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金道(1920-1945),化名张国强,福建省莆田县忠门乡人。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4月,日军侵占闽中沿海地区,康金道奉党组织的命令回忠门乡组织抗日游击队。1942年4月,受党组织派遣,潜入闽中伪军海上“和平救国军”内部从事秘密工作,策动并控制了伪军一个中队。...[详细]
贾怀智,又名雪清,子玉,1924年6月18日出生于新城镇柴寺村一个开明绅士家庭。 1938年汾城沦陷时,其父贾鸣梧送他参加了汾城抗日游击支队。1939年夏,贾怀智到213旅敌工科工作,并在敌工科长郑怀礼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晋西事变”后,贾怀智回到地方,在柴寺村建立了汾城县委地下...[详细]
黄仁和(1913-1945),又名黄函,福建省晋江县内坑乡白垵村人。193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白垵支部组织委员,以收购碎银为掩护,联系贫苦农民,宣传革命道理。1932年冬任白垵农会主席,1934年任中共官桥区委委员,带领农会会员和农民赤卫队、红军游击队开展土地...[详细]
洪瑞星(1922-1945),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人。1938年参加革命活动,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后以泉州象峰小学教师的身份为掩护,建立党的地下交通站。1945年初调惠安东南一带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党的组织,组建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反顽游击战争。是年6月,因叛...[详细]
贺孝齐(约1887-1945年),字伯中,四川省永川县(现重庆市永川区)人。祖籍湖北孝感,祖上“湖广填四川”时入川。幼时聪敏好学,人皆赞其才识。因家境贫寒,乡绅捐资供其读书。清末选派学子出国留学,于二十世纪零年代被选中,赴日本东京师范大学学习理化。在日期间,参加章太炎的国学讲习会,成为其弟子,加...[详细]
何胥陶(1913-1945),原名何本金,福建省福清县江镜镇人。1930年毕业于福州国学专修学校。在学期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以大家公子身份和“自卫”为名,组织武装农民。1934年初任中共福清县委委员,参加组织和领导“龙高-”,组建红军游击队。同年7月,在组织动北西亭-...[详细]
管于奎(1915—1945),湖北天门多宝镇新滩村人。1941年9月参加革命,次年加入党组织,曾任襄河区游击大队长,天京潜县指挥部二连、新四军五师四十四团一营三连事务长。抗战胜利后参加反内战,1945年11月随军在刘家集与国民党军队作战牺牲。多宝镇 天门市辖镇。1948年为天京潜县第二区,1...[详细]
符宗仁(1907—1945年),临高南宝区文代村人。出生于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1924—1926年,在郎基小学读书时,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影响,怀有“救国救民”的壮志,1926年冬参加中国共产党。1927年2月,临高农 动训练所成立,他是该所第一期学员。1927年7月,南宝成立了农民自卫军,符宗...[详细]
费筱芝(1925—1945),女,四川人。 费筱芝1939年由上海转入青岛私立文德女子中学(解放后为青岛8中,今青岛女子职业中专学校)就读,与同学结成“理想地”组织,秘密出刊《萤火》文学刊物,在青岛各中学校内造成较大影响。1944年,费筱芝高中毕业后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同年退学回青岛文德女中...[详细]
樊启才(1926—1945),湖北天门汪场镇雷场村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42年参加革命,任天京潜县税务局税卡司票员,活动于渔薪河一带。地方顽匪、日伪军,常跟踪窥伺,妄图冲击税卡,抢劫税款。1945年春节前后,县税务局在渔(薪)西潘家渡设立税卡。正月初六下午,负责司票的樊启才正忙着结算帐务时,...[详细]
范连香(1925—1945),湖北天门小板镇范岭村人。1944年在本地县南抗日根据地大有乡一带参加抗日游击斗争,不久由区委交通员调任新四军五师主力部队战士。抗战胜利后投入反内战,1945年秋冬间转战大洪山,与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牺牲。小板镇 小板镇位于天门市东南方,东经113°12′ ,北纬30...[详细]
丁金生(1921-1945),福建省平潭县潭城镇海秋澳人。1942年参加革命,时为闽中抗日游击队班长,参加了闽中沿海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国民党当局就对闽中抗日武装进行大规模“清剿”。1945年9月8日,丁金生在平原乡执行任务时被国民党平潭县政府抓捕,不久在苏澳被敌杀害。...[详细]
陈锡恩,1919年出生于原花园乡陈刘村一个较为富有的塾师家庭。自幼随父读私塾,他勤奋好学,为人机灵。1937年秋考取灌云县新安完小,一直读到毕业。 国民党统治时期,政府腐败无能,陈老庄地处涟水、灌云两县的交界处。这个边缘地区官匪勾结,横行霸道,残害人民。1933年,陈锡恩14岁那年的一个深夜...[详细]
陈天赐(1923-1945),福建省晋江县安海镇复兴街人。1923年6月出生,1938年参加革命。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所在部队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任新四军二支队后勤工作人员。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中被捕,关押在江西上饶集中营。1945年在江西广丰被国民党特务杀害,英勇牺牲。经历历史事件: 皖南事...[详细]
蔡先镳(1912-1945),乳名松峰,别名蔡英,又名蔡汉清,1912年5月出生在东海西厝村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考进省立第十中学,其间,他加入了党领导的进步学生组织——莆田县 会,开始接受革命思想教育,立志为改革社会而奋斗。 1929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蔡厝、东沙等地从事革命...[详细]
朱育奎(1915—1945),乌石镇塘域村人。1933年在大桥大同学校读书,参加中国共产党。 1936年至1938年任中共陆川县委书记。1940年6月复任陆川县委书记。1943年于南宁被捕-,1944年11月恢复党籍,1945年春任桂东南武装起义抗日自卫军第一支队二大队政治指导员。他率领部队在蚊...[详细]
覃注礼(1911-1945) ,城隍镇莫村人。1928年考入鬰林县私立晴川中学。在校期间受到新文化思想的影响,中学毕业后,主张废旧学、办新学。他以覃氏祖祠为校址,利用祖祠田产收入为经费,于1931年办起新型的莫村小学,并任校长。1933年秋他考入桂林广西师专附设乡师班。 1936年9月,注礼在乡...[详细]
朱菊清(1923~1945)系大成乡北村人。乡亲叫他阿八。自小先在东馆小学就读,后高小毕业于张黄中心小学。他聪颖好学,成绩优秀,喜爱文艺。 1937年暑假期间,他与哥哥朱澜清一起在东馆小学开办民众识字班,并宣传共产党抗日救亡的主张。1938年秋考上了廉州中学,但是,为了追求光明,毅然放弃学业...[详细]
朱宝庭(1880—1945),镇海临江乡虹桥村人。幼丧父,家贫寒,13岁进上海英商太古轮船公司当仆役,4个月后被解雇回家。不久母亡,复赴沪,先后充盛京轮、保定轮等船水手,曾带头反抗船主、工头对工人的欺压。1918年,参与筹建上海均安水手公所,捐款救济失业水手,介绍就业,举办工人子弟学校。五四运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