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锳(1913一1948)壮族。1929年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建立地下联络站。是中共那马中心县委、中共武鸣特支与右江其他地方组织的主要联络点,后任中共坡造支部书记,1939年8月任那(马)武(鸣)特支组委,1948年2月在坡造乡贤强村付坝屯活动时,被国民党保安队包围...[详细]
黄阿宝(1905—1948),又名文宝、定邦,嵊县(今嵊州)谷来镇下东山村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上山为盗,流窜于嵊北和绍兴孙端等地,成为绍嵊一带著匪。1941年4月绍兴沦陷,乘机假借三区专员兼保安司令邢震南命令,收缴绍兴县 局的 械,纠集旧部,窜至孙端一带“游劫”。不久,又与自称第三战区游击编训委...[详细]
洪兰生 (1875~1948) 洪兰生,又名本楠,宁乡县西冲山鹿角窑村人,光绪元年(1875)生。二十六年,他在武昌参与林圭、唐才常自立军起义,事败流寓汉口,与革命党人黄钺、成邦杰、黄易等人在上海组织“寰球中国学生招待所”、“广艺书局”;在武汉开设“益中书局”、“武库书局”、“大家来客栈...[详细]
何应恩(1889~1948)字泽麝,祖籍广东,后迁百色定居。何有兄弟五人,本人排行第五。早年考入肇庆讲武堂,毕业后充任陆军某部连长。北伐时任第七军参谋团团附、副团长。民国20年(1931年)回桂,先后任浔、梧、玉等区民团指挥部参谋长、副指挥官。26年兼任梧州 局长,27年秋任百色区民团指挥官(少...[详细]
韩光,山东福山人,1922年出生。1939年,在家乡参加八路军,投身抗日战场,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青年干事、连指导员、武工队长等职务。1945年抗战胜利后,随部队由山东来到东北,任辽南独立一师一团一营教导员。1948年1月,所在部队奉命参加辽鞍战役,在鞍山 北部战斗中,率队攻取沙河桥,他...[详细]
覃国光(1901~1948)覃国光,又名覃天惠,三里乡台村人。高小毕业后,于1919年在旺村、台村小学任教师。 1925年冬至1926年7月在国民党广西省立宣传养成所学习, 毕业后分配到由李宗仁当军长的第七军政工队,后参加北阀战争。民国20年(1931年)因参与策划刺杀吕焕炎有功,得到李宗仁...[详细]
广田弘毅(広田弘毅 ひろた こうき),日本第32任首相,二战甲级战犯。生于筑前福冈那珂郡锻冶町一个石匠家庭,幼时受封建思想熏陶,时刻以勤王爱国为他的唯一信念。1905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学系。1906年以第一名通过外交官、领事官考试。1907年常驻清国。1929年作为帝国代表出席第十次国际联盟...[详细]
范永福(1913~1948),横山县付家坪乡树梁村人。 永福出身贫寒,受过初等教育。民国二十四年(1935)土地革命风暴席卷家乡,他参加了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长期活动在陕北,历任乡长、安塞区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转入绥远,任集宁市委组织部长、绥蒙区土改工作团长等职。其间尽心竭力,出色完成任...[详细]
方经国(1886~1948),字理生,今临湘市桃林镇人。少年时在家放牛,后就读于乡村私塾和莼湖书院。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湖南达村政法学校毕业。同年九月受聘在桃林教书。 民国11年始,先后任山西省平鲁县知事公署科员,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中校科员及湖南省教育厅秘书科科长等职。17年,...[详细]
杜肃字干庄,生于1900年,本县太平镇北街人。于二十年代出国留学日本帝国大学经济系毕业回国后,1938年起,在广西大学任经济系教授兼主任。他性格耿直,待人诚恳,专心教学,深得门生敬爱。1944年日军进犯广西,杜肃从桂林回到梧州家中度假,不料身体生病,此时,梧州实行紧急疏散,他带病逃难。有人劝他说...[详细]
邓国衡(1922~1948),笔名戈锋,化名雷天鸣。两河乡大田村人。生就两道剑眉,不苟言笑。他在省立全州初级中学读书时,勤学好问,爱好书画,善于言辞,成绩优异。在进步导师韦建民和曾经参加过“一·二九”-的教导主任唐元豫的启示下,阅读了很多革命书籍,思想进步很快。 省中毕业后,他在石塘乡中心校...[详细]
储有富(1922-1948) 江苏海安县人,中共党员,1943年2月入伍,牺牲时任华野六纵五十团九连一排排长。 储有富在1947年沙土集战斗中,多处负伤仍坚持战斗。战后,被评为“战斗模范”。 淮海战役彭庄战斗中,储有富率突击队打进突破口后,用 -国民党军地堡,弹药打光后,遭国民党军的...[详细]
陈作民(1918~1948),化名廖仁,钟山县花山乡榜冠村人,出身于富裕家庭,他从小好学,初中毕业后,考取广西大学第一附中梧州高级中学。在学习期间,常与进步师生来往,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积极参加“读书会”、“歌咏队”以及声援“一二·九”-的--、街头宣传等进步活动。与进步学生筹办文化生活书社...[详细]
陈声簧(1904~1948)字祖尧,宁乡县陈家湾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生。14岁辍学从戎。陆军交通辎重兵学校毕业后,参加过北伐和对湘赣边区红军的-“围剿”,以及“一·二八”淞沪抗日战役,升至少校团副。1937年秋,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日战争。1939年人陆军大学深造。毕业后任57军辎重兵...[详细]
陈公侠1896年出生于南海县横江墟上良村(今丹灶镇上良村),排行第十。祖辈经商于广西梧州,家境殷富。他自幼聪慧,敦品勤学,研诗习书,广涉经史子集。1912年春考入广东陆军小学第六期学习。第六期学员人才济济,他与张发奎、薛岳、叶挺、李汉魂在三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继而又考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第二期...[详细]
陈保民(1926~1948),原名太保,出生于里松乡青凤村一个富裕家庭,1937年考入贺县中学,次年与同学一道参加贺县抗日战时工作团。1942年夏,就读于桂林中学,在中共党员陈贞娴指导下,参与了掩护被国民党缉捕的爱国青年黄世慈撤退活动。1944年夏,参加李济深、柳亚子等爱国人士于桂林发起的抗日爱...[详细]
柴兴起(1919-1948) 河北磁县人,1919年生,1941年入伍,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文书、指导员、教导员,牺牲时任中野六纵五十四团一营营长。1947年汤阴战斗中,他率领部队英勇突入敌最后固守的据点,亲手俘获国民党整编第三纵队中将司令官孙殿英。在围歼黄维兵团的杨围子战斗中,他...[详细]
曹三彪(1908~1948),横山县高镇乡阳砭年村人。 三彪出身贫苦,17岁起给地主揽工,十年间饱尝人间辛酸。 民国二十四年(1935)9月,三彪毅然参加游击队。在队里,他苦练打仗本领,积极工作,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他任游击队排长,多谋善战,指挥有方,深受上级下属信赖。民国二十七年...[详细]
蔡灏(1897—1948),字公望,古辣乡蔡村人。南洋公学铁路管理系毕业。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后任第四集团军补助教肖处处长、宣传处处长。北伐战争后,改任广西建设厅技正、平(乐)梧(州)公路局局长、梧州工务局局长、苍梧县县长,对梧州市的建议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抗日战争时期,任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