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5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5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康和声 [公元1881年-1952年]

  • 康和声(1881.10.16~1952.11) 字凤琴,号砚堂,又号砚堂老农、砚堂主人、遗砚堂生,湖南衡山县石湾(今衡东县三樟乡)晚香堂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秀才。早年从事教育,后弃教从政,历任湖南省学务司师范课长、省立第三女师校长、广西隆山县知事、湘军总司令部秘书、教育部编审、河南淅川...[详细]

爱新觉罗·溥侗 [公元1877年-1952年,民初四公子]

  • 溥侗字厚斋,号西园,别署红豆馆主,生于光绪三年(1877年),因排行老五,故人称“侗五爷”。溥侗自小酷爱昆曲和京剧,由于他文化素养深厚,且通晓词章音律,精通古典文学,又兼见多识广博采众长,故对所演剧目的故事情节、人物身份及规定情景都有深刻的领悟,对各种不同的角色都有惟妙惟肖的表现。由于溥侗博学多...[详细]

陈渠珍 [公元1882年-1952年]

  • 陈渠珍 (1882—1952) 国民革命军新六军军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 湖南省凤凰县人,1882年9月22日生于凤凰镇竿城。7岁入私塾读书,后在本县学馆、芷江明山书院就学,毕业于长沙武备学堂兵目班、将弁学堂。1906年任湖南新军四十九标队官。曾参加同...[详细]

白凤芷 [公元1913年-1952年]

  • 白凤芷(1913~1952),回族,出生于县城西街一个贫穷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在小学、县立师范讲习所读书,成绩优秀。后在化村、宋三里等地小学任教,治学严谨,教学有方,深得学生及家长信赖。1935年,县教育局长-教育经费,引起教育界公愤,全县200多名小学教员联名控告,他是其中的骨干和活跃分子。...[详细]

张驻尘 [公元1882年-1952年]

  • 张驻尘(1882—1952),郴州市城区人。幼读经史,感人民大众之多病、国家民族之积弱,少年毅然弃文学医,以行医是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潜心钻研≮经》、《伤寒》、《温病条辨》等医学典籍,深得其中真谛,遂卓尔成名。民国5年(1916)应武卫军某部之聘,出任军医,见重于师长陆端荣。1922年,因...[详细]

燕云程 [公元1901年-1952年]

  • 燕云程(1901﹒7~1952),原名张恩霖,河北滦县人。 20世纪30年代初,经常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冬,到昌黎、抚宁、临榆一带开展地下工作,任抚昌工作团主任。到昌黎后,逐步发展张贺等5人为中共党员,并于1943年在草厂庄村建立昌黎县第一个党支部,燕云程任...[详细]

杨载雄 [公元1881年-1952年]

  • 杨载雄(1881-1952),澧县澧阳镇人,与蒋翊武从小是同窗好友。少时,好驰马试剑,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天津,19岁的杨载雄加入湘军劲字营北上抗敌。后改投湖北新军,与蒋翊武同队。1911年1月文学社在武昌成立,蒋翊武任社长,杨任本部参谋,共谋革命。当年9月,文学社与另一革命组织共进会建立同盟...[详细]

谢灵顿 [公元1857年-1952年]

  • 谢灵顿(1857~1952) 英国生理学家。1857年11月27日生于伊斯灵顿,1952年3月4日卒于伊斯特本。 个人履历 1876年起在伦敦圣托马斯医院学习; 1880年前往剑桥,成为凯厄斯学院的成员; 1885年取得医学士学位,翌年获医师资格,然后回到圣托马斯医院任讲师;...[详细]

郑昶 [公元1894年-1952年]

  • 郑昶(1894-1952),字午昌,号弱龛,嵊县人。画家、美术史家。早年就读于杭州府中学堂,与徐志摩同学。工山水,兼擅花果,善画杨柳。曾任中华书局美术部主任。首创汉文正楷字模,创办汉文正楷印书局,任总经理。历任杭州艺专、上海美专及新华艺专教授,并与谢公展等组织蜜蜂画社等,任中国画会常务理事。著有...[详细]

卢作孚 [公元1893年-1952年]

  • 卢作孚(1893年4月14日—1952年2月8日),原名卢魁先,别名卢思,重庆市合川人,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生公司创始人、中国航运业先驱,被誉为“中国船王”、“北碚之父”。 1893年4月14日出生于四川省合川县,幼年家境贫寒,辍学后自学成材,自己编著多本教材;1910...[详细]

李锡九 [公元1872年-1952年,衡水市第一个党员]

  • 李锡九(1872.1.1.-1952.3.10),河北省安平县任庄村人。肄业于直隶农业学堂,后赴日本留学。在日本东京与孙中山相识,于光绪三十一年加入同盟会。翌年回国后任职于直隶巡警学堂。为实现报国之志,他利用一切机会广泛传播民族民主主义思想,进行地下反满活动。 武昌起义爆发后,在北方竭尽全力...[详细]

李寒谷 [公元1914年-1952年]

  • 李寒谷,男,玉龙县石鼓镇人,出生于1914。幼时在石鼓小学读书,省立丽江中学毕业后,到南京读高中,后转学到北平。1932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文学系,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加入“文艺青年协会”,任“北京文艺青年救国会”领导成员。一面读书,一面当报馆,进行文学创作,曾先后在《文史》、《文学》、《...[详细]

金汉朝 [公元1912年-1952年]

  • 金汉朝(1912.10—1952)男,塘湖镇龙印村人。中尉。1937年9月由通城县保安大队编入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1营,参加淞沪抗战。其后代至今仍保留有“谢团长纪念像”、“四行孤军营工务社证章”、“忠党卫国”纪念章、“忠贞奖章”等八百壮士文物5枚,“中央训练团重庆分团第一军官总队第一大队第...[详细]

姜大同 [公元1912年-1952年]

  • 姜大同(1912-1952) 沅陵县舒溪口乡舒溪口村人。湖南工兵军官班毕业,后入中央军官分校受训,曾在国民党地方部队中任职。1946年回家闲居。1949年先后在武汉行营纵队、暂三师任副团长、代理团长等职。同年4月姜明斋受中共南方局的指示回沅陵做其族兄姜大同的策反工作。陈明利害之后,姜决定待机...[详细]

何鼎华 [公元1914年-1952年]

  • 何鼎华(1914——1952),东莞莞城人。在东莞中学读书时,就积极投身爱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莞中毕业后,先后做过小学教师、博物图书馆管理员、《东莞周报》兼记者。1935年6月,与黎协万等人创办《东莞新闻》周报,任社长兼总,大量报导各地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闻并发表评论。1937年...[详细]

郭文经 [公元1892年-1952年]

  • 郭文经(1892-1952年),号宝庭。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生于合浦里(今东峤镇凌烟村)。少年就学于兴化西学堂(即哲理中学,今莆田二中)时,勤工兼学,为城内兴美印刷厂排字工人。 宣统三年(1911年),郭文经参加兴化旅省学生军,偕莆田籍学生林师肇、林一士、宋承裘等同为学生军 队。捣毁官...[详细]

高山 [公元1922年-1952年,革命烈士]

  • 高山(1922-1952),原名朱宾能,汝城县井坡乡下青村人。1937年从衡阳高中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次年9月,投笔从戎,赴皖南参加新四军,在教导队学习时改名郭履峻,为全队4名优秀学员之一。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派往农村经济委员会工作。他起草的《土地分配》、《农村经营》被新四军《抗战...[详细]

邓深泽 [公元1897年-1952年]

  • 邓深泽(1897—1952),又名邓元明,郴县永宁乡(今北湖区鲁塘镇)人,系邓华将军本家堂兄。民国元年(1911),邓深泽高小毕业,考进省会名校岳云中学,以勤学、正直、爱国著称。毕业后居家时,曾做过邓华的启蒙老师。 1918年,邓深泽考取官费留学,经1921年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社会学系...[详细]

戴永丰 [公元1923年-1952年]

  • 戴永丰(1923~1952)孙中山外孙,戴恩赛与孙婉之子。 出生于香港。在澳门粤华中学完成小学、中学学业。后在岭南大学畜牧系攻读,1952年毕业后留校攻读研究生,从事畜牧免疫学的研究。1952年初“五反”运动开始,戴永丰积极报名参加,因政治上一贯表现较好,要求进步,获得学校和系里的批准,被分...[详细]

陈坤 [公元1912年-1952年]

  • 陈坤(1912──1952),原名陈煜坤,东莞莞城人。1935年7月在东莞中学高中毕业。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宝安县中心支部书记,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指挥所第四游击纵队直辖第二大队第三中队政治指导员,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大队政训室主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宝安大队政训室主任、总队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