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4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4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周喆 [公元1921年-1942年]

  • 周喆(1921~1942),女。湖南醴陵人。烈士。学生出身,中共党员。参加革命后随新四军到皖南,在南陵县的三星、童村街一带搞-工作,后任南陵县委妇女部长,民国29年(1940年)曾在长滆地区工作。民国30年调至江宁,任江句县委组织部长。此时,日伪军正在江宁到处设立据点,频繁进行扫荡,她为了开展工...[详细]

赵庭秀 [公元1905年-1942年]

  • 赵庭秀(1905—1942)济南市人。历任乡长、乡党支部书记、陔山区区长等职务。1939年,他开始参加抗日救国活动,在本村建立了抗日自卫团,自任团长。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垛庄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他担任乡长,后任乡党支部书记。1942年春,日军在垛庄安设了据点。他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带领区中队队员深...[详细]

赵大川 [公元1909年-1942年]

  • 赵大川(1909—1942)原名赵以敬。莱阳县(今莱阳市)赵家埠子村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本村发展10余名党员,并成立赵家埠子村党支部。支部下设3个情报联络站,自任中心站站长。1939年12月任一区区委书记兼区长、区中队长。后任县政府第三科科长。 1941年6月调中共南海地委任-部部...[详细]

赵椿年 [公元1870年-1942年]

  • 赵椿年(1870~1942),字剑秋,又字春木,晚署坡鄰。武进县城(今常州市区)人。光绪十四年(1888年)举人。次年,会试未中,被礼部留下,历任内阁中书、侍读、国史馆校对、玉牒馆分校等职,并兼中书科,诰敕房事宜。光绪二十年奏办五城团防。光绪二十四年中进士,任江西巡抚署文案。义和团运动后,江西推...[详细]

张子云 [公元1915年-1942年]

  • 张子云 (1915—1942)原名范治彬,又名张子刚。泰安县颜张村(今属泰安市泰山区邱家店镇)人。1936年,省立泰安第三中学毕业,在小学任教。193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年秋,任泰安县五区区委宣传干事。1939年后,历任中共泰安县委秘书、组织部部长。1940年冬,不顾个人安危,深入敌占区张...[详细]

张寰旭 [公元1912年-1942年]

  • 张寰旭(1912—1942)又名张焕旭,字寅东。莱阳县(今莱阳市)高格庄镇大泊子村人。 1931年莱阳中学师范班毕业。 1932年初任莱阳灵湖高级小学历史教员。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调胶东特委学习。1938年6月任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第一大队政治教导员,后任五支队六十二团一营政...[详细]

张相禄 [公元1888年-1942年]

  • 张相禄 (1888—1942)莒县夏庄镇张家抱虎村人。革命烈士。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村农救会长、党支部书记。抗战期间他率先将两个儿子送到部队抗击日本侵略军。1941年秋,日军在莒县夏庄、李家官庄等地设立据点。张相禄带领群众积极开展反“扫荡”斗争,将粮食和战备物资转移到安全地方。...[详细]

张黎 [公元1916年-1942年]

  • 张黎(1916—1942)原名张文曦。烟台市人。出生于商人之家。1938年后毅然弃商从军,奔赴蓬莱革命根据地参加革命。193 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8月北海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后,在抗日民主政府部门工作。1941年夏在滦家口战役中,他腰部受重伤,仍坚持工作。1942年秋,为进行日伪军的策...[详细]

张敬涛 [公元1903年-1942年]

  • 张敬涛(1903—1942)东平县下套村(今属东平县接山镇)人。中学毕业后考入曲阜师范学校。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到东平及汶上师范任教。1939年春,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创建泰西抗日根据地,曾在东平一带活动。代师长陈光任命张敬涛为冀鲁豫八团参谋,并赠送他一支 和一匹马。之后,他随部队转战郓城、曹...[详细]

张春岭 [公元1915年-1942年]

  • 张春岭(1915—1942)又名刘涛。高唐县梁村镇皮户李庄人。“七七”事变后,在城北组建抗日队伍。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初,任鲁西北军分区敌工队队长。同年春,任高唐县抗日政府第六区区长。1941年打入敌伪内部,任日伪六区保安自卫团团长。1942年春,筹建“造枪局”,秘密支援运西抗日...[详细]

张策平 [公元1896年-1942年]

  • 张策平(1896—1942)宁津县小店乡南北庄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宁津县革命武装创始人之一。先后5次组建武装近3000人,转战冀鲁边区。1939年南下鲁西,先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特务团副团长、郯城县县长、鲁南专署第三行署主任。1942年病逝。...[详细]

张凤林 [公元1896年-1942年]

  • 张凤林,1896年2月出生在湖北省广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家原住张百可垸,由于忍受不了当地恶霸地主的欺凌与压迫,祖父带着十户人家逃到广济西北的荒山野岭里谋生。张凤林的父亲张-是个勤劳正直的农民,不仅是种庄稼的能手,而且精通多种手艺。但是,尽管他成年累月拼命干活,仍然养活不了一家人。为了生活,他...[详细]

于慎德 [公元1907年-1942年]

  • 于慎德 (1907-1942) 又名于敬庵,沾化县下洼镇于家村人。出身贫困农家,8岁入本村私塾,是品学兼优的学生。1927年,考入无棣县立第一高小。在校期间,曾参加-,初步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930年,考入山东省立第四中学(即惠民中学)。1933年,省立四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师范专科学校。1...[详细]

于林甫 [公元1908年-1942年]

  • 于林甫(1908—1942)原名于瑞生。东平县人。1930年从济南师范毕业返乡教学。 1937年7月,由万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东平县工委组织委员、东平县抗日救亡协会常务委员, 并负责《抗日救亡周刊》工作。1938年8月,被党组织派往八区开展工作,年底调任宁阳县独立营教导员。1939年后,...[详细]

于己午 [公元1915年-1942年]

  • 于己午(1915—1942)原名于纪武,牟平县(今烟台市牟平区)上庄村人。1934年考入济南师范学校。 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7月济南师范毕业后,到济宁韩复榘举办的乡村建设研究院受训,一年后分配到黄县北马乡校任校长。抗战爆发后, 他回到家乡,在牟平做发动、联系青年学生的抗日工作。1...[详细]

岳荣烈 [公元1921年-1942年]

  • 岳荣烈(1921~1942),女。河南郑州人。新安旅行团队长,烈士。幼时随父辗转各地,先后就读于北平孔德学校、衡阳女子中学。民国28年(1939年)3月,于桂林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少年儿童抗日团体——新安旅行团。民国30年“皖南事变”后,新安旅行团遵照周恩来的指示,秘密向敌后转移,岳随团转移至盐...[详细]

于伯显 [公元1905年-1942年]

  • 于伯显(1905—1942)原名于希曾,化名李达。招远县(今招远市)人。1931年,于伯显在招远县竹林寺高等小学任教员,翌年,转入招远县中学任教。1934年应聘于长山县中学任教务主任。1937年冬,他和学校进步师生参加了长山、桓台、临淄三县交界处的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1938年4月5日,随八路军...[详细]

衣光荣 [公元1915年-1942年]

  • 衣光荣 (1915—1942)临朐县人。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组织的指示,他回本村建立情报站,传送情报。不久,他参加了杨国夫领导的抗日救国队伍。 同年5月23日,返回家乡,继续开展情报工作。1941年11月17日,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在狱中,敌人用烧红的烙铁烙得他死去活来,但他坚贞不...[详细]

姚竹修 [公元1906年-1942年]

  • 姚竹修(1906~1942),字昆麟。吴县光福人。生于苏州阊门外小木梳巷。烈士。民国13年(1924年),到上海美孚洋行当英文打字员兼纱布交易所记账员。民国16年8月到民国18年12月进江苏交涉公署任科员,并就读于万国函授大学。民国22年7月,考取国民政府外交部公职人员,先在欧美司供职,后在情报...[详细]

杨荫田 [公元1913年-1942年]

  • 杨荫田(1913—1942)沂南县朱家里庄人。1931年在济南正谊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2月与朱寿年等组织抗日队伍,同年4月参加八路军,历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委等职。1942年10月,在甲子山反顽战役中牺牲。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