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41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41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林高峰 [公元1917年-1941年,新四军战士]

  • 林高峰(1917-1941),又名林俊成,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人。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初在福建军区政治部任宣传员,后在汀(州)连(城)独立营任文书。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年调福建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部当干事。同年10月,军分区转入(龙)岩宁(洋...[详细]

李华生 [公元1895年-1941年]

  • 李华生(1895—1941年),临高和庆区清化乡新安村(今属儋县)人。是儋临地区著名的革命母亲。年青时因受不了封建家庭礼教的约束,和丈夫符正气带着4个孩子到那大镇居住。丈夫一时找不到工作,生活困难,全家只靠她贩挑大米过活。有一次,她到美扶村某地主家买谷子,回家后发现每斗少半升多,便上门讲理,被地...[详细]

黎道统 [公元1906年-1941年]

  • 黎道统(1906~1941年)又名黎秀统,1906年农历11月出生于崖城镇水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失母,靠祖母抚养成人。8岁入学,13岁入崖县县立第一高小读书,学习勤奋,成绩优良。18岁入崖县中学读书,黎道统在小学读书时,就开始接触共产党员。中学时代进步很快。1926年秋,参加中国共产党...[详细]

梁建 [公元1920年-1941年]

  • 梁建(1920~1941)又名梁建峰。高阳北梁家庄村人。早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保定六中,因其学业出众,学校免其一切学杂费。他自小习武,从不间断,1936年参加武术表演赛,获银盾奖章一枚。1937年中学毕业,未及深造,抗日战争即爆发,遂回乡投身抗日斗争。与父亲梁景浩组织抗日武装,征集 械20余支,率两...[详细]

雷振华 [公元1914年-1941年]

  • 雷振华(1914~1941),又名滨徐、云章,百良乡东宫城人。1930至1934年先后在山西华阳中学、运城二中读书。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高双成和杨虎城部做党的工作。1936年春被捕,年底获释返乡。在东宫城村当小学教师期间,教唱抗战歌曲,排练抗日节目,编写抗战课本,带领学生到附近村庄宣...[详细]

雷光熙 [公元1917年-1941年,新四军战士]

  • 雷光熙(1917-1941),原名雷泽,化名雷音,福建省莆田县常太镇渡里村顶外坑人。一九一七年八月出身于小官吏家庭,一九三三年考入莆田砺青初级中学。不久因父亲在国民党地方-中被杀而失学。一九三四年十月投身革命斗争,携家藏的轻机枪、步枪、驳壳枪和子弹、手 等武器装备加入工农红军闽中游击队,一九三五...[详细]

雷根 [公元1914年-1941年,新四军战士]

  • 雷根(1914-1941),又名雷耿,福建省上杭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过长征。1938年初,任新四军参谋处作战科参谋。1939年2月调任新四军军法处第一科(部队科)科长。1940年12月任第一纵队特派员,参加军部和皖南部队的北移。皖南事变期间,随新一团行动,积极参与指挥。1月10日,新一团政...[详细]

雷炅 [公元1916年-1941年,新四军战士]

  • 雷炅(1916-1941),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人。1929年参加革命,历任乡、区少共组织大队长,县苏维埃干部,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闽西苏区反“会剿”斗争。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加入红军游击队,任游击队战士、班长、排长等,在闽西苏区参加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1938年编...[详细]

蓝盛吾 [公元1914年-1941年,新四军战士]

  • 蓝盛吾(1914-1941),福建省福鼎县前岐乡柯湾村人。入伍后任闽东红军独立师某部战士,参加了闽东地区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所在部队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任新四军三支队六团战士。1939年随部东进江南,参加了开辟苏南、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的突围战斗中牺牲。经历历...[详细]

金刚二 [公元1919年-1941年]

  • 金刚二(1919—1941),湖北天门岳口镇勇敢村人。抗日战争时期,因家庭贫困,在蒋场黑流一带组织动员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在天西参加抗日游击队,随渔南游击队奔战于襄河南北,1941年因作战勇敢被任命为中队长。为了协助襄南潜江襄河沿岸开辟根据地,参加了攻打潜江熊口的战斗,不久部队遭到日伪军...[详细]

姜青 [公元1920年-1941年]

  • 姜青(1920~1941)女。又名姜彩玲。博野刘陀营村人。7岁在本村小学读书,后因生活贫困、学费无着而退学。193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姜亚琴、赵文霞一起办起了妇女识字班,学文化、学唱救亡歌曲,宣传抗日救亡道理,组织妇女抗日救国会,发动妇女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支援前线。1940年抗日形势恶化,...[详细]

贾健夫 [公元1913年-1941年]

  • 贾健夫(1913~1941)又名贾子音,乳名茂尔。望都固现村人。8岁入村中小学读书,12岁考入望都城内高小,15岁进县简易师范学习,开始接触革命思想。翌年毕业后,在二十里铺村小学教书,年底回本村任教,课余办起了农民夜校,教农民读书识字,向农民宣传进步思想。1938年初,结识来望都开辟抗日工作的刘...[详细]

胡为云 [公元1922年-1941年]

  • 胡为云(1922—1941),小名树生,湖北天门九真镇陆岭村人。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少时读过私塾,长大后与堂侄胡克一道去青岛读中学,参加过-。抗战爆发后,从青岛回到武汉,投入保卫大武汉的抗日救亡运动。武汉沦陷后,他与胡克一起转入鄂西襄阳一带从事秘密工作,于1939年初加入党组织。同年冬受派回到天...[详细]

何小排 [公元1925年-1941年]

  • 何小排(1925~1941)女。定县(今定州)大近同村人。幼年丧父,依母度日,生活困苦,又耳闻目睹日伪军暴行,更激起爱国热忱。1939年被选为大近同村妇救会主任。该村距日伪据点仅l公里,但她毫不畏惧地组织本村妇女开展抗日工作,做军鞋,编草帽,护理伤员,拥军优属。 1941年6月23日夜,何小...[详细]

何承徽 [公元1857年-1941年]

  • 何承徽(1857-1941)名懿生,衡阳何通隐先生女,工诗,有海内女师之称,著有《仪孝堂诗集》,其兄何璞元亦工诗。...[详细]

韩仁和 [公元1913年-1941年]

  • 韩仁和(1913—1941),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参谋长。 出生在吉林省永吉县乌拉街一户普通的朝鲜族家庭。自幼机敏聪慧,家人节衣缩食,供他读完高小,成绩优秀,但终因家道贫寒而辍学。1926年,投身东北军当兵,不久,升任班长。1933年,受部队中从事地下工作的中共党员的影响,他的民族意识和爱国...[详细]

韩朝新 [公元1919年-1941年]

  • 韩朝新(1919~1941)女。清苑顾家营村人。1933年考入河北省立保定第二女子师范学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辍学。9月与堂姐韩启民一起,在博野县辗转找到共产党组织,参加了博野县妇女抗日救国会,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春,被党组织派到深泽县任妇救会主任,她带领县妇救会干部,深入乡村...[详细]

郭义鸿 [公元1904年-1941年,新四军战士]

  • 郭义鸿(1904-1941),1913年出生,新罗区江山乡山塘村人。1929年参加农民武装暴-动,参加了创建闽西苏区的斗争。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随红军游击队转移山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1月随所在部队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赴苏皖抗日前线...[详细]

郭滴海 [公元1921年-1941年,新四军战士]

  • 郭滴海(1921-1941),福建省龙岩县龙门镇湖一村人,是闽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郭滴人的胞弟。从小随郭滴人生活在部队中,能歌善舞,经常为红军官兵演出。1933年中央苏区成立剧团,是剧团出色的小演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西苏区坚持斗争,参加了闽西苏区三年游击战争,斗...[详细]

高树屏 [公元1885年-1941年]

  • 高树屏,又名高延翰,1885年生,罗庄区傅庄街道东三重村人。早年,于济南山东省蚕业讲习所学习,毕业后回原籍教私塾。1922年6月,因教育有方,被委任为临沂县乙种农业学校校长。后历任县职业学校校长、县建设局农场主任、县政府第四科技术员、三乡师农室主任等职。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为家乡培养了一大批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