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锦佳(1863—1942) 沙溪永厚环村人,侨居美国三藩市。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为发展祖国工业,其发动乡亲侨胞集股,创办香山机器制砖厂,得侨胞和家人支持。同年,带着乡亲侨胞筹集的股金和父辈给其的积蓄,以及学到的制砖技术,怀抱兴办实业的宏愿,返回家乡香山县,于石岐(今石岐青溪路)择地...[详细]
朱世勤(1904.6.3~1942.5.4),字俭堂。山东单县朱菜园村人,幼年家贫,入伙绿林武装,并被推为头领,后被招安。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部抗日,参加庆云、东光、商河、滨县战役,多处负伤。 1937年12月10日在滨县与日本侵略军的交战中,毙伤日军百余人。 1938年10月升任国民党...[详细]
朱少屏(1881~1942年)原名葆康,字少屏,别号天一、屏子。上海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助高旭建立同盟会江苏分会,任坐办,主持机关部工作。同年秋,与高旭于吴淞口外之法国兵轮晤孙中山。清宣统三年(1911年),协助陈其美筹备上海起义,参加攻打江南制造局之役。光复后,任沪军都督府总务科...[详细]
朱坚(1918-1942),女,原名朱淑云,乳名四姑娘,北营村人。民国14-20年(1925-1931),就读于本村女子学校时,受中-员王子茹老师影响,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民国26年(1937),日军入侵山西,朱坚随其三哥朱指南到五台山参加抗日工作。后任襄垣县妇救会主席及三分区妇女武装部长。后又...[详细]
赵尚志,1908年10月生,辽宁省朝阳县人,1919年随全家-哈尔滨,早年投身学生-。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同年冬受党组织派遣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军人联合会。1926年5月,因对蒋介石策动的-的“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详细]
“一颗早殒的明星”。这是“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哀痛地对抗日烈士张智锦的评价。 张智锦是和县香泉人, 1918 年生, 1929 年人私塾读书, 1939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苏皖两省交界的江和全地区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1940 年任中共香泉区委书记, 1942 年任中共江和全工委组织部长...[详细]
张增玺(1920-1942),阎长头村人。民国26年(1937)加入中国共产党。起初以"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会员为公开身份,往返于敌占区和根据地之间,为八路军和游击队筹办粮食、衣服、物品等军需物资。民国30年(1941)以平介县南良庄小学教师为公开身份,搞地下工作,发展青年党员。因叛徒许景玄告...[详细]
张秋潭(1865—1942),字开先,男,苗族,麻阳县岩门人。 张秋潭,自幼爱玩泥巴。8岁入私塾,其书篮、课桌里皆藏泥。上课时,他目视塾师,手于桌屉内给塾师捏泥作像,常被塾师敲手罚站。张秋潭怨师不识己志,乃罢读归里,随父耕耘,闲下无事,捏泥作像,精益求精。捏泥日久,深知以岩缝之泥塑像最佳。所...[详细]
张庆澍(1895—1942),字雨村,国民党爱国将领。东阿人。先后就读于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和河北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去东北军张学良部任职,历任副团长、团长、副官处处长、陆海军总司令部潼关行营中校参谋、国民党军少将高级参谋等职。“西安事变”后,随部队转移到苏鲁皖地区驻防。 1938年4月,参加...[详细]
张锦芳(1872~1942),张镇芳的弟弟,张伯驹的生父,字絅庵,今项城市老城乡阎楼村人,晚清禀生、中华民国众议院议员、政事堂存记、道尹。 人物生平 张锦芳(1872-1942),字絅庵,晚清廪生,民国二年任众议院议员、政事堂存记,道尹等职。著《修竹斋引玉咏》诗集传世...[详细]
张邦礼(1909一1942) 安徽省繁昌县新淮乡陶村人,少年时读过几年私塾。15岁因家贫-辍学务农。“七七事变”后,举国上下全面抗战的形势极大地鼓舞了他的爱国斗志,1938年春,他参加了革命工作,投身于抗日的洪流中。1939年6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任中共繁四区区委组织科长、小淮...[详细]
曾纪芬(1852-1942) 女,号崇德老人,祖籍湖南衡阳,出生于湘乡县荷塘(今双峰县荷叶镇)。曾国藩季女。后嫁入衡山名门聂家,其夫聂缉椝(1855~1911)以帮办滇捐局起家,至上海制造局总办,官迁至浙江巡抚。她一生由侯门千金小姐,而巡抚夫人,而工商巨擘太夫人,起居八座,子孙绵继,寿登耄...[详细]
王庚(1895-1942),字受庆,江苏无锡人,民国时期高级军官,中国陆军中将。 1911年清华毕业后保送美国,先后曾在密西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就读,1915年获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学士后转入西点军校,在西点一贯成绩优异,1918年西点毕业时为全级137名学生中第12名。王庚回国后...[详细]
王凤山(1906—1942),字鸣岐,山西省五台县东寨人, 1942年6月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4军暂编45师师长,追授陆军中将。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1905年出生于山西五台,和阎锡山是同乡,自幼性情憨厚,村人喜其聪敏,集资供给入小学学习。后考入太原国民师范学校,常以...[详细]
苏拓夫(1905--1942) 原名苏贯中,出生在安徽省桐城县石溪街,父母早亡,幼时在亲朋资助下读过几年私塾。因目睹旧社会的黑暗,愤愤不平。他发奋读书,又受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思想进步很快。1926年秋,他去武汉中央农-动讲习所学习。1927年回桐城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桐城地...[详细]
孙立民(1914~1942),又名长山、长信,今孙疃乡唐寺村人。父亲早逝,靠祖父抚养长大。11岁考入县立高级小学读书,擅长绘画。1928年毕业后,回乡为年老的祖父分担家庭生活的重担。1933年考入冠县师范讲习所,次年到外地就读乡农学校,1937年冬学校停办回家务农。1939年,冲破家庭阻拦,参加...[详细]
疏冠中(1905——1942),一作贯忠,谱名仁安;参加革命后化名苏拓夫、苏野村、王冠卿等;因身高有一米七八,人称疏大个子。今项铺镇石溪村人。出身贫苦,父亲疏国义在石溪街租居,以做豆腐为业。冠中少时,读过数年私塾。青年时,常到附近的浮山学校图书馆看书。在进步书刊的影响下,于民国15年(1926年...[详细]
史推恩(1869——1942),字恕卿,号大化,今会宫镇史家湾庄人。推恩幼时家境贫寒,从父就读,18岁中秀才。他博览群书,精心研究经史和诸子百家学说,其文章被当时著名学者吴汝纶、马通伯所推许。清末,他曾得岳父家资助,捐得武昌县丞一职。但他恶恨旧制,一心追求新政,不及两月,即辞职。光绪二十八年(1...[详细]
齐南峰(1915~1942),原名齐秀增,字岚峰,今史庄乡齐庄人。曾就读于私塾和堂邑县第一高小。1934年武训中学毕业后,县招考小学教员时被录用,先后在千户营、堠固等小学教书。1938年夏,入聊城政治干校学习,其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在山东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民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