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威海市> 荣成人物

宋澄

[公元1910年-1941年]

宋澄为[公元1910年-1941年]

  宋澄(1910——1941),山东省荣成市黄山镇黄山村。1921年至1927年,宋澄进入黄山高级小学读书。通过学习历史,他才了解到 战争以后,清-无能,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事实。
  1928年,他到文登县农民协会任干事。此间,他串联老同学宋淑三等,在黄山村建立了农民协会,领导会员及群众开展了反对“税狗子”和土豪劣绅的斗争,把设在黄山征收牲畜税的包商机关人员赶跑,将黄山村300多亩历代为豪绅管理的公田,无偿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得到了当地农民的热烈拥护。但是,他所领导的正义斗争,遭到国民党文登当局的反对和镇压。在斗争实践中,宋澄逐渐认识到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新军阀的 本质。从此,他开始寻求新的救国救民道路。
  1930年,他离开家乡,到省立烟台八中求学。在烟台,他接触到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秘密阅读马列主义书籍,逐步树立起共产主义信念。不久,宋澄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又到北平求学。1930年下半年,他在北平燕京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夏,宋澄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开展党的工作。他以国民党员的身份,在文登县党部任青年干事。此间,他以“侦缉不法分子”为名,在农村、工厂、学校、邮局等处,宣传共产党的主张。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入敌手。蒋介石实行媚外政策,多方限制人民的抗日-。宋澄在文登则积极进行抗日救国宣传。10月底,他和文登中学进步教师钟平山等,在文登中学组织起“三一读书会”,利用这一组织,揭露蒋介石的--政策,宣传共产党抗日救国救穷人的正确主张。
  12月初的一天晚上,宋澄组织杨岫庭、江先政、张童华、张影芳等人,把提前准备好的标语贴到文登城的大街小巷,在社会上引起轰动。12月下旬,宋澄发展江先政、王本贤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文登县第一个共产党小组,并任组长。自此,文登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领导核心。
  1932年春,宋澄受组织派遣,到北平门头沟煤矿负责领导 。长期以来,门头沟煤矿的矿主,对工人进行残酷的压榨和剥削,有的工人被活活打死,工人生活无保障,生命受到威胁。宋澄经过周密细致的艰苦工作,组织和领导工人开展-斗争,迫使矿主给工人增加了工资。
  1933年3月,共青团山东省委遭破坏,宋澄受党组织委派,赴济南担任了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此时,中共山东党组织连遭破坏,革命活动非常险恶,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宋澄联系了部分基层团组织,恢复了团省委机关。7月,由于叛徒告密,他不幸被捕,判刑7年,监押在青州监狱。由于突然被捕,宋澄没来得及销毁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而笔记本上记有团省委个别工作人员的姓名、住址,特务们靠这个线索逮捕了一个工作人员,并据此口供又逮捕了数人。这件事给党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对此,宋澄痛心疾首,自责甚严,成为他终生的遗憾。
  在狱中,宋澄创造出敲墙互通情报的暗语信号,打通了“犯人”间不能接近的障碍。他与同时被捕的张恩堂、唐玉清(田海山)等成立了狱中党支部,在狱中宣传党的政策,鼓动难友坚持斗争,迎接革命的胜利。
  国民党监狱经常用法西斯手段摧残被关押人员。克扣口粮,以饥饿进行折磨便是手段之一。为了改善狱中的非人生活,宋澄等领导狱中难友进行了-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政府迫于政治形势的压力,不得不释放被关押的“政治犯”,宋澄获释出狱。4年多的铁窗生活,使他形容枯槁,力不能支。然而,他不顾身体的虚弱,直奔泰安与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取得联系,接受了回胶东发动武装起义的任务。
  宋澄回到胶东后,与理琪、吕志恒、林一山等一道,积极发动群众,武装群众。经过充分准备,于1937年12月24日在天福山举行了武装起义,创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第三军(简称三军),宋澄任“三军”第一大队政委。
  天福山起义后,按照特委的指示,宋澄和大队长于得水带领一大队西上进行抗日宣传。每到一处,宋澄亲自讲演,并组织指战员写标语,唱抗日歌曲。“三军”的抗日爱国行动,引起了国民党文登当局的不安。他们窥测时机,企图消灭这支蓬勃发展的人民武装。12月31日,“三军”一大队在文登县老三区的岭上村,被国民党文登县长李毓英率部包围。为了避免武装冲突,宋澄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做为代表前去谈判,被李毓英扣押,1938年初,随着抗日武装的发展和扩大,国民党文登当局-释放了宋澄。
  宋澄出狱后,马上回到“三军”总部。1938年2月13日,“三军”在特委书记理琪的率领下,宋澄参加了攻打牟平城的战斗。攻克牟平城后,宋澄与特委领导理琪20多人撤往城东南三里远的雷神庙,开会研究下一步行动时,遭到驻烟台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包围。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战斗中,宋澄虽多处受伤,仍然坚持战斗,直到胜利突围。
  1938年3月,胶东特委在乳山马石店开会,重组“三军”领导班子,宋澄任胶东特委委员,“三军”政治委员。1938年4月,根据特委的指示,“三军”与兄弟部队会合。9月18日,“三军”改编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宋澄任支队政委。此后,他和支队司令员一道率领这支部队,转战胶东大地,为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巩固,为抗日武装的发展与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0年9月,因1933年被捕笔记本被敌人搜去,宋澄被降职使用,任山东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副科长(据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征集与研究》1993年第1期《还历史以本色慰忠魂于泉下》一文记载:1933年宋澄被捕时,笔记本被敌人搜去。事后,有的团组织遭到破坏。此事几年后,组织上对宋澄失密的责任,做了过重的估计)。不久,宋澄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41年底,在鲁南革0据地病故,终年31岁。
  
同年(公元191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1年)去世的名人: