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1912一一1943) 王哲原名王希贤,1912年生于宾县城中街路南一个开花铺的家庭里。8口之家,靠扎花卖花谋生。王哲就在这样一个比较贫寒的家庭中度过了童年。 1929年,王哲考入宾县中学八班。他先后在进步老师刘齐宾、冯健民和吕大千等老师启发教育下,觉悟提高很快,有浓厚的爱...[详细]
王文(1912~1943)原名王学善,化名老井、罗文。陕西绥德人。1927年春考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入校不久即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经李景林介绍转为中共党员。四师毕业后,他以小学教员身份,在绥德县的黄河西岸广大农村发展党、团组织,开展革命活动,很快在60多个村庄建立起革命政权...[详细]
王连成(1919~1943) 化名罗森,张生臣,商洛镇显神庙村人,高小肄业后在家务农。民国二十七年(1938)2月,经王柏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商洛镇支部书记。4月,去延安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民国二十九年(1940)3月中旬,连成奉命回乡在巩家湾组建中共商县委员会,任书记,并在这次会上...[详细]
王光,女,1920年生,山西运城人,出身于贫苦家庭,从小被卖到地主家做丫头,因不堪屈辱而逃离虎口。后被一家好心人收为养女,并有了读书的机会,先后就读于运城女师附小和运城中学,接受进步思想。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她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散发传单,书写标语,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进行抗日宣传,经常出...[详细]
王册,原名王者香,祖籍河北昌黎,1922年10月15日生于辽宁省奉天(今沈阳市)。饱读诗书的父亲王树温(号子和)根据孔子《猗兰操》中“兰当为王者香”的典故,为女儿起名王者香,期盼着心爱的独生女慧心兰质,有所作为,不为尘世污浊所染。 少年时代的王册,秀外慧中。她不负双亲所盼,读书期间就曾因成绩...[详细]
王波,原名王慕禹,1911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绣匠屯。自幼聪敏好学,因家境贫寒,由岳父家供其读书。1931年王波与苏雪金完婚。婚后他更加发奋苦读,立志当一名作家。 1931年,日本侵略者挑起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强占沈阳城,进而侵占东北三省。血气方刚的王波痛记沦陷之耻,愤然离别故土,-关内,...[详细]
王璞(1929~1943)完县(今顺平)野场村人。1940年被选为野场村第一任儿童团团长,从小养成了勤劳朴实的优秀品质。他顽强机警,带领儿童团团员站岗放哨,拥军优属,送信带路,掩护伤员,是远近闻名的抗日小模范。 1943年5月7日,日军突然包围了野场村东的石沟一带,将躲藏在各处的群众赶到一起...[详细]
涂凤初,又名启升,乳名腾子,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生于长汀涂坊。民国十五年(1926)初中毕业,涂坊开“同发昌”布店,与罗化成等人接触密切,多受革命思想启迪。民国十八年(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三月二十二日晚,与张景威带领农会会员,挖出国民党军埋藏在菜园里的0弹药,次日凌晨在张赤男率...[详细]
苏郁文(1888~1943),别名眇公,号监亭,海澄县港尾格林村人。父缵唐,清末秀才、塾师。眇公6岁识启蒙,16岁应试进秀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入福州师范学堂深造,与宋子靖等同学倡办“闽报书社”。因密印邹容的《革命军》事泄,逃往日本,在东京结识孙中山,于1906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详细]
孙太义 (1912-1943) 孙太义,曾用名孙维仁、孙娃民、吕苏民。1912年,出生于宾县三宝乡八里岗下尚家屯一个小康之家。后搬家到县城。1924年,太义入宾县模范学校学习。1930年,考入宾县中学。1931年9月18日事变后,走向革命。193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组织决...[详细]
苏眇公(1888~1943年),字郁文,笔名小阮,海澄县(今属龙海市)人。清末从事反清活动。事发,避难日本,在东京结识孙中山,参加中国同盟会。辛亥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参与策划福建起义。漳州光复时被选为临时议长。嗣参议会撤销,前往福州任《群报》主笔。时福建都督孙道仁、参事长彭寿松滥用职权,捕杀与其政...[详细]
司蒂芬斯 (1853-1943),全名为史蒂文斯·约翰·弗。美国人。1905-1907年任巴拿巴运河总工程师。1917年为美国派往俄国的技术委员会首领。1919年3月24日在海参崴讨论目际监管中东铁路和西伯利亚铁路会议上,组成了有中、英、法、美、意、日、俄等国参加的国际监管中东铁路和西伯利...[详细]
释转道(1872~1943年) 释转道,法讳海青,俗姓黄。晋江安海桐林村人。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一月。父黄依汲,母吕氏,世业农。父母皆崇信佛教,生子6人,转道居次。 转道13岁往南安仙迹岩当"饭头"。18岁恳求双亲允其出家。19岁往漳州南山寺拜喜修和尚为师,正式剃度。20岁于...[详细]
石嘉植(1918~1943),1918年3月20日生于陕西省富平县薛镇乡盘石村一户农民家庭。是兄弟姊妹中惟一的一个读书郎,父母双亲对他寄予无限厚望。在县城高小毕业后,石嘉植于1934年秋考入西安省立一中。 从县城来到省城,16岁的石嘉植心胸豁然敞亮:那一浪高过一浪的抗日救亡呼声,那如火如荼的...[详细]
释会泉(1874~1943年),俗姓张,名侃,法名明性,字会泉,号印月,又号华藏,晚年自称莲生老人。生于同安县在坊里小西门。7岁丧父,随母迁居厦门。清光绪八年(1892年)至虎溪岩寺依善温老和尚剃度为僧,赐法名。翌年,赴漳州南山寺在佛学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后,即至江南诸名刹,参谒印光道阶诸高僧,闻...[详细]
释会机(1875~1943年),俗姓吕,法名明真,字会机,出生于南安颇兜乡。因眷属相继去世而发心出家。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到南安小雪峰寺拜谒佛化老人剃度,同时礼厦门虎溪岩善温老和尚为师。他对儒、佛教理有所造诣,曾住小雪峰寺3年,向佛化老人探研佛教经论及禅门妙谛,得佛化老人高徒喜广和尚传...[详细]
沈荣卿(1871—1943),字英,乳名荣姑,永康县城人。祖籍绍兴。少年入塾学,并从师习武。及长,目睹清政府的腐败,萌发反清革命思想,在永康组织百子会。继与金华千人会首领张恭和武义周华昌一起,率众加入终南会,并由“大九”升为“新副”。不久,终南会会主何步鸿病故,副会主朱武离去,遂另开山堂名为龙华...[详细]
乾云清(1906-1943)八路军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40区队区队长 男,1906年出生,湖南人。少年时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八路军第120师转战晋西北抗日战场,任特务团连长。不久,调冀中警备旅,任营长、作战股副股长。1942年,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五一”大扫荡...[详细]
牛秉坤(1866~1943)吉林实业家。字子厚,吉林省吉林市人。光绪三年(1877)于吉林西方寺皈依佛门,俗称“跳墙和尚”。五年还俗。七年,继父业经商,总号源庆升设在吉林市北大街北头路东(今吉林市印刷厂址),店铺遍及吉林市内及周边地区,并在长春、四平、沈阳、大连、哈尔滨、北京、太原、济南等地没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