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尚(1885.4~1950.2),派名钟敏,又名志成,号子尚。成年后,因身材魁梧高大,绰号“吴长子”。湖北利川谋道支罗人,武昌首义的参与者。 少时家贫,以贩米为生。从小立志要冲破家庭的束缚,到山外闯荡一番,1907年春,趁磨刀溪场上卖米之机向几个米贩子卖3石谷子作盘缠钱,从磨刀溪出发,经...[详细]
吴叔德(1922.9~1950.10),土家族,利川市团堡镇高岩村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一三四师四0一团战士。 1950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四野战军一三四师四0一团任战士。1950年10月16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钦州剿匪时,不幸壮烈牺牲,时年28岁。 ...[详细]
唐式遵(1883-1950),字子晋,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上将。四川省仁寿县人,国民党抗日名将,曾任川军刘湘部队第二十一军军长,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国。面对“国破山河在”的民族生死存亡危局,唐式遵率部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自...[详细]
冉作霖(1890~1950),名广济,字雨亭,利川团堡人,土家族。大地主,地方团阀头目。 1890年3月22日冉作霖生于一个大地主家庭。父亲冉裕元,清末武庠生,乐善好施,每逢荒月年关,为穷人施舍钱米。父辈的为人对其影响很大。 冉作霖成人后,继承父业数百亩,每年收租700余担,并经营食盐、...[详细]
潘忠(1919-1950)曾用名潘中,中共党员,1919年出生于新丰县沙田镇新岭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7年12月,潘忠参加北一支一团属下的新南游击队,开始投入人民解放事业。 解放后,潘忠加入公安队伍,1950年春被任命为新丰县第三区(辖回龙、沙田、遥田)人民政府公安助理员。此在期间,共和...[详细]
牟子猷(1908~1950),又名荣光,利川大塘人,国民党军统特务。 1926年任国民党利川县第五区助理文书,1936年任利川团款委员会文牍,后入湖北省区政人员训练班受训,结业返回利川,充任忠路区署区员。不久改任利川县助理秘书。1940年冬,湖北省保安处第四科(即军统湖北站)发展牟子猷为特务...[详细]
牟鸿彦(1906~1950),字伟轩,湖北利川汪营黄土坎人,是国民党统治时期利川所谓的“三老、四少、一红人”之一。 牟鸿彦幼年进私塾,读四书五经,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省立13中,毕业后,赴省垣入武昌艺术专科学校肄业。回家乡任小学教员,他认为教书无权无势,不足为齿,急欲跻身政治舞台,无奈当时汪...[详细]
马朴,字怀庵,回族,1880年出生于甘肃临夏,后寄居青海湟中多年,壮年加入戎行,曾先后在青马部队中任旅长、副师长等职。1927年任玉树边防司令时,对外国帝国主义者阴谋策划侵占西藏极为愤慨,常以安定边陲、防御外侵为职志。后因与马步芳意见不合,遂退职赋闲。1950年元旦青海省人民政府成立,由中央人民...[详细]
骆汉初(1910~1950),湖北利川人,是国民党统治时期利川的所谓“三老、四少、一红人”之一。 他原籍四川奉节土墙坝,1934年迁居利川,少年时代在四川奉节县中学读书,后弃学投考奉节精选队当兵。1933年,经冉作霖推荐,在利川保安队当服务员,后升为特务长。1938年在恩施乡政人员培训所受训...[详细]
龙云飞(1886-1950年),又名腾汉、红麟,男,苗族,湖南省凤凰县山江镇人。 曾是湖南省凤凰县山江苗族首领,民众称之为“青帕苗王”。在国民党部队中,历任排长、营长、团长、七县屯务军指挥、旅长、师长、少将参议等职务。 1886年生于湘西凤凰木里乡打谷岩寨。1918年任护法第1路军团长,...[详细]
刘进(1904—1950),攸县坪阳庙人。1923年考入大本营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1924年该校并入黄埔军校,编入黄埔军校第1期第六队学习。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排、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声明脱离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师长、...[详细]
刘惠卿(1890~1950),字天启,湖北利川理智坳人,国民党统治时期利川所谓的“三老、四少、一红人”中的“一红人”。 出生于大富人家,家有产业100余担。自幼读于私塾,高等小学毕业。民国六年(1917),牟鸿勋、苏成章、陈耀智等为响应孙中山领导的 运动,在利川组建“鄂西靖国军”,并请来辛亥...[详细]
李宏达(1903-1950),号作述,周江镇黄布村人。早年就读于中山大学、黄埔军校、陆军大学特别班。毕业后又赴印度美国研究班受训。1935年任上校参谋长。1938年擢第一五七师少将参谋长。1944年任该师师长。抗战胜利后,任第六十二师副师长、第一五三师师长、第六十二军中将军长。1950年从海南岛...[详细]
金裕汉(1904~1950)又名金石,字仲章,恩施市城关镇人。中共党员,曾任施鹤学生联合会常务干事,恩施县教育局长,中共施鹤地区临时特别委员会委员。 1924年左右考入湖北省立恩施第十三中学(1809年创办南郡书院,1912年改称南郡中学,1923年改称湖北省立恩施第十三中学)读书。1925...[详细]
蒋作栋(1914~1950),别号木栋,湖北利川马前斑竹园人,国民党伪政人士,是国民党统治时期利川所谓的“三老、四少、一红人”之一。 出生于一个小富农家,自幼聪明伶俐,勤奋好学,省立13中附设简易师范毕业。1935年赴汉升学未遂,即在汉口市立5小学教书,抗战爆发后返回利川,1939年考入西南...[详细]
高德峰(1924—1950),汉族,湖北省沔阳县人。家庭成分中农。初中文化,中共党员。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利川县大队连指导员。 1943年参军入伍在部队历任班长、侦察员、文书、排长、连指导员等职。屡建战功,是一个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优秀的指挥员,曾荣获“二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模范指导...[详细]
费文学(1915~1950),利川沙溪岸坎人,大地主,地方恶霸头目,“文、沙、长--”的组织策划者。 世居沙溪岸坎村,家中产业甚多,毕业于施南中学。1938年在恩施高桥坝小学教书。1939年赴恩施考入湖北省干部训练团财政班,受训6个月,结业后任鹤峰县税务局会计。1940年,回利川任忠路军粮集...[详细]
崔光明(1919~1950.1),汉族,利川市谋道镇龙水村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二军一八四师五五二团二连副班长。 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军六十二军一八四师五五二团二连历任战士、副班长,1950年1月19日随军在四川省盐源县参与剿匪时,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1岁。 ...[详细]
陈世松(1902~1950),字鹤生,湖北利川县城人。是国民党统治时期利川所谓的“三老、四少、一红人”之一。 他出生官宦世家,中等身材,能说善辩,幼年受其父亲的教育和熏陶,文学造诣颇深,长于社会交际。他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恩施省立13中学学习,与恩施的郑子阳、金仲章为同班同学,交称莫逆。19...[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