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西反,清光绪九年(1883)生于南安码头刘林村。童年在家乡读过几年私塾,26岁南渡新加坡,开始当公司职员。后与友人合资创办振美橡胶公司,由于经营有方,业务蒸蒸日上。但受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1930年因橡胶业不景气而歇业。此后,西反应侨领陈嘉庚的邀请,负责处理陈嘉庚橡胶品制造公司业务收束...[详细]
郭明嵩(1888—1944),字中庵,洵阳县赵湾熊耳沟人,民国初年毕业于陕西法政学堂,曾任大荔、城固二县司法承审,后因病辞职归里。历任赵家湾铺铺长、息讼所所长、县临时参议会议员等职。朱荫梧(1884--1942),字起凤,洵阳县张坪人,系郭明嵩之妹夫,青年时在郭府从郭明良(生员)读书,郭氏家族世...[详细]
郭光武 (1900-1944),辽宁省金州县人。1908年人金州公学堂学习,1916年由该校补习科修业完毕,后得师长资助,1917年4月考入南满医学堂预科。1919年4月升入本科。1923年6月本科毕业。1924年6月为附属医院外科医员,同年8月兼满洲医科大学专门部讲师,1928年转入满洲...[详细]
高选锋,字稚英,号拔庵,安溪县新康里大坪乡(今大坪乡大坪村)人,清咸丰六年(1856)出生于台北二张犁。光绪十二年(1886)考取台北府学第二名秀才。 选锋成秀才以后,不自满足,继续进修,决心中举人,成进士,金榜题名。其学习成绩每列玉屏书院前茅。 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发生。清廷命黑旗...[详细]
高冠杰(1897—1944),字伟伯,陕西省米脂县人。早年在西安三泰公学留日预备科就读。民国13年(1924),考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采矿冶金系。17年(1928),毕业回国后,在河南焦作李河煤矿任工程科长。26年(1937),在陕西省建设厅任技正。 27年(1938),高冠杰参与同官煤矿的勘...[详细]
冯鹏翥 字运青,号天骄,光绪十七年(1891年)生于山西代州城内一个破落的士族家庭。幼年学文,后投笔从戒,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2期炮兵科。因痛恶清廷的腐败统治,秘密参加了同盟会。 幼年学文,后投笔从戒,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2期炮兵科。因痛恶清廷的腐败统治,秘密参加了同盟会。 毕业后返山西,以...[详细]
冯金荣,字秀山,又名冯复,清光绪十二年(1886)出生于顺昌县大布乡,他少年好学,尤其爱习武功,后考进福建武备学堂,学习军事很有造诣,遂被输送到保定军官学校深造。清光绪三十三年,冯金荣由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回到福州,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外侮接踵而来,冯感到民族危机深重,立志投身革命,秘密加入同盟会福...[详细]
陈焕文(1875~1944年),名则张,别名寿萱,字焕文,晚号慎斋,以字行世,清光绪元年(1875年)农历十月生于泉州东街菜巷。周岁丧父,赖母亲黄慈意劳作抚养长大。 幼入塾仅一载,即因家贫失学。10岁随长兄在打锡铺中帮工,业余仍坚持读书。13岁到首饰珠宝店从师学艺,20岁成为泉州珠宝、首饰、...[详细]
诚允(1881~1944)吉林省代理主席。原姓关,字执中,满族,辽宁辽阳人。清末时,学习过政法。民国年间,历任吉林省高等审判厅厅长、政务厅厅长、代理省长、高等法院院长、省政府委员、蒙藏委员会委员等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诚允不与日军为伍,前往哈尔滨。同年10月12日,张学良任命其为代理...[详细]
陈桂琛(1889~1944年),字丹初,号漱石,别署靖山小稳。厦门人。幼承庭训,敏笃好学。民国元年(1912年),以优等成绩毕业于官立福建师范数学科。历任福建省立思明中学、厦门师范甲种工业学校、厦门同文书院等校教员、主任、教务委员和上海泉漳中学校长等职。还曾独资创办厦门励志女校并任校长(后励志女...[详细]
程树德(1877—1944),字郁庭,福建闽县人。曾获举人功名,后留学于日本,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法律科。回国后,通过留学生授职考试,赐予法政科进士出身,授翰林院编修(1909年)。其后,他历任国史馆协修、法典编纂会纂修、福建法政学堂教务长、留美生考试襄校官、法官考试襄校官、国务院法制局参事和帮办...[详细]
曹世英(1885~1944)字俊夫。陕西白水人。幼年在本县家塾读书,17岁考中秀才。后在三原宏道高等学堂学习,毕业后被聘为同州(今大荔)丰登中学堂教员。此间,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经井勿幕、宋向辰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1年夏,受四川保路风潮鼓舞,曹被派回家乡白水组织反清起义。到...[详细]
蔡嘉种(1872~1944年) 蔡嘉种,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出生于金门县琼林乡。少时家贫,10余岁开始当学徒,工余勤于向有学问者请教,发奋自学,因而颇通文墨。17岁到新加坡,任商店杂役。经8年多积蓄,创长发号商行,专营土产。继与人合办长生号、广运商行,在印尼设有多处分行。嗣独资创办蔡嘉...[详细]
白文焕(1883~1944),字章甫,靖边县镇靖人。11岁入私塾,因家境贫寒,只得一边为私塾做饭,一边读书。他天资聪颖,勤学好问,仅4年,便能写会算。16岁时入县衙做工役,后提至“户房”,掌管钱粮达10年之久。后因不满-胡作非为,去职还家。清末,白文焕参加了哥老会,为西北“龙头大爷”。武昌起义后...[详细]
王克山(1919-1944)八路军胶东军区第5旅13团2营4连2班副班长 男,1919年出生,山东寿光人,194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参加八路军,同年10月编入八路军胶东军区5旅13团2营4连2班,后任副班长。入伍3年来,历经50多次战斗,每次战斗都猛打猛冲,曾5次负伤,全身留下...[详细]
周振庭(1904—1944) 本县盐仓人。小学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务农,1925年,为寻求出路,周振庭背井离乡投奔国民革命军,后因不满国民党军队腐败,托病退伍。1937年底,上海被日军占领,周振庭痛恨日军,又毅然参军。1938年初,他加入了“忠义救国军”陈王武的队伍,负责教育训练任务...[详细]
周文彬 (1908-1944) 原名金成镐,朝鲜平安北道新义州红南洞人。1914年,周文彬全家迁居到中国通州(今北京通县),不久加入中国国籍。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周文彬考入北京大学,并在学校内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6年夏,中共河北省委派周文彬担任唐山工委书记。1939年3...[详细]
周士桢(1882~1944年),字瞻岐,亭林镇人。曾就读于上海沪南三等公学,与蔡鹤卿、林长民等结成忘年之交,在他们的影响下,热心国事。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后历任镇江中学、皖江中学教员。宣统元年(1909年),因母病辞归,后入南京法政学堂深造。民国3年(1914年)以第三名的成绩毕业。赴北...[详细]
郑锡兰(1908一1944),又名炳荣,武进县人。8岁入私塾,21岁任小学教师。民国27年(1938),参加管文蔚领导的抗日自卫团,在抗日青年培训班学习时加入共产党。回村后建立了严桥村党支部,任支部书记。民国31年下半年,调山北县一区任区委书记,活动于密如蛛网的敌伪据点之间。王元清壮烈牺牲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