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痕 (1917~1949年) 陈绍痕,民国6年(1917年)生,洛阳镇下曾后房村人。 少年时期,因家庭贫困,跟随亲友到菲律宾谋生。 民国27年1月,为了抗日救国,绍痕毅然参加沈尔七等领导的菲律宾归国华侨服务团。回国途中,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2月,抵达龙岩白兔,由沈尔七带领...[详细]
陈然,1923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香河县。抗战爆发后,他随家人-到湖北宜昌等地。1938年夏,15岁的陈然在鄂西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剧团”。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初,在中共南方局文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在重庆参与筹办了《彷徨》杂志,引导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详细]
陈屏繁(1919~1949年) 陈屏繁,学名陈炳华,化名何树植,闽侯县螺洲镇店前村(今福州市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 民国23年(1934年),屏繁到福州西药房当学徒,第二年因药房倒闭而失业。民国29年到运输公司当职员;民国32年因公司倒闭又失业。民国34年经陈学仕、陈清官介绍参加中国共产...[详细]
陈坤(1918~1949) 又名兆齐,龙驹寨城西傅家塬人。自幼铭记“位卑未敢忘报国”之师训,红军长征经过龙驹寨,陈坤即报名参加红军。然当红军开拔时,被瘸父拽回。民国二十六年(1937)入龙驹寨第二高等小学就读。其时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民国二十八年(1939)9月,陈坤奉中共地下党的指示,...[详细]
陈国正(1921~1949年),尤溪县汤川岭头村人。 陈国正出生在汤川岭头东门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在他还未满月的时候,母亲就告别人间。他的父亲陈庆山是个忠厚老实的农民。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11岁时,陈国正入村私塾学习,聪明伶俐,成绩优良,很受陈位和、蒋书步2位老师的喜爱。 民国36年...[详细]
陈定波(1925~1949年) 陈定波,闽侯县远洋乡浦尾村(今福州郊区鼓山镇远西村)人。 民国30年(1941年),定波入“闽清国民师范”,一年后结业,到连江县丹阳小学教书。民国33年又到林森师范读本科二年级,因福州沦陷,随校北迁到沙县。定波在师范学校组织学术研究会,任主席,并创办级刊《...[详细]
左治平(1918一1949),原名左济生、曾化名王峰、杨森。扬中县人,生于农民家庭。15岁去上海学“跑街”,因难忍尔虞我诈的商人习气,愤而回家。17岁考入无锡洛社师范,毕业后回扬中。民国27年(1938)夏,听说泰兴张公任部抗日,遂往投军,任排长。翌日副官令其造一张30余人的花名册领空饷,左不...[详细]
庄乐峰(1873-1949) ,江苏丹阳人,早年天津实业界的知名人士。曾任开滦煤矿及旧英工部局董事,并主持、发起募捐、兴建了天津耀华学校。 久居天津。早年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后一度留校任教。1900年任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的翻译,因参与张翼与英商墨林公司有关开平煤矿的交易,颇受非议,曾一度避...[详细]
赵荣森(1917—1949),大港镇人。不到20岁去上海眼镜厂学徒。“八·一三”事件后,目睹日军暴行,参加了上海地下党领导的抗日活动。民国28年(1939)秋,在韩念龙的率领下,参加崇明县抗日自卫总队。次年冬,任苏中四分区游击第三旅(即崇、启、海常备旅)六团三营教导员。不久,六团开赴南通掘港地...[详细]
赵明(1912--1949),男,原名赵连升,修武县大南坡村西小庄人。家贫穷,未成年-去百间房小煤窑做苦工,后到山西驮运粮食维持生活。 1938年春,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来到他的家乡,赵明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了抗日活动。5月,他带头参加了西小庄的农会和自卫队。7月,他到修武抗日民主政府在孟泉村办...[详细]
严子夏(1903—1949) 原名年永享,别号松山,化名严旭,高永义,千阳县城西关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民国10年(1921),家遭匪劫,-弃学离乡,先后流落凤翔、留坝、宁陕、略阳、汉中等地。民国20年(1931)被陕西警备第一师师长张蒙藩任为团长,驻白水江练兵。进入军...[详细]
颜芝兰,又名会芳,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出生。原藉河南省洛宁县。幼年随其父兄逃荒到陕县张村原庙上村居住,后迁陈村落户。民国初年,陕县农村兵匪横行,加上连年旱灾,官吏及豪强大户,对农民敲骨吸髓,民不聊生。颜芝兰为生活所迫,伙同一些青年,在张村乡大南山一带拉起杆子,铤而走险。不久被军阀赵倜新...[详细]
杨岳彬 (1908-1949) 湖南华容人。 革命时期 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家乡搞农运,曾任中共华容县委常委兼县总工会主席。1927年“马日事变”后,随同蔡协民、何长工一道到武汉找党,由党组织派到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卫团担任连指导员。后随部队参加了湘赣边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后曾任红...[详细]
杨新(1915~1949年) 杨新,原名杨馨,曾用名杨敬芳,江苏海门人。民国20年(1931年),在海门县立中学初中毕业,只身来沪,在私立正风中学师范科完成学业。民国34年8月,杨新在私立申培中学任教,用其岳母给的安家费在境内虬江路复元坊租赁4间破旧房屋,整修成校舍,创设循循小学,后又为扩...[详细]
谢顺慈(1874—1949) 桂林人。曾创办桂林从德女子学校,担任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教师、桂林城第一区参议会议长、桂林慈善会会长、《桂林教育日报》董事、广西省政府咨议和参议等职。擅古文、工书法,专代广西省主席黄旭初写应酬书法文字。1914年后以卖字为生。1921年孙中山之桂林行辕门楼题额“元...[详细]
谢逢 灵宝县大王乡后地村人,1922年生,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灵宝地下党组织派其赴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青训班学习,结业后回灵宝坚持地下斗争。1947年9月灵宝第一次解放后,受命筹建灵宝、卢氏两县合办的烽火报社。同年冬,解放军战略东移时,他因故未能撤离,即遭到反动政府...[详细]
萧逸(1915~1949),原名徐德纯,乳名广金。民国4年(1915年)出生于南通县竹行镇(今属南通市)。战地记者,烈士。一二八淞沪抗战后,积极投身上海的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历尽艰险到达延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入延安鲁艺学院学习。1939年参加鲁艺实验团。 ...[详细]
吴晋(1890~1949),字少佑,一字晋生。阳湖县(今常州武进)遥观乡薛墅巷人。早年毕业于法国炮兵工程专科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曾加入法国军队任军事教练,后任中国观战军事委员会副官兼驻法国公使馆参赞。“一战”结束后,他出席巴黎和会任中国代表团秘书,不久调任国际联盟行政委员会中国代表办事处...[详细]
王子君(1906~1949),壮族,忻城县加仁乡屯桃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没有念过书。青少年时代,在家种田,间或外出打工糊口。进入中年,染上了恶习,伙同流氓、地痞,始则偷鸡摸狗,偷牛盗马,后则聚众打家劫舍,-,民众恨之入骨,国民党县政府也 不敢问罪。 1944年冬,日军入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