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鼎骄(1922—1944年) ,永乐乡东阳村人。1937年在永乐乡中心校高小毕业,次年3月考人融县县立初级中学。在中共党员的教育影响下,他要求进步,追求真理,在学校秘密参加“读书会”。1941年春毕业,次年春在永乐乡中心校任教,秘密参加中共党员卢起组织的“青年读书会”,阅读进步书刊,同年夏加...[详细]
徐震华(1916—1944),又名辉江,化名陈行知,淳安厚屏乡(今属威坪镇)考川人。少时在雉山小学、淳安中学读书,1936年考入浙江民众教育实验学校。1937年10月拟赴延安,未果,人浙江抗日自卫团,从事抗日救亡宣传。1939年底,在诸暨经同学杨潮表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淳安从事党的工作。19...[详细]
徐宝谦(1892—1944),上虞龙浦乡江沿村人。1913年,加入基督教会受洗礼。1915年,任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干事。1921年以后,去美国进修神学,去欧洲各国作学术演讲,获哲学博士。回国后先后任燕京大学哲学院院长、华西大学教授。1941年,出任全国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1944年,搭乘邮车去参加...[详细]
谢用卿(1898—1944),乳名瑞喜,字庆生,永嘉蓬溪村(今属东皋乡)人。1917年毕业于枫林高等小学,后在永嘉鹤盛、乐清卓屿等地任小学教员。是一位自学成材的语言文字学者,1927年9月,用乐清方言重新编译了同乡先辈谢文波以永嘉方言创编的《因音求字》一书,并用楷书抄写,石印发行。1929年上半...[详细]
项骧(1880—1944),字传臣,号微尘,瑞安人。早岁就读瑞安方言馆,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二十九年冬,南洋公学发生-风潮,转入震旦学院。三十一年,在族叔项湘藻资助下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获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宣统元年(1909),清廷举办留学生考试,次年殿试,得第一...[详细]
吴展(1907—1944) ,字镜清,号鸿光,莲花新圩(今属莲花乡)人。幼年随父绍伯(广东兵工厂采购专员) 往广州读书,曾受革命思想熏陶。民国17年考入中央军政学校南宁第一分校第二期炮科及高级班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任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三十一军特务营营长,随-战大江南北。民国28年...[详细]
吴其昌(1904—1944),字子馨,号正厂,海宁硖石人。幼失父母,生活艰困,眇一目,刻苦好学。8岁即能日记数百字。16岁考入无锡国学专修馆,受业于唐文治。好治宋理学。以才思敏捷,与王蘧常、唐兰合称“国专三杰”。例假日常怀烧饼坐图书馆中,攻读终日。1923年毕业后至广西容县中学任教,并扶助弟妹求...[详细]
文良儒(1924.—1944.9),瑶上村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文在学生时代就追求真理,投入革命,1943年10月在桂林师范学校读书时,经吴腾芳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夏,他参加桂林师范学校抗日战地服务团, 奔赴桂北各县城乡,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同年8月,中共广西省工委为了加强对全(州)灌...[详细]
王子余(1874—1944),名世裕,晚年自号聻庐老人,绍兴人。父庸吾与周恩来祖父周殿魁同在江苏淮阴为官,结成儿女亲家。清光绪二十年(1894),子余在绍兴城内火珠巷板桥头与周殿魁女桂珍(1873—1912)结婚。 自幼受业于世交、明末朱氏后裔宗稷辰,中过秀才。光绪二十八年,出任会稽县学堂督...[详细]
王法岐(1883~卒年不详),字风岑,河南省洛阳人。清末秀才。因父在禹州做药材生意赚了些钱。为了避世乱,在洛阳城内寿春寺街购得住宅一所,遂之全家迁入。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2月,洛阳高等小学堂在周南书院(今敬事街小学处)成立后,王法岐曾在该校任教员。遂后,又在该校参加了同盟会。 宣...[详细]
王存度(1850~1944),字仲达,今汨罗市人。15岁考入湖北陆军工程队测绘科。18岁考入日本东京成城中学,2年后考入东京岩仓铁道专门学校建筑科,后在帝国铁道学院实习2年。光绪三十一年(1905)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参加黄花岗、武昌起义,民国1年任湖南船政局局长、株萍铁路局会办、粤汉铁路工程师等...[详细]
王 瀣(1871~1944) 学者、诗人、书法家。字伯谦,晚年自号冬饮,又别署檗生、无想居士,祖籍江苏溧水,后家居南京,清光绪年间曾家居清凉山下。少年时以才学见长,能勤学精研,诗文书画篆刻均卓有成效。文坛名士陈散原极为佩服,亲自延聘王瀣为家庭教师。清末任两江师范学堂教习。民国年间,先在龙蟠里江南...[详细]
涂晓墅(1874-1944),名家琛,复号小书,晚号樊湖老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仕宦家庭,世居城关十字西街。 涂晓墅自幼好学,品格端方,工诗文,精史学,熟悉掌故,兼擅各类联事。1895年中秀才,曾出任江西都昌县知县,旋受朝议大夫(从四品虚街)。因对功名淡漠,无意仕途,遂弃职归里,从事教育。...[详细]
陶履谦(1890—1944),字益生,自号醉琼轩主人,绍兴人,生于广州。幼习经史,1911年毕业于北京译学馆,任北京政府外交部交际司国书科主事,随后在财政部、内政部等处任职。先后任驻葡萄牙公使馆馆员,驻墨西哥公使馆三等秘书、外交部直隶特派员兼外交部总务处处长,西南五省外交专员,广东国民政府外交部...[详细]
褚台夫(1919—1944),字汉章,小名宏堂,海宁盐官人。父母早亡,靠姐姐抚养长大。15岁随大哥去上海谋生,后考入大新公司当学徒。业余刻苦学习文化。1937年抗战爆发后,得悉家乡大姐被日寇推入钱塘江死难,决心弃商从戎,投身抗战。先参加抗日别动队,后去浙江金华考取中央陆军军校,跋涉数千里,赶赴成...[详细]
沈信卿(1864—1944),吴兴(今湖州)人。4岁能文,6岁始常代母授同岁学生读书,时人有“六岁为师古未闻”之语。15岁补博士弟子员。自此,开始研究《说文》,通训诂之学。清光绪十七年(1891)肄业于上海龙门书院,其间曾去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改龙门书院为师范学堂,从事教育事业。二十八年,为中国...[详细]
岑日新(1892~1944),壮族。原名忠业。广西田东县林蓬街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红七军二十一师六十二团第一营政治指导员、滇黔桂边区游击队中队长、大队长、中共桂滇边特支委员等职。 1933年冬,奉中共右江下游党委派到靖西,在果乐乡大镜村秘密建立滇黔桂边...[详细]
饶菊生 (1873~1944) 饶菊生,字鸿运,清同治十二年(1873)生于长沙县东乡泉塘湾一农家。幼读私塾2年,16岁进长沙一绸庄习商,因勤俭好学、礼貌待人而深为店主器重。及长,先后赴上海、杭州、北京、武汉等地投师学艺,眼界大开,技艺大进。回长沙后,结合当地实际,推陈出新,自成一家,活...[详细]
其木德·官布扎布(1912~1944)汉名陈秉如,蒙古族,察哈尔正蓝旗人,7岁被阿吉亚佛仓地的经师收为徒弟,开始学-,因他分外聪慧,便接他到北京雍和宫精心培养。 官布扎布在师父的诱导下,学习勤奋、刻苦,常在月光下、香火旁读书、写字、绘画,15岁始,利用替外国人抄写《阿拉腾甘珠尔》等经卷之机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