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贯太郎(すずき かんたろう,庆应3年12月24日(1868年1月18日)-昭和23年(1948年)4月17日),日本海军大将,政治家。历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海军军令部长等。战争结束的时候任第42代内阁总理大臣。从一位勋一等功三级男爵。作为和平派的军人,压制强硬派结束战争而获得好评。 庆应...[详细]
李华,原名李光宇,东海县黄川镇桃李村人,生于1923年,家有房屋30余间,田地近200亩,在当时堪称富裕家庭,其祖父李克宗是位开明人绅士,父亲李济延、二叔李鹤延,都是急公好义、博学多识的书生,特别是其姑父陈鉴波是国民党左派,他们时常给小李华讲述悲壮动人的历史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中萌发了立志兴国的...[详细]
李芳蕊(1919.11-1948.10) 壮族。果德县巴仲人。曾就读于果德国民中学,1943年考上广西省立南武师范,毕业后任果德县马头乡中心校教导主任。1946年任果德县督学,后因同情革命而被解职。1946年秋,经中共党员介绍,他到南宁在表证小学任教,正式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详细]
黎德钧 (1915-1948) ,附城乡鹿鸣村人。1936年在横县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参加广西学生军,做抗日救亡工作。1941年春,学生军结束,转到广西南武师范求学。 1943年,南宁发生“1.15”事件后,黎德钧由南武师范转回横县。在横县党组织遭受破坏的情况下,仍然坚...[详细]
李步清(1887~1948),霸县赵家务村人,16岁嫁给固安县岳家务村周万丰为妻。周家几代给地主扛活,一家人苦熬岁月。1939年后,抗日活动日益高涨,各级干部来往不断,她家成了党的坚强堡垒。1941年下半年,环境日益残酷,抗日活动由公开转入地下。为应付紧急情况,保证每个同志的安全,李步清同丈夫一...[详细]
梁莹 (1923~1948) ,朝南乡梁家村人。桂林师范学校毕业。1944年参加过抗日战争。 1946年10月在桂林市经陈扬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梁莹在桂林师范学校学习期间,善于团结兴、全、灌等县的同学。在中共桂师支部领导下,他与班里骨干喻家福、黎炳璇领导全校进步同学学习马列主义著作...[详细]
(1861~1948)梁盛根,号茂松,县城新街人(今城关镇南隆街)。一生为人善良诚朴,刻苦学习。二十余岁时,考录镇安府郡庠(即府学)生员(秀才)。博通经、易、史、文,不慕官途,不图权位,专心于教育工作,为地方培养人才。 光绪中叶,开塾教书,启迪蒙童,循循善导,诲而不倦,深得父老们敬重爱戴。...[详细]
鞠恩远,山东荣城人,1926年出生。1941年5月,参加八路军,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随部队挺进东北。1946年10月21日,新开岭战役前夕,国民党军五十二军二师进攻安(东)奉(天)线,直逼我四纵十二师三十四团扼守的摩天岭,时任排长的鞠恩远在战斗中腹部受伤,鲜血直流,仍带领全排死...[详细]
解莲奇(1908~1948),丁百户人,13岁嫁给高小营村高景春为妻。高家祖上三代给地主扛活,家境贫寒,苦熬日月。1946年本县开始土地改革,解莲奇受到党组织的教育和帮助,担任了高小营村妇救会主任,高景春担任了农会主任。同年11月,解莲奇联系了贫农高山、李生、高兰几个骨干力量,组成了高小营贫民团...[详细]
江清(1919—1948),原名江宜武,双旺乡汉和村旱塘屯人。1940年春考入博白县立初中26班学习。时值日军入侵广西,处于国难深重之境,他踊跃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和中共博白党组织的读书会,阅读了《西行漫记》、《论持久战》等革命读物。此后又投入博中的“倒刘运动”。他参加搜集博中校长刘运禧-舞弊、假公...[详细]
蒋光密(1921~1948) ,化名唐剑,石塘扒子岭村人。1938年考入省立全州初级中学后,就乐于阅读《论青年修养》等进步书籍。1941年春考上桂林师范学校就读,恰好与学生军来的进步青年吴腾芳同班,与邓崇济同校,由于志同道合,遂与之秘密参加中共桂师支部领导的马列主义学习小组,开始对革命树立了坚...[详细]
蒋昌斌(1920~1948),全州县两河乡五桂岭村公所蚂蝗塘村人。家境贫寒,少年时饱经忧患。先后在省立全州初中、桂林师范读书。学习勤奋,酷爱阅读文学著作,善写作,曾得到桂师语文教师、作家黎锦明的奖掖。评价他的作文:“当代大家,亦不过如此。”1944年春,昌斌于桂师毕业后,回到县内康强中心校任教...[详细]
胡沛金(1923—1948),桂平镇五甲街人。中共党员。性刚耿,待人友善,在中学读书时,喜欢阅读进步书报,接近有新思想的老师、同学,热心参加抗日救国活动,是浔州中学-的积极分子,曾担负浔中学生会主要工作。因积极带头参加爱国活动,反对学校-措施, 争夺学生会领导权,而被学校开除。1947年9月到广...[详细]
黄忠德(1925~1948),八步镇三加村人。1946年考入西湾高工学校,接受革命思想,参加地下革命工作。1948年经中共组织派往西江游击区打游击,后调交通站任站长,改名方为。 1948年秋在反围剿中,与部队失去联系,只身上山寻找队伍,断粮20多天,以野果维持生命。 后得群众保护送往主力...[详细]
黄泽久(1918~1948)福建人,1932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入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政委、团长职务。长征时他作为警卫员随中央-北上,艰苦奋战多次立功。 1948年4月23日,在解放多伦的攻城战斗中,黄泽久的独立七师十九团发起总攻,他亲率三营九连从城南角突击,三、九两...[详细]
黄筱西(1879—1948)字冠球,高岭乡太乙村人,自称“太乙怪叟”。都安著名国画家。 黄个子矮小、肩背稍驼,说话声音沙哑。但聪明伶俐,敏捷超人,幼时嗜画,曾拜本地族长黄初习国画。后进桂林法政学校学习,在学期间,多作画销售,换取学习生活费用。对于菊竹兰梅,飞禽走兽、山水人物,无不精工,对诗文...[详细]
黄天任(1914~1948),原名天荫,凤凰乡(今叫安乡)那滑屯人,壮族,小学文化,曾任小学教师。1936年在国民党军队当兵,回家后务农。 1947年春秘密参加革命活动,同年10月武装起义后被任命为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团独立营二连副连长。不久,黄天任的母亲在家逝世,黄天任请假从独立营驻...[详细]
黄寿云(1918—1948),壮族,太平乡庆乐村人;王仙玉(1928—1948),女,壮族,马山县人,因家境贫寒,被卖到武鸣邓广一财主家为婢,受尽-。1946年秋,黄寿云与王仙玉结为夫妻。 1948年春,中共武鸣地下组织在庆乐村活动,组织游击队,发动群众进行反对国民党征兵、征粮、征税的斗争。...[详细]
黄仁纬(1923~1948),原名亚旗,笔名西小,在中共西江纵队打游击时改名樊平,八步镇三加村人。 1944年在芳林中心校任教, 即投入抗日宣传和-。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工作。 1948年2月经党组织派往广东西江游击区,任桂东独立团一大队政治服务员。同年5月随部队到怀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