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1861~1941)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诸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文、史、哲、艺、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详细]
孙明柱(1908—1941) 淄博市张店区王舍庄人。中共党员,1937年12月参加革命。曾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团长。1941年牺牲于太河镇。 ...[详细]
孙攻韬(1914—1941) 又名孙承舜。淄博市博山区西石马乡桥东村人。1937年初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在山东人民抗日纵队四支队任锄奸科长,1938年至1940年先后任四支队特务团营长和三团一营营教导员等职。1939年下半年,带领四支队三团一营攻打盘踞在口...[详细]
孙纯林(1906—1941)海阳县(今海阳市) 西小滩村人。192 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支队一营营长。同年10月,调任北海军分区总指挥。1941年6月,任南海军分区司令员。在指挥部队突围时牺牲。 ...[详细]
苏光华(1913~1941),幼名瑞宝。江阴周庄镇大西街人。民国空军飞行员。中学时代,见外侮日深,立志以光复华夏为己任,遂改名光华。后考入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军官学校,为第四期学员。民国21年(1932年)毕业,在国民政府空军第十四大队任驾驶员。抗日战争爆发,他奉命率轰炸机一小队向盘踞吴淞口水域的日...[详细]
宋怀良(1912—1941)又名宋若愚,字善庭。东阿县宋楼村人。1930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参加济南学生赴南京--团。 1932年4月,为反对学校当局压制学生的-而参加-。1933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毕业后到聊城任教。1937年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详细]
宋刚夫(1925—1941)蓬莱市宋家村人。1938年春,年仅13岁的宋刚夫加入村里的儿童团组织。 是年5月,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总部来到艾崮山区,宋刚夫加入“三军”总部少年队。不久,随部队西上黄县、掖县一带。1939年冬,宋刚夫被派回蓬莱,担任蓬莱县儿童团团长。他经常到游击区、敌占区开展工...[详细]
宋澄(1910——1941),山东省荣成市黄山镇黄山村。1921年至1927年,宋澄进入黄山高级小学读书。通过学习历史,他才了解到 战争以后,清-无能,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事实。 1928年,他到文登县农民协会任干事。此间,他串联老同学宋淑三等,在黄山村建立了农民协会,领导会员及群众开展了反对...[详细]
石金芝(1915—1941)字涵九。临沂河东石家村人。哥哥石金鼎1939年秋任中共苍马办事处联埠乡民主乡长,1941年4月在苍马区(今临沭县) 石埠村突围战中牺牲。弟弟石金铎,中共党员,1939年被滕县汉奸申宪五逮捕,不久就义。他1938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沂沭河地区组建了临郯青救团第十九分团...[详细]
丘东平(1910.5.16—1941.7.28),现代作家,原名丘谭月,号席珍,广东海丰人。他的作品具有七月派作家的现实主义风格,充满对生活的苦难和人的心灵的直视力量。 丘东平,1910年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梅陇马福兰村农商之家,其少年时代是在大革命的风潮激荡中度过的,求学期间即热衷于社会...[详细]
裴励(1910~1941),又名裴克,字宗勤。丰县常店乡人。烈士。早年在丰县师范读书时,就崇拜岳飞、史可法等民族英雄。“九一八”事变后,他和同学上街贴标语,高呼“收复失地!”“誓死不当-奴”等口号,被开除学籍。回乡后,他和丰县师范同学江兆瑞等组织自卫武装。民国25年(1936年)冬,加入中国共产...[详细]
苗杏村(1871~1941.12.14)世远,字杏村。山东桓台人。幼时家贫,无缘上学,在索镇街做面食生意。15岁时,买一头毛驴外出赶脚送客。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跟二哥苗世厚到济南泺口,开办恭聚和粮栈,开始当伙计,后任恒聚和粮栈副经理。苗家第一个独资企业公聚和粮栈开业时任经理。因经营得当...[详细]
孟繁锷 (1904—1941)又名孟去病,字须生。昌乐县人。1921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回乡开展党的活动。1927年10月创建中共昌乐党小组并任组长, 直属中共潍县县委领导。1928年3月,中共昌乐中心区委建立, 他任区委书记。1931年6月,成立中共昌...[详细]
马乐天(1906—1941)莱芜县马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杨庄镇)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日军侵占莱芜县城后,任中共星波乡支部书记,秘密组织抗日游击队,破坏公路、切割电线、埋设地雷、张贴抗日标语,到处打击日伪军。1940年,任中共星波、中和、水北3乡总支书记。1941年春,到水北部署抗日工...[详细]
吕宪章 (1914—1941) 长山县第三区宁家庄(今属淄博市周村区高塘镇) 人。1937年12月筹措0弹药, 组成抗日游击队,自任队长。1938年4月,整编成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七支队, 后任五军司令部警卫连连长。1938年6月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营长。1939年10...[详细]
李子敬 (1909—1941)泰安县人。1934年考入济南乡村师范。1937年后回乡任小学教员。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封家庄支部组织委员。他带领30多人, 参加了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起义后,李子敬任二中队党支部委员。1938年5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12月改为山东分局)成立后,他调...[详细]
李正华 (1905—1941)原名李连秀。泰安县漕河崖村(今属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他与张杰组织建立了一支抗日游击队。1938年初,他领导的游击队与武冠英领导的边家院游击队合编为自卫团第五大队并任大队长。 是年秋,又改编为自卫团本部教导大队,他任大队长。1...[详细]
李肇岐(1904—1941) 即墨李家西城人。中共党员。1938年,成立“抗日独立中队”,任队长。12月,所率部队冲破国民党部队的包围到达黄县八路军驻地,正式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第六十五团,任团长。从此率部转战于蓬(莱)、黄(县)、掖(县)和招(远)、栖(霞)、莱(阳)等县。19...[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