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5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5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潘雨峰 [公元1889年-1952年]

  • 潘雨峰(1889~1952年),原名国润,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福鼎县桐城南阳人。雨峰自幼聪慧,早年就读于福宁府圣公会中学(在霞浦)。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入保定军校,是该校第三期毕业生。越两年,随同朱执信、黄兴、廖仲恺等人东渡日本,晋谒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 宣统三年(...[详细]

马勇 [公元1922年-1952年]

  • 马勇,原名马忠秀,1922年6月出生于河北省藁城县(今藁城市)贾村。父亲马国瑞一生务农,兼作油坊等生意,家境较殷实,其思想开明,有爱国热情,在当地较有声望,抗日时期曾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过中心村村长和抗日动员会主任。母亲一生勤劳,生性善良,经常接济穷苦人家,在当地口碑很好。家庭的熏陶使马勇在幼年...[详细]

吕慕祥 [公元1929年-1952年]

  • 吕慕祥(1929~1952年) 建阳县童游乡回瑶洪尾村人。兄弟三人,慕祥最小。他家无田,仅有三间破漏屋,全靠佃耕过活。四岁时,母亲劳累过度病逝,父亲忧郁成疾,也于次年逝世。慕祥从小就跟哥哥参加田间劳动。 民国33年(1944年),刚成年的二哥慕嫩被抓去当兵,从此杳无音信。民国37年1月,...[详细]

栗振林 [公元1931年-1952年]

  • 栗振林,乳名栗全德,1931年3月生于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南关村一贫苦农民家庭。他聪明伶俐,深得父母喜爱,省吃俭用送他读了几年书。 栗振林的少年时代,正是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阶段。栗振林参加了村里的儿童团,积极站岗、放哨、查路条。他还参加侦察敌情,给八路军送情报,为八路军消灭驻林县的日军做...[详细]

刘镇华 [公元1883年-1952年]

  • 刘镇华(1883~1952)字雪亚。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清末附生,曾入直隶保定法政专门学堂学习,毕业后任河南省法政专门学堂庶务长,参与反清活动,并加入中国同盟会。陕西辛亥起义后,清政府于1911年11月调毅军赵倜进攻潼关;秦陇复汉军东路征讨大都督张钫率部赴豫陕边抵御清军,刘带领豫西民间自...[详细]

刘兴文 [公元1933年-1952年]

  • 刘兴文,苗族,1933年6月生于贵州省纳雍县原治昆区采凯箐村(今左鸠戛乡兴文村)一个穷苦的农民家里。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纳雍土匪为患,地主、恶霸、民团等地方势力横行乡里,坑害百姓。刘兴文的父亲刘玉顺长年佃种地主的土地,终年劳动,衣不遮体,食不裹腹。自刘兴文懂事起就给地主放牛、割草,一家人受尽了剥削...[详细]

刘文卿 [公元1885年-1952年]

  • 刘文卿(1885—1952),名育英,定边武峁子乡旗杆山人。其父满才,清同治时,潜石洞沟,娶妻王氏,生7子,文卿为老四。 文卿幼年上村学,稍长入县学。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陕西省高等学堂就读,由于右任、井勿幕介绍,加入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宣统三年(1911),西安辛亥起义后,军政府差...[详细]

刘铁城 [公元1900年-1952年]

  • 刘铁城 (1900-1952),字凤石。辽宁省辽阳县人。1923年毕业于南满医学堂。1924年应聘到大连铁路总医院工作。1929年应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教务长李希真的邀请,与张柏岩、贾连元等一道来到哈尔滨,任东省特别区市立医院内科主任,兼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教授。1935年该院由日本赤十字社接...[详细]

刘士木 [公元1889年-1952年]

  • 刘士木(1889~1952) 刘士木,名志权,字更生,广东兴宁人。出身于农民家庭。童年在家乡兴民小学读书。14岁到广州,考入黄埔陆军小学就读。不久出国到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初在望加锡(今乌戎潘当)中华学校任教,后受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华锋报》之聘,到该报任。 宣统元年(1909...[详细]

刘建封 [公元1865年-1952年,民主革命家]

  • 刘建封,字桐阶,号芝叟、疯道人、天池钓叟等,辛亥革命爆发时,改名刘大同。1865年(清同治四年)农历12月19日生于山东安丘临吾乡芝畔村。祖籍山东诸城逄戈庄,为清朝宰相刘墉的后裔,是杰出的政治家、民主革命家、诗人、收藏家、书画家。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刘建封因“有长白设治张守凤台、...[详细]

刘凤勇 [公元1926年-1952年]

  • 刘凤勇,乳名国恩,1926年12月生于河南省正阳县兰青乡周孟庄村小刘庄的一个贫苦农民家中。刘家世代以种地为业。刘凤勇兄弟姊妹八人,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由于刘家人口众多,生活艰难,刘凤勇从小没有上过学。 刘凤勇的少年时代,正值土地革命时期。中共正阳县委在陡沟、梁庙、闾河一带领导农民打土豪,开展...[详细]

刘宝谔 [公元1884年-1952年]

  • 刘宝谔(1884~1952)字梦锡。陕西洋县人。从小随曾任苏州知府、上海候补道员的祖父生活,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的前身),后在上海从事工程建筑。清宣统元年(1909)被西(安)潼(关)铁路筹备处选中,派往美国留学,专攻土木建筑工程。办理出国手续期间,结识了被派往德国留学的李仪祉,两人遂成...[详细]

林上楠 [公元1882年-1952年]

  • 林上楠(1882~1952年),字汉琴,仙师乡赤竹坪人。生于书香之家,14岁中秀才,以后补“优廪生”,任县教学官。又东渡留学,获日本明治大学法学士,同时加入同盟会参加革命活动。学成返梓,任县劝学所教导。民国2年(1913年)~9年(1920年),先后任福建省议会议员,永定县教育局长、广西都安县知...[详细]

李梦彪 [公元1879年-1952年]

  • 李梦彪 (1879--1952)字啸风,幼名进军,外号李胡子。祖藉洵阳县赵家湾,后移居县城。世代读书,家道富裕。父李树林,清光绪十一年(1885)拔贡,光绪己丑(1889)科举人。李梦彪幼时聪颖,过目成诵,援笔成文,出口成章。一日,县署红笔师爷路遇梦彪,知其被称为“神童”,遂突出一联令对:“...[详细]

李景铭 [公元1898年-1952年]

  • 李景铭(1898~1952) 字星恒,本县双湖峪村人。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家庭文化教育的熏陶,聪颖过人,才思敏捷。在其祖父的悉心指导下,刻苦自学《内经》、《本草纲目》等古典医著,医术精进。景铭擅长脉学、精治伤寒,经多年临床,医术更为精湛。1926年在双湖峪镇开办“万和兴”药店。景铭一生救死扶...[详细]

李根荣 [公元1877年-1952年]

  • 李根荣,东肖洋潭村拜诏岭人,清光绪三年(1877)生。民国17年(1928)参加农民-,翌年加入共产党,曾任乡农民协会土地委员。根荣一家长期为红军游击队收集情报,购买各种物资,是龙岩闻名的接头户。 民国25年,由于叛徒朱森的出卖,当地的三十多名共产党员、接头户被捕,根荣与儿子秋林、秋竹(均是...[详细]

李迪瑚 [公元1874年-1952年]

  • 李迪瑚 字聘珍,号葆珊(或宝笙),晚年好佛,又号匏僧、闲云居士。浦城县人。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末拔贡,授候补通判。光绪三十年(1904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经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回国,创浦城公立小学堂并任校长。次年就任浦城县劝学所总董、浦城商务分会总理。...[详细]

李长青 [公元1910年-1952年]

  • 李长青,汉族,凯里老街北门人,1910年生于农民家庭,1929年凯里小学毕业,考入贵阳师范学校,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该校党支部负责人。 1935年,与李光庭等成立中共凯里党小组。成为主要负责人之一。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凯里组织“青年抗日救国后援会”,被推选为临时会长;19...[详细]

雷寿彭 [公元1886年-1952年]

  • 雷寿彭,字肖篯,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九月生于宁化城关。自幼聪颖好学,考中清末最后一科秀才。光绪三十二年在日本经纬中学毕业,升入日本明治大学专门部商科。毕业回国后,清政府授他为商科举人。 民国2年(1913年)当选为省参议会参议员。民国9年8月~15年9月,选任省参议会副议长。民国18年...[详细]

寇培贵 [公元1920年-1952年]

  • 寇培贵(1920~1952) 寇家塌村人,家庭贫农,从小务农,生性直爽。 1934年4月,自动参加陕北红军游击队第四支队,转战葭、吴、绥、清。 1935年编入绥吴红军战斗团,1936年战斗团编入红28军,参加东征。 1937年国共合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他随军开赴前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