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连云港市> 东海人物

李华

[公元1923年-1948年]

李华为[公元1923年-1948年]

  李华,原名李光宇,东海县黄川镇桃李村人,生于1923年,家有房屋30余间,田地近200亩,在当时堪称富裕家庭,其祖父李克宗是位开明人绅士,父亲李济延、二叔李鹤延,都是急公好义、博学多识的书生,特别是其姑父陈鉴波是国民党左派,他们时常给小李华讲述悲壮动人的历史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中萌发了立志兴国的念头。
  1931年九“九一八”事变后,李华跟随当校长的二叔,就读于沙河小学,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且乐于助人,深受教师和同学的喜爱,在校期间,李华在二叔的指点下,和同学一起举着彩色小旗,上街-,参加贴标语、散传单、演节目等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他当年演唱的“准备好 ,瞄准那敌人,一 打一个,一步一向前。拿起你的 。快快上战场,和那小日本拼命地干一场”等歌曲,令同龄人至今难忘,1936年,李华小学毕业考入铜山县中,1938年5月徐州沦陷,学校解散,李华居家自学,目睹日寇到处烧杀掳掠的罪恶行径,李华常作诗填词,抒发内心的愤懑,1940年3月22日赣榆县爱国县长朱爱周为抗击日寇壮烈殉国,李华得知后写下“将星殒落夜有光,千门万户泣铜章,愿以先生为榜样,誓作中华好儿郎”等诗作。有些诗句博得清末举人、爱国士绅士朱寿石的夸奖,并破例收他为入室弟子。
  一个偶然机会,李华随父亲李济延去坪上,参加了中共山东分局举办的“八一”祝捷大会。会上,他聆听了罗荣桓、肖华等八路军-慷慨激扬的报告,祭拜了为民族解放事业捐躯的英灵,心潮起伏,热血沸腾,从心底呼喊出时代的最强音:“共产党是真正抗日的领导力量,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我要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3年,李华实现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夙愿,投入革命的行列。年底,他担任大演马庄党支部书记。从此,李华开始了新的征程。
  担任了党内职务的李华,革命劲头更足了。这时,正值海陵县(即路北东海县)军民反日伪扫荡,反蚕食已获大捷,革命形势逐渐好转。(东)海、赣(榆)边区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爱国心切,抗日情绪高昂,殷切盼望党去领导他们进行抗日斗争,李华积极活动,很快就介绍了一批进步青年入党。李华还经常联络一些活跃分子,来他家阅读进步书刊。他们收听广播,讨论国家大事。1944年春,李华聚集10余名青年,组成青年读书会,这个读书会的成员,时常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题,慷慨陈词,激扬文字。同年2月,读书会的部分成员,办起了《朝阳周刊》(后更名为《新民月刊》)小报,李华自任主编。小报的内容主要是宣传民族精神,鼓动民众抗日,报道共产党员的斗争事迹等。那时民众生活极苦,办报条件很差,搞不到油印机,8开纸大小的版面,完全靠手抄,然后一份份地送到敌占区青年学友或民众的手里。然而,当时敌对势力还很强大,根据地时常受到日伪军、特务、土匪的侵袭,以致小报仅出三期,-停刊。
  这期间,东海地区战事不断,民众过着动荡不安的日子,许多适龄青年,得不到上学的机会。李华积极推荐他们中间有爱国心的、愿意跟共产党闹革命的进步青年去大港头抗日小学学习,使他们走上革命的道路。李华时常接济家境贫寒的同志、鼓励他们学习文化,参加革命。1944年12月的一天,共产党员刁继贵要前往大港头政治学校参加训练,临行前,他来向李华辞行。李华将自己一件心爱的棉背心和一条夹裤送给他,又拿出一叠白纸、两个练习本交给他,并叮嘱道:“着都用得着,要学好文化,为党做更多的工作。”
  1944年秋,海陵县人们积极响应县委号召,加紧生产,加紧备战,随时准备对付敌人的报复行为。李华根据支部活动地带的实际情况,决定组织青年民兵自卫队。李华带头捐献自家的 ,并做通富人家的工作,“借”出全村仅有的7枝 ,和几枝 的土盒子 。在此基础上,他挑选村里民兵和青年学生共10余人,组成桃李村青年农民自卫队,由共产党员、村武委会主任陶永钦负责。自卫队在村周围各路口设置8个岗哨组,严密监视日伪的动静。自卫队还和周围村庄建立民兵联防,互通情报。尽管使用的武器低劣,但队员们抗日斗争的情绪都很高涨。
  1945年4月13日,李华仍和往常一样,带着许多报纸和宣传品进了新浦。晚上,他和同学冒着生命危险,去大街小巷张贴标语、宣传画,将报纸、传单撒在路口。敌人见之惊恐不已,到处嘶叫:为什么白天抓那么多共产党嫌疑分子,夜里还会冒出这么多宣传品?新浦到底有多少共产党?第二天(农历三月初三),李华来到大街想听听舆论,然后去找一个油贩子(地下党员)接头,不幸被本村一个汉奸指认,李华被捕了。从伪新浦 局的审讯室来到日本宪兵队的办公室,李华一口咬定自己是做生意的人。日本军官说:“你是新民区区长李耀中嘛!”李华见敌人根本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便胸有成竹地答道:“我父亲是李济延,是新民乡乡长,我二叔李鹤延任沙河小学校长,我就是想当共产党,人家也不要我。”敌人见张冠李戴了,便拷打李华,但仍无所获,只得用日本话骂一通,手一摆,令两个日本兵把李华押去牢房。不几天,李华便和牢房里许多被抓来的人一起在连云港码头上船,被日本兵押往日本北海道大江矿山充当劳工。李华屈居异国他乡,面对山石背朝天。这里没有新闻,没有书籍,更没有自由。甚至除了看守、监工、劳工外,见不到别的人群。他看的的是群峰山峦,胸中装的是祖国人民。他时刻挂念着革命的前途、亲人的安危。李华有文化又有心计,当上工地记工员。在这3本日记的封面、插页中多处画有五角星,在五角星的下面留有许多人奋进的爱国爱党爱人民的诗篇。他曾写道:“去国离家亦自豪,倭寇未灭恨难消,置身异域群山里,应有良朋赋大召”。可惜的是,这3本日记在“文革”中,被抄家丢失了。
  每日繁重的体力劳动,清苦的生活待遇,异国的水土不服,把李华折磨病了。在看病期间,李华发现日本下层的劳苦大众是反战的,并得知战争给日本带来经济衰竭,民不聊生,日本国内已是普天哀怨。慢慢地,李华经常装病,并联络一帮劳工消极怠工。
  1945年8月15日,看守、监工不像以前那么严厉了,劳工之间可以交谈。李华凭着知识分子的敏感,预想可能是日本在战场上失败了,便趁机与老中医早川千代松先生、护士小野寺浪子、伊藤其美子和被抓来当矿工的农民山口正雄等结为朋友。想从他们那里得点消息。有一天,李华看到看守、监工突然慌乱纷纷,便和一群中国劳工、日本矿工,趁机涌向大街。李华一看报纸才知道日本鬼子已在1945年9月2日无条件投降了。得知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李华拾起地上的石灰疙瘩,在墙上写下题为:“我们将在这里告别”的诗句:日本矿工也发狂般的奔跑呼喊。李华回到矿山仍兴奋不已地说:“难友们,让我们一起欢呼祖国的胜利吧!”
  1946年1月12日,饱受劫难的李华回到了故乡桃李村,与阔别8个多月的亲人团聚了。
  回国后不久,李华来到新民区委要求参加工作。组织上审查李华带回国的日记和买回的书刊,决定考验他。1946年春,安排李华任白塔埠小学校长职务。他尽心尽职地为党工作。同年秋,李华调到县委驻地石榴树的一所半耕半读学校,在学校里担任队长兼教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县委恢复了李华的党组织生活。
  1948年春,李华接受组织派遣,以卖猪为掩护,携带宣传品去新浦散发。一次,在敌人盘查过往行人最紧张时,李华机智地将宣传品填入裤裆里,顺利地通过了关卡,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李华还多次托新浦好友买钢板、蜡纸,带回解放区。同年4月,李华携带报纸和宣传品再次来到新浦,准备散发。李华骑着自行车刚进新浦街,就被尾随的暗探跟踪,敌人用暗哨发出了信号。李华警觉地看出一些人不三不四、鬼鬼祟祟,便想从汽车站的人流中脱险,待李华刚走到新浦贾圩门口,就被两个便衣特务抓住,敌人将李华自行车把手里的宣传品搜出来,即押送李华去新浦国民党军四十四师搜查营。李华又一次被捕了。
  站在国民党审讯官面前,李华正气浩然。审讯官凶神恶煞地吼道:“只要你说共产党不好,在报纸上发表声明,不为共产党办事,我马上释放你回家。”李华愤怒地哼了一声说:“共产党的事业是正义的,有良心的人都向着正义,不走歪门邪道。”审讯官威胁道:“李先生,国家形势你懂吗?”李华厉声说:“共产党势如破竹,节节胜利。你这话再晚说几天,你们在新浦也站不住脚了!”敌人气急败坏地将李华送去受刑。李华身陷囹圄,却坚信共产主义,对党矢志不渝,任凭敌人严刑拷打,非人折磨,他严守组织机密,宁死不屈,表现出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1948年11月,国民党 派逃离新浦前将李华秘密杀害。他牺牲时,年仅25岁。
同年(公元192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