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仲菴(1889~1955.2),又名黄天泽。广西容县人。少时考入上海中国公学就读,清宣统二年(1910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预科约一年半。从民国12年(1923年)起,先后担任梧州禁烟督察局总办,梧州中关统税局局长,梧州禁烟局局长,梧州海关监督等职务。 民国22年后,离开政界转营工矿企业和...[详细]
池峰城(1904—1955),著名抗日名将。1904年出生于河北景县,1920年起入西北军冯玉祥部陆军第十六混成旅当兵,任排长、连长。1927年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营长,中原大战后,任国民党政府军陆军第二十六军第三十一师师长。1936年1月授陆军少将,同年10月授陆军中将。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任...[详细]
白蔚更(1887一1955)温县王羊店村人。擅长中医外科,常自制一些外科药品,如“红升丹”、“-”、“五色灵”、“雪花散”、“八宝珍珠散”等,主治伤疮溃疡等病,善用“阳和汤”、“仙方活命饮”等内服方剂,在温、孟、沁等县部分地区颇负盛名。曾有祥云镇王某患腹疼月余,未医恶化,直至大便从口中喷出,白接...[详细]
周钟岳(1876—1955),字生甫,号惺庵,剑川金华忠义巷人,白族,钟岳出生贫寒,刻苦自励。光绪二十九年(1903)应癸卯科乡试,中第一名,称解元,1904年,至日本弘文学院留学,肄业师范。1905年复进早稻田大学,习法政。曾汇编《师范丛编》10卷,辑译松村介石《中国教育制度变迁通论》1卷。云...[详细]
赵明远(1894—1955)原名赵光。回族。益都人。1930年被韩复榘任命为鲁东民团总指挥。1936年任山东省第五行政专署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曾当选“国大代表”。1948年携眷去台湾,1955年在高雄病故。...[详细]
颜兰亭(1877—1955)名颜蕙山,字兰亭。滕县(今滕州市)洪绪乡颜楼村人。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中秀才,1902年入济南山东高等学堂法文班学习。期间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1924年在北京创办《中华日报》任总,撰写社论,抨击时政。曾连续刊登传播马列主义学说的文章和译著。后因登载了李...[详细]
王建明(1908—1955) 原名顾芸生。莱西顾家村人。1923年辍学务农。193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顾家村党小组,任党小组长。“七七”事变后,和妻子一起投身于抗日救国运动。1937年10月,中共招(远)莱(阳)平(度)掖(县)边区临时委员会成立, 任组织委员。1938年11月任...[详细]
提起宋棐卿,现今的中青年人可能比较陌生。但提起天津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和抵羊牌毛线,可能知晓的人很多。 宋棐卿(1898年-1955年)是山东益都(现青州市)县人。他自6岁起在家乡上小学,1912年到上海读初中,1914年在北平读高中。自1917年起,先后在齐鲁大学、燕京大学上学。1920年...[详细]
邵子南(1916~1955)原名董尊鑫,字少南。四川资阳人。抗日战争爆发前在上海开始文学创作,1937年10月到山西,入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4月赴延安,受中共中央组织部委派,任西北战地服务团党支部书记,与田间、柯仲平等发起“街头诗运动日”。1938年10月,随西...[详细]
冼群 (1915~1955) 广东南海人。1937年后历任抗敌演剧第七队队长,剧专、剧团编导,上海清华影片公司编剧,中央电影局导演。1938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话剧剧本《烟苇港》、《返正》、《飞花曲》、《小三子》、《代用品》、《珍珠》、《抗战独幕剧集》,专著《戏剧...[详细]
孔伯华(1885—1955)名繁棣,别号不龟手庐主人。曲阜城内棋盘街人。孔子七十四代孙。全国政协一、二届委员,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少时,受擅长医术的祖父影响,渐晓医理。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随祖父迁居河北易州(今易县) ,曾从当地名医学医,研讨《黄帝内经》等医书。1910年(宣统二年) ,...[详细]
古方廷(1904—1955)名震林,字方廷。五莲县大古家沟人。1924年组织大刀会抗匪。 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任日照县抗日民主政府六区区长。1943年任日北县洪凝区区长。 1944年4月,任日北县县长。新中国建立后,任昌潍军分区人武部部长、福建省交通厅公路处处长、华东军区国...[详细]
高海青(1894—1955)名岱东。沂源县三岔乡北鲍庄村人。书法家。始摹帖,练《九成宫》有造诣。19岁考入临朐师范学校,毕业后到济南《进德报》任,曾参与编修《临朐县志》 。 其所书楷、行、草、隶字体,秀美有力,潇洒遒劲。1955年病逝。 ...[详细]
亚历山大·弗莱明(1881年8月6日—1955年3月11日),英国细菌学家,生物化学家,微生物学家 弗莱明1923年发现溶菌酶,1928年首先发现了青霉素。后英国病理学家弗劳雷、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进一步研究改进,并成功的用于医治人的疾病,三人共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青霉素的发现,使人类找到了...[详细]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犹太裔物理学家。他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详细]
资凤 (1895—1955)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华东军区后勤部财务部政治委员。 湖南省耒阳县(今耒阳市)人,1895年秋出生在耒阳县城厢聂州村一个农民家庭。在1926年大革命0中,他积极投身耒阳农-动,并担任了乡农民协会委员长。1927年长沙马日事变发生后,全省处于一片-,他转入地...[详细]
朱早观 (1903—1955) 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国防部办公厅副主任。 原名昭观,号丹波,湖南省凤凰县人,苗族,1903年生于凤凰县沱江镇。在民主革命思潮影响下,15岁只身奔赴黔、滇,参加护国、0运动,曾入贵州讲武堂,游历越南等地。1920年,孙中山在广州重组军政府...[详细]
张唯一 (1892-1955) 国家情报总署副署长,政务院副秘书长兼总理办公室主任。 湖南省桃源县人,1892年1月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1年毕业于湖南省优级师范学校。1926年7月北伐军占领长沙后,任湖南省教育厅科长、秘书长等职,常与共产党人郭亮、谢觉哉等接近,阅读进步书刊...[详细]
余嘉锡 (1884—1955) 中央研究院院士,语言学家,目录学家。 湖南省常德县人,1884年2月9日出生于常德县长茅岭。少年立志读书求知,能诗善文,博闻强记,长于著述。14岁作《孔子弟子年表》。15岁又注《吴越春秋》。18岁乡试中举人。入京都,为吏部文选司主事,后因父丧回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