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43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43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黄尔康 [公元1880年-1943年]

  • 黄尔康黄颂慈 (1880~1943年)(1909~1976年) 黄尔康又名黄载禄。沙县城关兴义坊人。父为泥水匠,母为琅口茶行女工,因家境贫困,入果育义学就读。15岁在范瑞吉店当学徒。后相继与人合办过塘栈、正茂泰南货店、正茂牲南货店。民国16年(1927年)独资办黄正茂京果店,除在福州霞浦...[详细]

韩恒 [公元1883年-1943年]

  • 韩恒本县牛家乡厢黄旗三屯人,清朝光绪九年(1883年)生,卒于伪康德10年(1943年)。他从小给地主放牛,常钻于牛肚下哺牛奶。长大后,身高体壮,酷爱畜熟知马性,后来给地主赶车。此人生来面色赤红,外人送外号"韩大红脸"。他赶车技艺高超,远近闻名。他的轶事趣闻,久传不衰。 韩为人初次赶车时,遇...[详细]

关力耕 [公元1895年-1943年]

  • 关力耕 (1895-1943),满族。吉林省永吉县人。幼年于家乡读私塾,喜古诗词,长于书法。因家道贫寒,去呼兰投奔亲戚,参加旧东北军二十六旅三十六团当勤务兵。后人奉天东北陆军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回原部队任二营六连排长、连长,在哈尔滨王兆屯驻防。日军侵入北满前夕,他率士兵唱《满江红》,鼓舞战...[详细]

龚植 [公元1869年-1943年]

  • 龚植(1869~1943年),字樵生,号亦楼,泉州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迁居鼓浪屿。其父是清末翰林,擅长书法、绘画、音乐。他在家庭薰陶下,从小爱好书法和绘画,在长期艺术生涯中,逐渐形成自己工笔兼写意的独特风格。其绘画以菊、梅、紫藤等花卉为主,细腻、生动、传神,作品多为厦门、港澳及东南亚...[详细]

巩德胜 [公元1919年-1943年]

  • 巩德胜(1919~1943) 鼽名法胜,化名张子义、杨铭,茶房巩家湾人,民国二十六年(1937)11月,在商县中学上学期间参加“民先队”。翌年2月,由王柏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一年后,返乡从事地下工作。在中共商洛工委领导下,德胜协助其兄巩德芳,处决了当地反动队长谢...[详细]

高祖宪 [公元1870年-1943年]

  • 高祖宪(1870~1943)字又尼,亦作幼尼、又宜。陕西米脂人。早年曾师从著名学者刘古愚在味经书院读书,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参加乡试,其应试文章痛言国是,深得考官杨宜瀚赏识,但主考大吏怕触怒朝廷,未敢录取。堂荐时争论激烈,高由此而得盛名。此后,他更留心阅读有关西方经济、政治、历史诸方面书籍...[详细]

高录贤 [公元1913年-1943年]

  • 高录贤(1913~1943),代号肖孔、和平,是录孝堂弟。1931年底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农历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堂兄录孝在米脂遇难后,参加了刘志丹领导的陕甘宁游击队。1936年随刘子丹东征,后又转战神府一带,在王兆相部下任独立营政委,1937年回葭县任共青团县委书记。1942年调任...[详细]

高华岳 [公元1920年-1943年]

  • 高华岳,字骅之,南安水头埕边村人,1920年生于菲律宾。由于家庭贫困,未能进中学读书,但因勤奋好学,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与菲语。 华岳于1938年开始参加菲律宾华侨工人和青年的革命活动,在家具工会及餐馆工会任职。1942年初担任菲律宾民抗军抗日游击队华侨队领导,勇敢善战,获得全体游击队战士的称...[详细]

邓光瀛 [公元1873年-1943年]

  • 邓光瀛 (1873~1943) 邓光瀛,字覃百,号复庵,连城县庙前镇丰图村人,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清光绪十七年(1891)中辛卯科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广东候补知府。民国4年至民国19年(1915~1930),任连城县立中学校长。民国27年,连城县私立明耻中学创办时,他被聘为校长...[详细]

陈照馨 [公元1887年-1943年]

  • 陈照馨(1887~1943年),漳浦县马坪后康村人。生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因家道中落,生活困苦,度日艰辛。宣统元年(1909年),闽南大旱灾,饥民饿毙甚多,陈照馨离乡背井,独闯南洋谋生。初时,打工过活,后来就选择颇担风险的“水客”(即自己行商兼为华侨捎带财物回国分送给侨眷)为职业,在厦...[详细]

陈延谦 [公元1881年-1943年]

  • 陈延谦(1881~1943年),字逊南,又字益吾,别号止园老人。同安县感化里澳溪村人。 陈延谦10岁人私塾,15岁辍学随父往缅甸,不久又返乡求学。18岁赴新加坡谋生,在商店打杂。其办事能力渐受陈杞柏(陈嘉庚之父)的赏识,遂擢升要职。 宣统元年(1909年)陈延谦与友人合资创设裕源公司,初...[详细]

陈训正 [公元1872年-1943年,陈氏三文豪]

  • 陈训正,又字无邪、屺怀,号天婴。浙江省慈溪县(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西乡官桥人。出生于1872年, 出身富庶家庭,祖父陈克介及父亲两代经营茶叶及钱庄典当事业,家道殷实。他不仅是一位著名报人,而且治学深博,雅好古文诗歌。 由于陈训正早年受到良好教育,先生少年时即显过人聪颖。 1903...[详细]

陈维新 [公元1901年-1943年]

  • 陈维新(1901-1943),原名陈祥,巴彦县龙泉公社人。陈维新原系巴彦县七马架小学教员,1932年接替其兄陈真当甲自卫团长。陈维新受张甲洲进步思想影响,于1932年4月率全甲自卫团30多人参加巴彦抗日游击队,任分队长,遂改名陈维新,后又在该队做宣传工作。巴彦游击队解散后,陈维新到东北抗日联军第...[详细]

陈和盛 [公元1907年-1943年]

  • 陈和盛(1907~1943年) 原名龙模,小名盛三佬,化名香菇佬。祖籍江西兴国,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出生于建阳书坊。小时读过三年私塾,粗识文字。为人刚正不阿,爱打抱不平。民国17年(1928年)9月,崇安上梅农民-胜利的消息传来,萌发了反抗阶级压迫的思想。 民国20年4月,方志敏...[详细]

陈朝栋 [公元1884年-1943年]

  • 陈朝栋,又名孙梁,号基斋,安溪县感德里桃舟乡(今桃舟村)人,生于清光绪十年(1884)。8岁就塾。时永春基督教会莅乡传教,深受其影响。三十二年偕妻同赴永春,入教会学校,成绩优异,被派为永春曲斗乡宣教士。三十四年进入厦门回澜圣道大学就读,宣统元年(1909)转福建甲种商业师范学堂。民国元年(191...[详细]

常汉三 [公元1893年-1943年]

  • 常汉三(1893~1943)名士杰。陕西绥德人。1913年考入西安三秦公学,一年后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北高师期间,受陈独秀倡导的“科学”与“民主”思想的影响及李大钊有关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文章的启蒙,曾与杨明轩等创办平民学校,宣传教育救国。1919年热情支持北京爆发的五四学生反帝-。1920年,...[详细]

蔡咸甫 [公元1866年-1943年]

  • 蔡咸甫(1866年—1943年),漳州古塘村人,晚清秀才。而立之年在家乡办私塾教书,兼学医药。后来弃教从医,专心医务,并在岳口街开设采云山药铺。蔡咸甫擅长伤寒和妇科诊治,重视药物学,极力主张医药合一,以利患者复康。 蔡诊病认真耐心,综合“四诊”,辨证求因,经其诊治者,大多一二剂药即愈,群众誉...[详细]

蔡启禄 [公元1916年-1943年]

  • 蔡启禄(1916~1943) 又名梦飞,出生于本县城郊东坡贫苦农民家庭。其父蔡清政早故,蔡启禄与妹蔡启芝(王康)靠母刘氏作针线活抚养。民国十九年(1930),由家族供养上学,于二十三年(1934)考入兴安师范,学业优异。二十七年(1938)五月,在县城北街小学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小队长...[详细]

毕姆姆 [公元1895年-1943年]

  • 毕姆姆(1895~1943)女,德国人。毕业于匈牙利布达佩斯OTI医学院高等护理学校,应邵武天主教会聘请,于民国21年(1932)到邵武救世医院任护士。民国29年,提升为护士长。当时,邵武缺医少药,她便经常热情地为百姓治病,待人和气,医德高尚。民国31年,邵武鼠疫流行,毕姆姆与中国医生密切配合,...[详细]

朱高氏 [公元1894年-1943年]

  • 朱高氏(1894~1943),女,句容行香高庙村人。其儿朱云峰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工作,常在家中召-议,朱经常为他们站岗、放哨。皖南事变后,朱担任茅山专署联络员,负责给新四军送情报。 1943年春的于秋岗战斗,就是靠朱的情报使住在南山子的新四军早作准备,取得了胜利。同年3月,句容县抗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