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安徽省> 滁州市> 全椒人物

张贻惠

[公元1886年-1946年,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

张贻惠为[公元1886年-1946年,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

  张贻惠(1886-1946),字少涵,安徽全椒袁家湾人。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
  清光绪十二年(1886)生,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张德霈为清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曾做过内阁中书;民国后曾任全椒中学校长、全椒县教育会会长、地方财政局长等职,1929年秋,病逝北京。
  光绪二十四年(1898),13岁中秀才。
  光绪二十七年(1901),到南京应乡试,正逢京师大学堂(江南高等学堂)预备班招生,遂考取进入该校学习。
  光绪三十年(1904),又考取安徽留日公费生,被选送赴日本留学,在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数理。
  宣统元年(1909),师范学校毕业。再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学习。
  宣统三年(1911),国内发生辛亥革命,张贻惠休学回国参加革命。次年,复回京都帝国大学学习。
  民国三年(1914),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回国。
  1915-1922年,受聘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讲授物理学、数学、化学等课程。同时,兼任北京大学、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农科大学、医科大学等校教授。
  1922年,赴美国,在芝加哥大学研究院供职。
  1923年,赴欧洲游历。
  1924年,回国。复回北京师范大学,任数理系主任。后历任物理系主任、校长。
  1927年,在任校长期间,为营救李大钊,被九所院校推为代表,前往拜访张学良军团长,陈述九校意见,为营救李大钊作出努力。
  1928年,应南京中央大学校长张乃燕邀请,任中央大学高等教育处长。
  1929年,谢绝中央大学挽留,北上就任国立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改名)院长。后北平大学改组,北京大学同北京师范大学分立,即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任教。
  1933年,被国民政府教育部任命为北平大学工学院院长。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师范大学与北平大学、天津北洋工学院在陕西西安合并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后改称为西北联合大学,张贻惠随校迁移,任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教授。
  1939年,师范学院独立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张贻惠任教务长,并讲授数学、物理,成为该校著名教授。
  1941年,西北师范学院由城固迁至兰州,张贻惠任教授。
  1946年,从兰州乘飞机返回北平,因飞机失事,突发心脏病逝世,享年60岁。
  张贻惠毕生从事高等院校教育、物理研究。首先在国内高等院校开设原子构造论(即原子物理学)课程,率先编译出版科学丛书,将科学思想推广于社会。主要论著有《宇宙及其进化》,1932年震亚书局出版。
  其胞弟张贻侗英国伦敦大学博士,张贻志美国波士顿大学化工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
同年(公元188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