁村人。出身武术世家,师傅为毛大牛。自幼随祖父蔡公盛习武,后移济宁皇经阁定居。拜华拳名家丁玉山为师,尽得其真传,渐独步武林。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只身南游,在苏州锦源镖局当镖师。1905年与孟宪龄、师兄李瑞云、胞弟蔡桂俭在上海创办西庆镖局任总镖头...[详细]
曾兆春(1881—1956年),爱国华侨,五经富镇庵背村人。曾兆春青少年时代聪颖好学,尤喜习医,在道济中学读书时,一边认真学习文化,一边到福音医院(英国人办的)刻苦钻研医学。1925年曾兆春东渡南洋,在曼谷石龙君路创办兆春医院。他医德好,医术高,悬壶济世,宽慈为怀,给贫病者施医送药,为人敬仰。 ...[详细]
杨雪立(1876-1956年),字敬师。1920年在汕头协助创办国粹学校。2年后,国粹学校改为时中学校,并在招商路(今南海路)设女生部,附设免费义务夜校。在崎碌尾创建汕头学宫(孔庙),后任汕头孔教会董事会会长兼时中学校校长,学宫着重开设国学文科班,并设普通中学班和国英算3科班。1939年,学校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