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4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4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郑豪 [公元1872年-1942年]

  • 郑豪(1872—1942) 三乡乌石村人。8岁往美国夏威夷檀香山亲戚家的杂货店工作,晚上到夜校攻读英文。后移民加州,以采摘苹果等杂工为生,半工半读完成旧金山外科医学院课程,清光绪三十年(1904)毕业,并考取医生执业证,是首位获得加州行医执照的华裔,又是当时第一位在美国旧金山获得博士学位的华...[详细]

余森郎 [公元1888年-1942年]

  • 余森郎(1888—1942) 沙溪下泽村人。出身小商人家庭,16岁辍学,在祖父遗下的酒米肉店做杂工。 清光绪三十年(1904),孙中山酝酿革命时期,追阅每期的《热血》、《黄魂》等革命刊物,并以“森郎”、“森”或“三郎”署名撰文投稿。1907年赴美国费城谋生。1909年,孙中山先生抵美,号...[详细]

许高倬 [公元1901年-1942年]

  • 许高倬(1901~1942年),生于阳江直隶厅阳江城(今江城区太傅街道)攀桂巷。家中兄弟二人,高倬居幼。青年时代在阳江县立中学毕业后赴上海求学,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并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民国16年(1927年),国民党在上海发动“四一二”事变,许高倬离开上海。其后,广东发生了“四一...[详细]

小明星 [公元1911年-1942年]

  • 小明星(1911年~1942年),女,著名曲艺演唱家,粤曲“星腔”创始人。原名邓小莲,后易名曼薇,西南伏户墩头村人。有兄妹十人。曼薇排行第八,乳名八妹,因眼睛较大,又叫大眼女。因家贫,4岁时由广州河南一名叫六婶的妇女收为养女。曼薇幼喜粤曲,有过街卖榄者,专以唱曲招徕,每经其居,她必出来听之,跟随...[详细]

肖锦洲 [公元1870年-1942年]

  • 肖锦洲(1870~1942 年),字文鸾,号蓬云,桃源洞(今温泉鸡龙岗)蛟龙围人;17岁中秀才,后游学于广州;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中副贡,授奉政大夫,官至直隶州州判;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辞官归故里,与举人欧阳愈合办学堂“欧肖馆”;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参与创办县立第一高...[详细]

王君实 [公元1910年-1942年]

  • 王君实(1910一1942年) 外砂镇东溪村人。民国26年(1937年)赴新加坡,从事文学活动,写了大量宣传抗日文章。王才思敏捷,文笔优美,遗下的作品不下100万字,除了散文,还有诗歌,小说及评论文章。民国31年(1942年)日军占领新加坡,派兵包围其所住书店,限3天内交出王君实。为了不连累书店...[详细]

王庚子 [公元1866年-1942年]

  • 王庚子(1866~1942) 本县郭滩乡人。父名“大旗杆”,叔名“二旗杆”,都是桄桄剧的名演员。庚子从小随父、叔学艺,11岁就登台唱戏。父、叔去世后,求拜名丑宋合子为师,并向各类名角学习,技艺全面,出众。庚子戏路甚广,如饰演《佛手桔》中的邱小艺,身手轻提,令人捧腹;饰演《抱琵琶》里的老生王延龄,...[详细]

任作民 [公元1899年-1942年]

  • 任作民 (1899—1942) 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湖南特委书记。 湖南省湘阴县(今汨罗市)人,1899年10月31日生于湘阴县塾塘乡。他的父亲任绍霖系同盟会员,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参加过辛亥革命,后任湖南省政法学社教授及律师等职。自1915年起,他先后就读于长沙私立开物乙种农业学校、...[详细]

邝任生 [公元1911年-1942年]

  • 邝任生(1911-1942),字修一,名觉民,曾用名陈福。小濠涌乡田岩村人,出生贫苦侨工家庭,少时先后在本乡育英小学和乾务文明小学读书。 民国17年(1928)赴广州知行中学就读。次年,考入培正中学读初三。为了寻求真理,常常到“北新书店”阅读,受到革命文学和新兴社会科学的熏陶,并结识了共产党...[详细]

邱金成 [公元1871年-1942年]

  • 邱金成(1871-1942),学名耀銮,字鸣廷,号年福,全安镇廓公岭村人,清优附贡生。1932年出任南雄县首届参议会参议员,“名重胶庠,望孚乡党”。民国17年(1928年)1月,继承其父邱英明(光绪贡生)遗训,以教育为职志,自筹资金,并得丘氏公尝捐助,在廓公岭创办私立英明工读学校。民国19年,改...[详细]

彭炳纲 [公元1855年-1942年]

  • 彭炳纲(1855—1942) 字耀琨,另一字纬三,号绮云,沙溪圣狮村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科第五十七名举人。中山知名教育家和书法家。授文林郎拣选知县,一生未仕,毕生在今珠海和石岐设馆授徒,先后培养出卓观国、唐有恒、汤龙骧等举人和知名人士多人。其书法专著有《圣教序》、《砖塔铭》和《米...[详细]

欧博明 [公元1872年-1942年]

  • 欧博明(1872年~1942年),河口木棉村人。少习儒学,既长,研究中医,曾修业于广州博济医学堂,毕业于广州公医学校,兼通中西医学。清宣统二年(1910年)任广东司法研究所教官,著《法医学》6卷。宣统三年(1911年)任山东防疫正医官,著《獭疫赘言》1卷。民国6年(1917年)任广东医学实习馆教...[详细]

罗斧月 [公元1857年-1942年]

  • 罗斧月 (1857—1942年),字献修,兴宁龙田蓼塘人。17岁考取秀才,后被选入广州广雅书院学习,专攻“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得到两广总督张之洞的赏识,被视为入室弟子。早年在龙田等地设馆授徒,王蔚奇、何晓柳、罗幼山、陈少岳、罗则桓、陈鸿初等是其得意门生。其后,历任廉州味经书院...[详细]

罗蔼其 [公元1868年-1942年]

  • 罗蔼其,字翙云 (1868—1942年),兴宁径南星耀村人,客家方言大师。早年入县学,清光绪癸卯科(1903年)举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县设立学务公所,罗首任总董。翌年,因学制初更,师资缺乏,与王蔚奇、萧惠长等创办兴宁简易师范科(后改办为县立中学)。后入京,授内阁中书。径南镇 径南镇...[详细]

刘玉麟 [公元1863年-1942年]

  • 刘玉麟(1863—1942) 沙溪谿角村人,父亲刘福谦曾任嘉里约正领事及驻秘鲁代办出使大臣。清光绪元年(1875)为第四批清廷公派赴美留学幼童之一。1881年赴美6年后刚完成中学学业正准备升入大学时,清廷突然决定撤回全部留美幼童,只得遵旨回国。 回国后,入读天津电报学堂和医学堂,得李鸿章...[详细]

刘邦彦 [公元1915年-1942年]

  • 刘邦彦(1915~1942 年),原籍从化太平镇油麻埔村人,出生于马来西亚。15 岁回国就读于中山大学附中(今广东省实验学校)。他在学生时代就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从事革命活动,193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中大附中的党支部书记和党领导的进步学术团体—广州世界语学会的副主席,是从化最早的共...[详细]

刘百泉 [公元1878年-1942年]

  • 刘百泉(1878~1942) 原名丕汉,板桥湾人,生于清光绪四年。少年时,就读于陕南公学。光绪三十一年,在陕西省优级师范求学时,因撕毁学校限制学生革命活动的布告,被当局以闹-的罪名,通令缉拿,百泉闻风潜逃,只身南下,考入上海公学,后转入理化专修学校,毕业后历任汉口大江日报、芜湖中江日...[详细]

李森 [公元1914年-1942年]

  • 李森 (1914-1942) 田径短跑名将,中国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女运动员。 湖南省衡阳县(今衡南县)人,女。1914年出生于衡阳县车江德新堂一个官僚家庭。3岁时其父病逝,随母迁居衡阳,受到良好教育。自幼爱好体育运动,每日凌晨,跑步到湘江河畔,登回雁峰,无论严冬酷暑,很少间断。12...[详细]

李日煌 [公元1911年-1942年]

  • 李日煌(1911~1942年),本县灰寨镇新宫林村人。1934年,李日煌以优异成绩结业于灰寨树文小学。1936年,他在灰寨中和小学任教,忠于职守,爱护学生,常为贫苦学生交学费,购买学习用具,深受学生家长爱戴。他还与进步青年一起在灰寨办起“我们书室”,宣传新文化、新思想。1937年春,他加入了中国...[详细]

林陶 [公元1870年-1942年]

  • 林陶(1870~1942),男,南澳龙地人,出身渔民家庭。他少时进私塾念过几年书,喜爱音乐,常于空闲时参与音乐活动,在艺界知名人士的指导下,刻苦学习,善吹唢呐,专长二弦,指法灵活,音色动听,有“陶仙弦”美称。 林陶出于喜爱潮乐,二十几岁时进入戏班,从艺几十年,集演员、导演和编剧于一身。他先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