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仲选 (1906—1942)又名贤敬。莒县城阳镇大果街人。革命烈士。1937年8月,参加“十字路抗日游击大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排长、连长等职务。1940年调任山东纵队二旅六团二营副营长。自此率部转战于赣榆、日照、莒县等地,当地百姓称所率连为“神兵连”。1942年1月在与日伪军作战中...[详细]
卢秉枢(1902—1942),男,字玉衡,革命烈士。“菊花台九烈士”之一,前国民政府驻菲律宾马尼拉总领事馆主事。1942年1月2日马尼拉沦陷后,卢秉枢被日军所拘,威武不屈,同年4月17日,卢秉枢被日军杀害。 人物生平 1902年5月9日,卢秉枢在这个院落出生,他的父亲希望他“匡扶乱世,解...[详细]
李子华(1909—1942)原名李春荣。临清县(今临清市)人。1934年赴北平私立山东高中读书, 次年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7年6月毕业回乡。193 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临清县三区战委会副主任兼武装部部长。1939年春任中共鲁西区第一(鲁西北) 地委委员、秘书长。同年9月任鲁西北行...[详细]
李竹如(1905—1942)原名李贻萼,字世华,又名一凡。利津县城区庄科村人。利津县早期共产党员,革命烈士。1922年,在利津县城高级小学毕业后,考入山东惠民第四中学。1925年,考入南京大学附中,后转济南正谊中学。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正谊中学创办了宣传进步思想的《竞进》周报。1928...[详细]
李贞乾(1903~1942),名秉刚,字贞乾。丰县师寨乡李新庄村人。他于民国17年(1928年)加入中国国民党,6月,任国民党丰县县党部指导委员。9月,任丰县师范校长。民国18年2月,任国民党丰县县党部执行委员。民国22年6月,赴镇江参加国民党江苏省选举会议。民国23年2月,任县农会副干事长。4...[详细]
李毅士(1886~1942),名祖鸿,以字行。武进县城(今常州市区)人。画家。自幼受父影响喜绘画。14岁在浙江求是书院肄业,17岁与丁文江(著名地质学家)赴日本学习法政,后觉得法政非自己所好,遂赴英国半工半读。当轮船至新加坡,钱已用完,幸蒙孙中山资助才到英国。不久,考取格拉斯哥大学美术学院习西洋...[详细]
李铁梅 (1892—1942)原名李瑶林,字凤巢。寿光市人。192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2月任中共寿光支部委员。同年9月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8月任中共寿光地执委委员。 1927年7月任中共寿光县委委员。1938年参加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第八支队,历任八支队卫生处军医、山东纵队一...[详细]
李涛 (1918—1942)原名李正举。滕县沙沟乡李楼村(今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李家楼村)人。高小毕业后考进省立兖州乡村师范学校。1938年4月,赴鲁南山区抗日干部轮训班学习。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春,受命建立峄县西区(滕峄边境)区委,并担任区委书记。1939年9月调峄县县委工作。1...[详细]
李寿岭(1918—1942)邹平县旧口村人。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任八路军驻邹长办事处主要负责人。 1939年5月,任邹长中心县委书记,后任清西办事处主任、 寿光县委书记、清东地委组织部长等。1942年1月24日在寿光县朱鹿战斗中牺牲。 ...[详细]
李明德 (1919—1942)曹县古营集乡李庄村人。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春, 冀鲁豫支队在曹县扩军,在他动员下,有200余名农民子弟参加抗日队伍。 1940年,任曹县五区区委书记。1942年2月,到冀鲁豫区党校学习。同年夏结业,任高陵县三区(今属河南省内黄县)区委书记。是年农...[详细]
李恩庆(1919—1942)高唐县三十里铺乡董集村人。1937年考入聊城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39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中共高唐县第五区区委书记。1941年2月任中共唐南县委组织部部长。1942年2月任中共唐南县委书记,随后赴地委党校学习。同年4月29日,在反击日军对冀南“铁壁合围”战斗中...[详细]
李成仕(1915—1942)莱阳市沐浴店镇中泊子村人。1932年李成仕考入莱阳中学,读书期间加入共青团(不久转为共产党员)。1938年2月,李成仕作为县委委员、宣传部长,以“民先”县队部的名义创办了“民先”机关刊物——《民先周刊》,为唤起民众,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1938年12月,他...[详细]
李朝杰(1913—1942)又名李苏。临清市刘垓子镇小薛楼村人。193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临清联立乡师支部组织委员。193 2年6月任支部书记。1934年秋, 学校以“共产党嫌疑分子”为由将李朝杰等人开除。1938年2月,与赵振清等共同倡导创建清平县青年抗日救国团,任总务股长。同年1...[详细]
金维映(1904~约1942),女,原名金爱卿,化名阿金。浙江省岱山高亭镇人。民国15年(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舟山地区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中共定海独立支部委员,领导和建立了定海县总工会和岱山盐民协会。 民国16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她到上海,在岳州路小学以教书作掩...[详细]
江谦(1875~1942),字易园,号阳复。原籍安徽婺源。17岁中秀才。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在通州(今南通市区)受业于张謇门下。嗣后,考入南洋公学师范班。光绪二十八年,协助张謇创办通州师范学校,为全国第一所师范学校的首任校长。他以所辑“两汉学风”治校,并以能耕能读为校训,开办农场为实习场...[详细]
蒋光祖(1872~1942) 又名光宇,字盘发,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武进茶山乡人。幼孤贫,早年在湟里布店学徒,后在马杭桥开设纱布店,有时还肩挑货担走村串乡做买卖。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与人合资办织布厂,艰苦创业,获利甚丰。民国4年(1915年)东渡日本,参观访问了许多著名染...[详细]
胡仁源(1883—1942), 浙江吴兴人。1899—1901年在南洋公学师范班学习。1902年科举及第,进京师大学堂学习,后留学日、德等国,回国后任北京大学预科及工科学长,1914—191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21—1925年任交通大学机械科教授、铁路管理科科长。 1913年11月,胡仁...[详细]
黄大猷,海南琼山县(今海口市)三门坡镇桃村人,1904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出世不久母亲病故,家贫如洗,没上过学。少年便学会犁田,帮父亲宰猪兼做猪苗生意。早年参加陈继虞领导的民军,转战南北。1925年民军解散后,在家乡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成立农民自卫军。1927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中共领...[详细]
侯延爽(1871—1942)字雪舫。东平县大羊乡大羊村人。旧官吏,开明绅士。幼年读私塾,后随东平教谕傅旭安 (著名学者傅斯年之父) 求学。1902年中举人。1903年中进士。后任清廷刑部主事,曾作为第一批留学生赴日本学习政法三年。民国初,历任临时参议院议员、第一届众议院议员、哈尔滨中国银行行长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