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市> 全州人物

邓国衡

[公元1922年-1948年]

邓国衡为[公元1922年-1948年]

  邓国衡(1922~1948),笔名戈锋,化名雷天鸣。两河乡大田村人。生就两道剑眉,不苟言笑。他在省立全州初级中学读书时,勤学好问,爱好书画,善于言辞,成绩优异。在进步导师韦建民和曾经参加过“一·二九”-的教导主任唐元豫的启示下,阅读了很多革命书籍,思想进步很快。
  省中毕业后,他在石塘乡中心校担任班导师,主授语文课,由于教学有方,在1943年暑期,他所教的班23名学生全部考上初中。由于他教学成绩优异,加上擅长书画,因此他被破例聘请到县城表证中心校任教。(因当时该校教师要由清一色桂师毕业生担任)国衡到表证中心校后,直接受到中共地下组织的教育培养,他更倾心学习进步书刊,坚定走革命道路。
  1944年秋,日军入侵广西,全县沦陷。他得到父亲邓凤斌的赞助,与地下党员邓崇济等组建一支近100人的抗日自卫队, 他任中队长,数次率队伏击日军。因他擅长文艺,能书善画,不久把他调至东山抗日政工队任副队长。他不辞劳苦,协助队长率领队员奔波于东山、白宝、两河、石塘一带广大农村,宣传抗日。每到一村他立即动手写大幅的抗日标语,并亲自当导演又当演员演出抗日宣传的话剧,深受群众欢迎。
  光复后,中共地下党组织安排他到县城抓 和对中上层人物的-工作。他利用亲友关系打入县三青团分团任录士职务。由于工作勤奋很快就得到县三青团干事长蒋奇芬信任。
  他参与进步的桂师毕业生创办《青年周报》、《青年之声》等进步刊物的编写,同时还担任后者主编。 1946年3月他被选为全县中等学校校友联合会常务理事长,还担任全县-保障委员会副主任。在此期间他利用这些身份,积极从事-。他经常到省中、国中去做进步学生的思想工作。利用星期天给进步学生作国际国内形势报告,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进步书刊。同年“三·二九”是全县中等学校联合校友会成立的日子。他动员了大批省中、国中学生,参加县城举行的民主和平--。夏初,全州县发生饥荒,他与共产党员谢敦俊、蒋昌斌、张先珏,进步青年王新国深入街道大胆号召市民勇敢地投入阻米斗争行列。
  当年秋,他按中共地下组织指示,积极筹备武装起义。他在父亲大力支持下,慨然卖去家中水田4亩耕牛1头,购得 3支,左轮1支。1947年7月18日(武装起义前不久) ,他遵照中共地下组织的指示把在县城秘密购得的一箱 ,叫妻子蒋华英雇乘一顶小轿,将 箱藏于座垫下,巧妙地由县城送往起义地点石塘。7月24日至25日,他负责率队进攻巨望、镇东两乡公所,均未成功。他便大胆率领起义队伍到东山、白宝一带农村,收缴富户0,迅速扩大了起义队伍。 7月29日起义队伍在两河乡厚村会师。起义队伍整编后,他担任东山中队参谋。8月3日在灌阳县达溪村东山中队扩编为大队,国衡升任大队参谋长。在支队长邓崇济领导下,协同大队长唐元铎率全大队先后攻克文市、水车乡公所,最后又攻下湖南省道县的蒋家岭乡公所。
  起义受挫后,他矢志不移地追求革命。当时他不是中共党员,却孜孜不倦寻找党组织。
  几经周折,由武汉、香港到达中共领导的粤、桂、湘边纵队,参与主办边纵机关刊物《民心报》 。同年夏,经曾金全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9月17日,邓国衡、曾金全等17人的小分队,在广东省广宁县上林乡竹亨尾山被广东省 部队包围,除一名年轻队员突围外,邓国衡等16人均壮烈牺牲。国衡年仅26岁。


  两河乡   全州县两河乡位于全州县东南部,距县城36公里,南与灌阳县接壤,东南与湖南道县毗邻,是全州“南大门”,总面积153.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98万亩,其中水田1.96万亩,早地1.02万亩,辖16个村委,163个自然村,总人口3.8万余人。 两河乡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化教育源远流长,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大田村进士邓宁民在两河乡…… 详细++
同年(公元192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