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毓坤(1895-1946),字凌尘,辽宁海城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早年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1925年任直隶第四混成旅旅长。1926年任安国军第四方面军团第十六军军长。 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胡毓坤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参议。1929年,张学良强行接收中东铁路,奉系和苏联发生...[详细]
黄锦绣(1917~1946)男,汉族。江西省吉安县长凤村人。 1933年4月参加革命,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吉安县游击队队长。后编入红一方面军,随军北上,参加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又编入红六军团,参加过抢渡大渡河战斗。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后,编入359旅2团1连,先后任排长、连...[详细]
黄高阳(1918——1946),又名黄炳增,广东台山人。1937年秋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派返广东,任中共东莞中心县委武装干事。1939年1月任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中共总支书记;同年4月任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指挥所第四游击纵队直辖第二大队中共总支书记兼第一中...[详细]
何新春(1922—1946),湖北天门卢市镇魏场村人。1942年任地方自卫队长,1943年加入党组织,1945年8月任魏场乡长。抗战胜利后参加反内战斗争,1946年6月11日被劣绅魏传贤与伪乡长卢宪章捕杀于卢市。卢市镇 天门市辖镇。1949年为区,1956年改为生产指导组,1957年复区,1...[详细]
古道(1919——1946),又名古锦榕,东莞万江古屋村人。1937年在东莞中学读高中时,常与罗尧等同学到农村宣传抗日,组建进步学生组织,出版进步刊物《熔炉》,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参加全省高中毕业班集训期间,加入“学生集训总队抗先队”。1940年夏,帮助政府到...[详细]
高恒(1921~1946),河北卢龙人。 1938年参加高敬之领导的暴-动队伍。曾任丰滦迁联合县游击队小队长、迁卢抚昌联合县办事处一总区游击队指导员、迁卢抚昌联合县基干队队长、铁道游击队——滦山游击队队长。他率队截火车、炸铁道、打鬼子、歼伪军、抓汉奸,使滦山游击队威名大振,被称为“高恒队”、...[详细]
傅炳昭(1865~1946)黄县(今龙口)人。民族实业家。章高元驻防胶澳时期,在总兵衙门附近经营源泰商号。善于经营,德国侵占青岛后自学德语,把源泰号改为祥泰号,专为德国洋行采购棉纱土产,推销五金洋货,生意越做越大,成为青岛本地绅商巨富。曾和胡存约等绅商力阻殖民当局拆移天后宫。1907年发起创办青...[详细]
方士标(1920—1946),湖北天门蒋场镇西燕村人。1943年3月参加革命,任天门县渔南联乡区中队战士、班长,1944年调渔北区负责情报工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参加反内战斗争,1946年8月按县北和渔北区委指示回家隐蔽,被敌抓捕杀害于蒋场。蒋场镇 蒋场镇(Jiangchang Zhen)...[详细]
丁心才(1922—1946),湖北天门拖市镇五岭村人。1942年参加革命,1943年任天京潜县独立十二团通讯班班长。抗战胜利后参加反内战斗争,于1946年6月在杨家台掩护天京潜指挥部转移,在一次战斗中牺牲。拖市镇 天门市辖乡。1949年为潜江县第一区,1955年划归天门市县辖,分属张港,多宝...[详细]
邓典谟(1874-1946),字钦甫,号晓峰,晚年号庸庵老人,宜章县近城团太平里邓家湾(今属太平里乡)人。邓中夏的父亲。8岁进私塾,17岁应县试,23岁以第二名补廪生。1903年在宜章县城创办县立高等小学堂,任堂长兼教员。1904年任坪石上乡书院院长。次年进京谋职,补盐大使缺。先任长林、永...[详细]
陈方泽(1915—1946),湖北天门汪场镇汪场村人,1940年参加革命,1942年任渔南汪汉乡经济股长,1944年任天京潜县公安局经济股长。抗战胜利后参加反内战斗争,1946年10月在家隐蔽时被叛徒杀害于汪场腰路沟。汪场镇 天门市辖乡。为市西南农副产品集散地。1956年属天门县第八区,19...[详细]
庄陔兰(1870~1946) 字心如,号春苔,大店镇人,出生于地主家庭。清光绪十二年(1886)县考中童生。翌年在沂州府中秀才。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拔贡,放乐安县(今广饶)训导。光绪三十年(1904)殿试中进士,入翰林院为编修,诰封朝议大夫。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翰林院保送入日本法...[详细]
周星伯(1875.11~1946.12),字炳义。九屋乡江头洲村人。官宦世家,因家道中落,遂自学中医,以医业终生。 同村周六六之女瑞妹,六七岁时患重病已奄奄一息,请星伯开了一个药方。买药时,店主见处方中开有“大黄四钱”,不禁惊问:“大黄这么重,是否写错了?还是问清楚再拣吧!”病家回告...[详细]
赵芹芳(1862~1946),字学泮,棠下桥爱山堂人。少时与贺金声、粟道生、赵学圭等向学。及长,虑仕途黑暗,弃儒经商。贩火厂坪一带所产铁钉于岳阳、汉口销售,获利颇丰。遂于汉口设“天成庄”,专营铁钉批发。并在麻阳祖、三胜庙、火厂坪等地设栈收购,口。光绪二十六年(1900),邵阳大旱,翌年普遍出现饥...[详细]
张平洋 (1909-1946)男,河北省遵化县城关人,1909年出生,字希江, 1933年在冀热辽边区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以遵化县"道德会"会员的身份作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0年春,张平洋受八路军冀东军区派遣,借河北移民迁徙东北之机,来到黑龙江省泰来县,任泰来县"道德会...[详细]
张凌云(1895--1946),字步衢,项城新桥刘营村人。 13岁时,因家贫被送给张子荣为义子。19岁时,投冯玉实祥部当兵,因作战勇敢,由班长、排长、连长,直升任营长、团长、第8混成旅旅长。1936年,张凌云任陆军29军(宋哲元部)骑兵司令兼独立25旅旅长,驻守北京南苑、西苑。抗战...[详细]
张贻惠(1886-1946),字少涵,安徽全椒袁家湾人。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 清光绪十二年(1886)生,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张德霈为清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曾做过内阁中书;民国后曾任全椒中学校长、全椒县教育会会长、地方财政局长等职,1929年秋,病逝北京。 光绪二十四年(1898...[详细]
杨潮,又名杨廉政,号九寰,笔名羊枣、潮水、易卓,潮声、杨丹荪,1900年5月8日生于湖北省沔阳州城(今仙桃市沔城镇)一个封建大家庭。杨潮兄妹10人,他排行第四,自幼与六妹杨刚(著名女记者)在家读塾书。由于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914年随父杨会康赴京求学,考入留美预备学校——北京清华学校。 ...[详细]
许承尧(1874~1946),字际唐,号疑庵,晚号芚叟,歙县唐模人。21 岁中举后,从汪宗沂治学。光绪三十年(1904 年)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次年返歙,创办新安中学堂、紫阳师范学堂,任监督;又在唐模协助祖父创办敬宗小学、端则女学,开徽州歙县新教育之先河。并与同盟会志士陈去病及汪律本、黄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