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50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50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成光耀 [公元1888年-1950年]

  • 成光耀 (1888~1950) 成光耀,原名光辉,字谷泉,宁乡县西冲山万塘村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生。宣统二年(1910)为寻找出路赴长沙投军,人四1九标,后转入五f+标。该军属清二十五混成协新军,经革命党人焦达峰、陈作新等策动,反清革命气氛浓厚。他出身贫寒,很快接受反清革命思想,...[详细]

陈伯西 [公元1917年-1950年,革命烈士]

  • 陈伯西(1917~1950),百丈乡大陈村人。1938年秋,参加广西学生军,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秋,学生军解散,转到广西省合作人员训练班第六期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12月,调榴江县合作指导室工作,以公开身份作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44年秋,日军第二次入侵广西,陈伯西回老家...[详细]

陈宝仓 [公元1900年-1950年]

  • 陈宝仓(1900~1950),字自箴,祖籍河北遵化,出生于北平(今北京)。中学毕业后弃文从武,考入河北清河军官预备学校,两年期满转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九期工兵科,1923年毕业后即在国民党军队中服役,屡以军功升至中将。 1937年初,任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教育科长,兼任武汉城防指挥所主任,负责武汉防...[详细]

曹动之 [公元1906年-1950年]

  • 曹动之(1906~1950),原名开诚,横山县塔湾乡清河沟村人。 动之幼贫,十岁进毛乌素小学念书,民国九年(1920)考入横山一高。民国十四年(1925)春,与王东皋、高岗一起带领学生-,要求接受新思想,反对--和奴化教育,激怒知县刘治堂。刘扬言武装镇压,学生赴榆林-,迫使刘去职,取消不合理...[详细]

闭世旺 [公元1926年-1950年]

  • 闭世旺(1926—1950) ,走马乡东坪村人,从小勤劳俭朴。1945年4月,在临江中学黄姚分校读书时,参加该校的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读书会,并成为该会的骨干。1947年,英家起义失败后,闭世旺积极与黄姚分校的同学掩护从英家撤退的地下党员王家纪、陈伟东等转移。 1948年8月,又积极参加地下党发...[详细]

包汝羲 [公元1880年-1950年]

  • 包汝羲(1880—1950),字仲寅,号笑庐,建德乾潭镇人。髫年中秀才。随即补为廪生。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先进日文预备学堂,后入东京早稻田大学高等师范部攻读理化博物科。光绪三十一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三十四年学成归国。先后在严州、衢州等中学担任博物教师。与余光凝、邵次珊等同盟...[详细]

朱向离 [公元1911年-1950年]

  • 朱向离,又名朱指南,化名林琳、张文成,1911年9月6日生于山西省平遥县北营村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其父朱存正是前清秀才,参加过中国同盟会。1918年,朱向离在本村读初小,1924年进本县第二高级小学学习。在此期间,受族兄弟朱宝善、亲戚冀云程(均为共产党员)及大革命时期参加中国共产党的任行健的影响,...[详细]

庄锡夫 [公元1906年-1950年]

  • 庄锡夫(1906~1950年),奎洋东楼人。自幼父母双亡,在养父游藏珍(漳州暨南中学校长)的培养下,从暨南中学升人上海暨南大学深造,后因病辍学,回漳州暨南中学任教。 民国18年(1929年),庄锡夫到缅甸华人侨居地当教师。民国22年回漳州继续在暨中任教。民国26年8月赴缅甸筹集资金,翌年初在...[详细]

庄鸿荣 [公元1926年-1950年]

  • 庄鸿荣(1926~1950年),奎洋店美人。家境贫寒,小学毕业后辍学。17岁时为了逃避国民党抓壮丁,其母变卖家产让他就读南靖师范(后改为龙溪师范)。民国34年(1945年)3月参加青年军,民国35年7月复员后,继续就读于龙溪师范。后来接受革命思想,积极参加反对美国扶助日本军国主义的-。民国37年...[详细]

周泰福 [公元1883年-1950年]

  • 周泰福(1883.11— 1950.9),字汰束,又字无羁,晚年号冰渔老人,嵊州开元镇人。曾就读于政法学堂,毕业后赴江西任法院推事,后辞职回到开元,学习中医学,并兼任开元蒙学堂教师。 辛亥革命时期,周泰福深感满清政府腐败无能,参加光复会。在家乡率先剪去辫子,并积极宣传光复会的主张,深得辛亥志...[详细]

周昌寿 [公元1888年-1950年]

  • 周昌寿(1888—1950),字颂久,贵州麻江县人。中国著名物理学家、翻译家、教育家。1906年,赴日本求学,专攻物理学,毕业后又继续在东京大学研究院深造。在1916年,周昌寿就在日本与留日学生共同发起组织了学术研究团体“丙辰学社”,后改名为“中华学术社”。周昌寿满怀科学救国抱负,于1919年回...[详细]

赵连有 [公元1924年-1950年]

  • 赵连有,1924年生于辽宁省盘山县胡家区胡家街一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成年累月,拼死拼活地耕种,全家人仍然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赵连有长到8岁时上不起学,就给财主家放牛。父亲盼望赵连有快快长大,也好有个帮手。谁料到就在赵连有22岁那年,被国民党抓壮丁,-当上了国民党军队的迫击炮手。 1946年2...[详细]

张松芬 [公元1905年-1950年]

  • 张松芬(1905~1950),别名阿松,艺名可九,坎市镇长流村人。清光绪间生于木偶世家。6岁即随父学艺,14岁正式拜大排“老隆顺”班主丘三满为师。由于倒嗓,专攻木偶提线,苦学5年,技艺远胜侪辈。还谙熟各种唱腔,锣鼓和许多传统剧目的情节与表演要领,登场演出格外得心应手。学成出师即自行组织“正明凤堂...[详细]

张仕鹏 [公元1932年-1950年]

  • 张仕鹏,1932年6月28日生于云南省罗平县板桥镇乐岩村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聪明活泼,大家都说他是个有出息的孩子。 1939年9月,年满7岁的张仕鹏入罗平板桥小学上学。板桥小学是中共罗平地下党的一个重要工作据点,先后有刘浩、刘璧华、陈世昌、黄守业、王纲正等一批干部和共产党员,在这个据点以教...[详细]

张介义 [公元1909年-1950年]

  • 张介义(1909~1950),生于平和县小溪玉溪村三板桥农家,毕业于东溪初级中学。 民国25年,介义在漳州芗潮剧社当炊事员,后经中共地下党员高岗山介绍,返平和参加“熊火”剧社,从事抗日宣传,阅读了一些进步书籍,不久,为逃避国民党当局缉捕,上山落草,活动于坂仔一带。期间,他曾埋伏于豆坪,惩治国...[详细]

张迺葳 [公元1891年-1950年]

  • 张迺葳(1891~1950)字警伯。陕西户县人。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学校及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清宣统元年(1909)随蒋介石、张群、何应钦等在日本拜谒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 辛亥年武昌起义前夕,张响应中国同盟会号召,中断学业,与蒋介石、何应钦等回国参加武装反清斗争,任武昌新军指挥部之副队官(...[详细]

詹调元 [公元1869年-1950年]

  • 詹调元(1869~1950年),白沙乡官洋村人,清同治八年(1869)生。清末秀才,宣统末年入同盟会。民国元年(1912),在漳州当选首届国会议员,翌年赴京开会。袁世凯解散国会后,他于民国4年南下参加护法反袁斗争。次年,国会恢复,再次进京赴会。民国6年,偕同一批国会议员南下广州参加国会非常会议,...[详细]

叶金泰 [公元1904年-1950年]

  • 叶金泰(1904~1950年),海澄县新垵村人。14岁被人拐骗到同安莲山,卖给大土匪叶定国为子,人称“三少爷”。民国11年(1922年)3月从父率匪军500余人洗劫南安官桥东头社并杀死8人。民国13年在国民党军张贞师当营长。民国14年辞职回乡,在莲山组织武装,盘据地方,到处抢劫、00,并独资开设...[详细]

颜惠庆 [公元1877年-1950年]

  • 颜惠庆(1877~1950年),字骏人,同安县嘉禾里人,出生于上海。父永京,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建筑学院,基督教牧师,后任上海圣约翰书院院长。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颜以优异成绩获美国维金尼亚大学文学士学位,是毕业于该校的第一位中国留学生。回国后,执教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当时的上海,外国人...[详细]

杨洪春 [公元1913年-1950年]

  • 杨洪春,苗族,1913年生于云南省屏边县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他自幼随父辈租田耕种,一年辛苦所得,除交地主租子外,所剩无几,过着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悲惨生活。国民党抓兵派款,逼得杨洪春一家背井离乡,四处飘零,1943年辗转来到师宗县高良区科白乡定居,以狩猎和种植为业谋生。 杨洪春身体剽悍,骁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